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济南5月15日讯(记者 李立红) 11支考古队、35处新“地标”、 从龙山时代到唐宋明清,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工程文物保护工作在考古界引发关注。

近日,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大众网承办的“探访齐鲁文明起源,触摸四千年前文化脉搏”2020小清河文物保护利用媒体采风行启动,采风团一行走进小清河沿岸的遗迹,探秘小清河的前世今生,揭开四千年文明的神秘“面纱”,挖掘齐鲁文化故事。

文化赋彩,让小清河更出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寨卞东南遗址航拍图(韩春义/摄)

新发现35处文物点 最早溯源至龙山文化时代

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工程考古调查项目,是首次围绕小清河开展的田野考古项目,也是第一次系统全面地对小清河沿线文物进行勘探挖掘。

2月20日,第一支考古队伍奔赴小清河工地;3月26日,山东省政府召开协调会,集结全省考古力量,展开小清河考古“攻坚战”;4月3日,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协调下,8家考古资质单位的11支考古队完成全线调查勘探工作;5月10日,工程用地区域共发现43处文物点,其中新发现35处……

山东省这波“操作”在考古界引发关注。“小清河既是一条黄金水道,更是一条文化长河。”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文保处处长、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王守功说,在这场“寻宝”中,成果丰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青县胥家村遗址(墓地)航拍图(韩春义/摄)

5月11日上午,采风团一行来到淄博市高青县胥家村遗址(墓地)。一场春雨过后,考古队员仔细地将墓穴中的积水清理干净。“这处遗址的发掘意义重大,它是高青县首次发现的龙山文化遗迹,唐代墓葬中的‘扇形’、‘马蹄形’墓室是山东唐墓中仅有的。”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馆员刘文涛告诉记者,胥家村遗址(墓地)共清理龙山时期墓葬5座、唐代墓葬15座,其中“马蹄形”墓室带有明显的河北因素,“这说明唐代中晚期鲁北地区与河北地区的交流往来非常多。”

据了解,龙山文化年代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距今4000年前)。除了胥家村遗址(墓地),考古队员在北营遗址也发现了龙山文化时代的遗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营遗址考古队员修复陶器(张恒/供图)

北营遗址位于滨州市博兴县北营村,遗址总面积约28万平方米,以龙山和汉代遗存为主。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助理馆员张恒已带队在此处工作了一个多月,他们白天在工地上发掘,晚上回去修复陶器。“目前汉代文化层基本发掘结束,我们正在加紧发掘龙山时期遗存。”张恒说,北营遗址可能为一处生活区,将有助于研究鲁北地区龙山时期的文化特征、聚落形态、社会生业等。

大量珍贵文物“重见天日” 小清河畔曾孕育灿烂历史

小清河流域土地丰饶,历史悠久,遗址众多,已知的许多遗址在山东考古甚至在整个中国考古史上都有重要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胥家村遗址(墓地)出土的文物

记者了解到,此次新发现的35处文物点,涵盖新石器时代至明清各个历史时期,既有史前聚落、城址、墓地,也有制陶、制盐手工业遗址等,一批古代墓葬、房址、窖穴、陶窑和盐灶,以及大量青铜器、玉器、瓷器、铁器等珍贵文物“重见天日”。

“这些发现都昭示了这一地区灿烂的历史文化,以及小清河开通以来的河道治理历史,这些成果对研究齐国早期历史、黄河文明、小清河流域变迁历史有重要意义。”王守功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侯辛庄东北遗址发掘出的遗物(韩春义/摄)

以潍坊市寿光市侯辛庄东北遗址为例,该遗址被推测为唐宋时期的盐业遗存。“这是我们首次发现这一阶段的盐业遗址,填补了该时段考古资料的空白,对进一步加深了解鲁北地区制盐工艺具有重要意义。”潍坊市博物馆考古科科长翟松岩说。

在高青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付萍看来,文物的发掘、城址的保护,为当地文化旅游活动增添了活力和文化积淀,必将带动高青县旅游业的发展。“以前很多人认为高青县只有现代史,南水北调过程中发掘的陈庄-西周遗址将高青县的可考历史拉回到西周,此次小清河复航工程中发现的胥家村遗址(墓地)等5处文物点又将我们的历史延伸到龙山文化时代、岳石文化时代,把文化链一步步丰富起来了。”付萍说。

文物保护和工程建设“两手抓” 5月20日前完成发掘

“文物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保护利用好文物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王守功说,“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把小清河工程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列为文化和旅游系统“重点工作攻坚年”的重点任务,主动与建设单位对接,建立顺畅的协调机制,持续加大推进力度,实现了文物保护和工程建设的协同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古队员冒雨勘探(翟松岩/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全线需要发掘的15处文物点中,除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方案需等待国家文物局批复外,其他10余处均已开展发掘工作,力争在5月20日结束。

同时,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将协调工程部门,对国家文物局批准的三处省级以上保护单位专项文物保护方案进一步修改完善,并做好涉及工程区段施工建设的配合工作;在依法依规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创新工作机制,简化工作程序,组织开展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工程支流治理等项目的文物保护工作。

公众“零距离”接触考古 沉睡的遗址“活起来”

让小清河沿线沉睡的遗址“活起来”,是对遗址保护与利用的有效途径。“2020小清河文物保护利用媒体采风行”期间,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博兴县委组织部、博兴县文化和旅游局、博兴县博物馆联合举行了“考古工地开放日及文物保护讲座”活动,开放寨卞东南遗址发掘工地,让公众走近考古、了解考古和宣传考古,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在活动现场,观众饶有兴致地听取工作人员讲解,并纷纷拿出手机拍照记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寨卞东南遗址工地开放现场(韩春义/摄)

“孩子从电视、手机里看到过文物,但是没有见到过文物出土前的样子,今天在考古现场看到的东西,比书本上的知识要丰富得多。”邹平的刘女士带着一年级的儿子在遗址现场,共同揭开了考古的神秘“面纱”。

在谈及博兴县遗产保护时,王守功提出了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将遗产保护利用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加大国家财政、省级财政、地方财政、社会资本投入的经费保障等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青县陈庄-西周遗址(韩春义/摄)

今年,高青县已经投资2000万元,提升改造博物馆,用于展览小清河复航工程中发现的文物。付萍说:“我们也将设计新的研学旅游路线,把胥家村遗址(墓地)、曹坡-腰庄遗址、陈庄-西周遗址等地加入研学课程,让更多的人来了解高青县的历史和文化。”

责任编辑:吕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