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营山县探索建立了以基层党建为核心、民心联动+新风联塑+平安联创“三向发力”的“一核三联”乡村治理模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成效显著,使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坚持党建核心,筑牢农村基层组织。一是强班子,大力推动“能人治村”,收集优秀外出人员、原籍大学生、致富带头人等资源,建立健全县、乡两级农村党员队伍“三优台账”,选配86名返乡创业人员担任村支部书记。二是强组织,按照“地域相联、习俗相同、产业相近”的原则,推进地缘性、业缘性党组织建设。截止目前,全县共建立联村党总支55个、产业党支部78个。三是强示范,大力实施“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推进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党建”示范工程建设。2016年以来,全县成功创建党建精品示范点8个、重点示范点32个、一般示范点206个。

坚持民心联动,提升村民自治能力。一是优化参与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在全县所有村建立“阳光村务”公众号、“阳光问政”坝坝会等村级事务参与平台,鼓励支持群众参与自治管理。近三年来,面对面听取、收集民情民意4.7万条,解决群众“急难愁”问题1.8万个。二是优化自治规章,采取“自治组织主编、村民集中通过、乡镇统一审核”的方式抓好村规民约制定,增强了村规民约的有效性、约束性。三是优化议事渠道,选聘1332名作风正派、个人威信高的群众为会长、院落长、轮流话事人,常态开展 “群众说事会”“院落调解会”“村务讨论会”等,让群众通过“唠家常”形式说事议事、调事解事。

坚持新风联塑,转变乡风民风。一是教育引导铸文魂,常态开设以民主法治、感恩孝道、互助自强、扶贫政策、实用技术为内容的“五项教育”,大力推进“文化铸魂”工程建设。二是文明引领除陋习,以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评选为载体,广泛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实践活动。三是道德引带扬正气,探索践行“新乡贤”治理模式,由群众推选德高望重的老党员、退休干部、道德模范等组成“乡贤理事会”,常态开展“群众说身边事例、乡贤论是非对错、榜上亮正反典型”的“说论亮”道德评议活动,用道德力量褒扬社会新风、鞭挞不良作风。

坚持平安联创,增强群众法治意识。一是矛盾化解“多元化”,探索建立“三六九”(三级组织、六项制度、九项机制)多元化大调解工作机制,实行稳定风险清单、责任清单“两单制”管理,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二是权力监督“小微化”,全面清理规范村级小微权力、惠民政策事项,形成权力责任清单,全面推行“五公开”,实现小微权力监督零遗漏、全覆盖。三是治安防控“立体化”,围绕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建设,先后投入1.3亿元实施城乡天网、雪亮、慧眼三大工程,组建万人“红袖标”大巡防、千名自愿义务大巡防,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四是法律服务“精准化”,分村培育兼职“法律明白人”3520名,开展“逢场法律服务场镇行”“一村一法律顾问”“千名政法干警进村入户”等行动,建设网上“群众家门口的检察院”,搭建视频咨询接访中心和微信公众号、网上服务大厅等9个便民服务平台,开展法制宣传、法律服务、纠纷调处3.4万余场次。

营山县“一核三联”乡村治理模式取得丰硕成果,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认可。该县千坵村创建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兴云村、龙坝村等被评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兰武村、文峰村等13个村创建为省级“四好村”。全县治安案件总量连续3年下降, 2019年平安建设满意度测评位列南充市第一。该县“一件共有物分割纠纷”案被央视《今日说法》作为典型案例宣传。2019年,南充市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现场会在营山召开,经验做法被财政部推广。精准法律服务举措被中国社科院《法治蓝皮书》收录,得到最高人民检察院推广。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治理指导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