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庆县高良镇云利村贫困户徐水文(左2)邀请岳父岳母吃团圆饭。南方日报记者 施亮 摄

初夏,肇庆德庆县高良镇云利村家家户户都晒起了桂皮,芬芳馥郁。

村民徐水文早早来到自家鸡舍,精挑细选出一只鸡,兴冲冲地提回家。“今天,我把怀集的岳父岳母接到咱新房看看,大家吃顿团圆饭。”徐水文说,这一顿饭,他足足盼了7年。

●南方日报记者 施亮

1 政策兜底,解后顾之忧

2016年以前,高良镇云利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2户47人,贫困发生率超过5%。

徐水文曾是其中一户贫困户,他的妻子陈少薇患有二级智力残疾。为了照顾妻子,徐水文放弃外出打工,只靠着上山开桂或在周边打散工来维持生计。他回忆,当时的生活是“有了上顿没下顿,年年过节年年怕”。

7年前,徐水文的小儿子出生,他硬着头皮把岳父母请过来照顾孩子。当时,他们住着破败的泥砖房,睡着只有一块木板的床,家里也没有一张像样的凳子,锅碗瓢盆无处收放……面对岳父母不时的叹气声,徐水文暗暗下定决心要改变生活。但不能外出打工的他,在家乡捣鼓了几年,也没找到赚钱的好法子。

2016年,中山市板芙镇扶贫工作队进驻云利村。当时,徐水文的妻子经德庆县人民医院评检为二级智力残疾,但她的户籍在怀集,按政策未能在德庆认证办理残疾证和领取残疾补助,徐水文一家也因此无法申请低保。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梁仲平得知情况后,不断和多部门沟通协调,将徐水文的妻子带到了市里评残后,又数度驱车带他们往返端州、怀集、高良三地申请残疾待遇和低保。

如今,低保金加上残疾补贴,徐水文一家每月可以领取到2000多元,一家四口的生活终于有了最基本的保障。得益于“危改房”工作的推进,徐水文带着妻子和孩子住进了崭新的砖瓦房,再也不用为刮风下雨犯愁。

2 以奖代补,促长效收益

经过调研,扶贫工作队发现当地气候条件良好,不少贫苦户有养鸡、加工巴戟和种植肉桂等经验。云利村遂实施“以奖代补”办法,坚持“先干后补”原则,针对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引导其开展“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个人产业项目,形成长效收益机制。

梁仲平回忆道,当时扶贫工作队了解到徐水文一直都有养鸡,虽然养的数量不多,但质量相当不错,就建议他扩大养鸡规模。但不管队员们如何劝导,徐水文只是听着,没有明确答复。

梁仲平看出了他的顾虑,对他说:“水文,你尽管放心养、用心养,自己能卖多少是多少,卖不完的,我全包了。我负责联系中山的饭店和你对接,签订购销合同,这下跑不了吧?”多次的劝说,让徐水文悬着的心放下了。他咬咬牙,凑钱买下150只鸡苗,搭起鸡舍,开始养殖。

根据该村“以奖代补”办法,徐水文养鸡3个月以上,每养1只鸡可获奖励40元,建设鸡舍的费用亦可获得补贴。村里还会定期举行“林下养鸡”培训,邀请肇庆市农业农村局相关专家面对面给贫困户授课,徐水文更是一场也不落下。

在多方帮助下,徐水文第一次创业便大获全胜:第一批鸡存活率95%,成功获利1万多元。村里其他贫困户纷纷向他取经,一时间他成为了村里致富的榜样。此外,扶贫工作还队协助徐水文找到公益性岗位,并继续从事开桂工作。

了解到100斤湿桂皮可得补贴100元,100斤干桂皮可补贴200元后,徐水文又有了新的打算,他不仅日日上山采桂皮,更利用养鸡的收入聘请了散工帮忙,短短十多天的时间里便采到了将近9000斤桂皮——辛勤的劳动再次为他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每天过得忙碌而充实。

梁仲平介绍,“以奖代补”办法对贫困户参与创业就业、种植养殖、环境整治等方面都给予对应奖励,以此转变贫困户“等、靠、要”思想,激发自我脱贫的内生动力,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

除了徐水文,村子里贫困户的斗志都被激发。如有种植经验的江国健在家门口做起巴戟初加工,并与镇上巴戟加工厂达成合作协议,收入稳定;学过电工的江海新选择到珠海跟工程队接项目,月薪超过6000元。

“现在我比以前努力了10倍,生活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徐水文告诉记者,如今他们收入稳定,又搬进了新房子,希望与7年未见的岳父岳母分享这份喜悦。

正午12时,徐水文雇的包车从怀集凤岗镇将岳父岳母接到了新家。“女儿,你可胖了不少啊!外孙们的精神也很足嘛!”岳父陈士等看着女儿家发生的变化,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为人父母,今天我们可算是放心了。”徐水文笑着回答:“爸,妈,你们放心,今后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3 产销对接,稳村民收入

云利村位于德庆县高良镇西北部,全村面积约12平方公里,七分山地,三分耕地,适宜南药种植。

为保障帮扶对象获得稳定长效的收入,兼顾带动村群众增收,扶贫工作队拟开展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经营项目,与德庆县相关药材公司合作,发展多种见效快、收益稳定的南药经济作物,并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完善的项目产销对接机制,实现“长期性经营,稳定性销售、稳定性收入”。

梁仲平介绍,项目将在高良镇建设总面积约为35亩的标准化南药种植基地,依据藿香、龙脷叶等药材的单品特性,进行季节性种植。公司每年将优先安排南药订单式计划,向云利村村民发展“订单式南药种植”,保价回收,并利用在该村建设的种植示范基地,采取免押先发放种苗、回收时扣回苗款等方式,优先分配给村民推广种植。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及产品保底价回收,以此带动村民积极性,特别是贫困户种植致富增收。

此外,扶贫工作队通过集结各界力量,不断强化社会帮扶。其积极发动中山板芙商会、狮子会芙蓉服务队、四海家具、溢达服装等社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捐款捐物18.45万元,分别对村委会党员活动室、朋村桥、自然村的路(巷灯)、学校设施、贫困户的生活救济等方面进行帮扶。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截至2019年底,该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全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6442.7619元,2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47人全部满足脱贫各项指标,脱贫率达到100%。

■数读

2016—2018年,云利村减贫40人。截至2019年底,云利村2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47人全部达到脱贫各项指标,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2900元,远超8266元的省考核标准,脱贫率达到100%,贫困发生率降至0。

2019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全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6443元,大于11022元,达到相对贫困村退出要求。

云利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在校学生10人,其中2名为学前儿童,8名接受义务教育阶段学生,8名在义务教育学生每学期均领取1500元生活补助,100%享受到教育保障。

云利村22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100%实现安全住房,其中2017年完成17户危房改造,2018年完成2户危房改造,另外4户自身有安全住房。

云利村建设硬底化便民路20公里,机耕路10公里;在公共服务配套方面,云利村新(改)建村级活动室7个、行政村文化(图书)室1个、行政村卫生室1个、行政村生产生活垃圾集中堆放点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