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镇,位于世界长寿之乡蕉岭县城以北12公里处,是晚清抗日爱国志士、教育家、著名诗人丘逢甲的故乡,也是当代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院士的祖居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福风光 (梁伟龙摄)

朋友,如果你开车从蕉岭县城出发,车行8分钟,你便到了“白宫”。在这里,你可稍作休息,往前远观,便是蕉岭四座古塔中最高者文福路亭古塔。据《蕉岭县志》记载,该塔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完工于清道光三年(1823)。

古塔塔座呈八角形,塔身为7层结构,高约34米。塔内木质楼板,青砖砌筑沙灰批荡楼梯呈螺旋形状上升,共112个台阶,第7层周边有矮围墙,供人凭眺。塔内有《登文福古塔抒怀》题壁诗一首云:

秋老凭栏眺八方,聘怀游目送斜阳。

江山淘铸英雄辈,民族增辉日月光。

文信海洋经战地,若夫丹九忆勤王。

缅怀历代诸英杰,青史名留姓氏香。

登斯塔也,远可览院士祖堂、仓海诗廊,近可看粤东第一冷泉游泳浴场。山脚,高速巨龙呼啸直上;塔下,红星河畔稻熟禾黄。塔牌水泥,固若金汤,塔牌因路亭古塔而扬名天下,创造辉煌;文明福地,惠风和畅,文福因路亭古塔而声名远播,史迹留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路亭古塔

从“白宫”往西走,跨过红星桥,一路赏山花,一路听鸟鸣。再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车行五六里,便来到一个四面环山的小村庄。这时你便可慢慢品味逢甲公早早为你准备的《答人问淡定村》名诗:

群山忽豁见山门,幽绝溪山是此村。

鸡犬云中仙气在,衣冠田舍古风存。

桂生前代成尊宿,松占高峰长子孙。

不必桃花千万树,已教人作武陵源。

来到这里,你是不是感到好像到了世外桃源?看看那满树的红通通的柿子,你是不是又想起了逢甲公那首《山村即目》七言绝句:

一角西峰夕照中,断云东岭雨蒙蒙。

林枫欲老柿将熟,秋在万山深处红。

此时,若摘下几只鲜红的柿子,剥下皮,将晶莹剔透的柿肉塞进嘴里,瞬间你会觉得你是世界上最甜蜜、最幸福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逢甲故居 (梁伟龙摄)

走入村中,别具特色的围龙建筑逢甲故居培远堂立现眼前。这座培远堂是与叶剑英故居一同在梅州最早获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人故居。门前一副“培栽后进,远继先芬”对联,引人深思。培远堂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秋,共计55间2堂,面积1800多平方米,是一幢坐西朝东、两堂四行、中轴对称、后面半圆形围屋与前面的5个门楼形成封闭整体的客家围屋。正门名为“培远堂”,是清末翰林温仲和书,两侧对联“培栽后进 远继先芬”为丘逢甲自拟。内堂悬挂清光绪皇帝钦授“进士”牌匾,内堂匾额“心泰平草庐”为清广东巡抚许振袆题。南厢房“念台精舍”为潮州知府李士彬书;北厢房“岭云海日楼”为清进士吴道熔题。故居内南向的窗户,设计为一个个“台”字,这也许是逢甲公永不忘台湾的写照。培远堂内,悬挂着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深情吟颂的丘逢甲诗《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游完逢甲故居,乘着凉凉的松风,我们慢慢朝东出发。约15分钟车程,国道上一块醒目的“丘成桐祖居”路牌引领我们继续往东前进。只见新铺的柏油路面,宽畅明亮,道路两旁,金黄的稻穗,在微风的轻拂下,上下点头,好似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车在田园风光中慢行1.3公里,便到了曾名噪一时的“小延安”——文福镇创兆学校。它为什么被人们称为“小延安”呢?作为土生土长的文福人,开始真的一无所知,后来通过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创院院长、蕉岭乡贤徐博东介绍,我才略知一二。文福创兆学校于1904年冬由丘逢甲为兴办新学和纪念镇平(今蕉岭县)丘氏创基祖丘创兆创办的,并为之撰写门联曰“创新学界,兆大人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博东(左5)等人在创兆学校

说起“小延安”,我们一定要提起东区服务队,它是抗战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协助下由丘念台组建的活跃在东江地区的抗日救亡团体。丘念台(1894—1967),名琮,生于台湾台中,长于广东蕉岭,是逢甲公的长子,小时候他就在父亲创办的文福"创兆学堂"读书。他自幼深受其父逢甲公爱国思想影响,留学日本时即秘密组织反日政治团体,返国后先是在东北开矿,随后任广东省“省府高级顾问”、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及中山大学教授。抗战爆发后,他积极联络南洋华侨募捐支持东北义勇军、支援十九路军抗日、拥护国共合作抗日。1938年,他力排众议,亲赴延安考察,并由叶剑英引见给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会见时,他自告奋勇地向毛泽东表示:回到广东后要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组织抗日团体,并希望中共派干部协助他工作。在延安期间,他到抗日军政大学及陕北公学听课、演讲。

1938年10月,丘琮即以从延安回来的卓扬、蔡子培、丘继英等13位闽粤客籍青年为骨干,组成东区服务队,自兼队长,挺进粤东。建队之初,队内即成立党支部,积极发展党员。他们以蕉岭县文福乡创兆学校为据点,采用延安抗大和陕公模式开办“青年干部训练班” ,开展多种形式的抗日宣传活动,把偏僻的山乡变成了抗日救亡高涨的“小延安”。自建队以来,陆续参加东区服务队的计有100多人,其中大部分来自惠、潮、梅客家地区,另有钟浩东等5名来自台湾的爱国知识青年。东区服务队不仅是抗战时期活跃在东江地区作出过重大贡献的抗日救亡团体,同时也是两岸同胞同呼吸共患难、携手抗日救亡的典范与历史见证。

从创兆学校到丘成桐院士的祖居不到800米,在新铺的柏油路面朝东远远望去,“羊岃院士之村”村口公园标识,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它将丘成桐院士的科研成果以数字公式的形式呈现出来。地面则采用青瓦、青砖、石板和鹅卵石等传统建筑材料拼接成大小不一的几何形状,古朴的气质中又有一股时尚科技感。白墙黛瓦,芳草花香,呈现着淳朴的客家田园之美。鲜为人知的是,这个不到300人的小小自然村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曾培育出清代武举丘春秀、贡元丘桐、秀才丘集熙(镇平县督学、丘成桐院士祖父)、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的丘镇英(丘成桐院士父亲)以及明治大学的丘庆元等一大批杰出人才,从这里走出去的大学生也不下百人之数。在羊岃村,有一座融合客家民居与岭南园林特色建筑,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了许多人前往参观。那是已有200多年历史的丘氏家族蒙学私塾——力田草庐。 “力尽衣食足,田丰家国安。”古朴的门联道尽丘氏家族耕读传家、为家为国的传统和情怀。力田草庐旁便是羊岃丘氏20世支祠,堂屋大门上悬挂着“福寿堂”三个大字,左右两个横屋挂有丘成桐院士亲撰的门联,一进门,中堂横梁上的“数学泰斗”牌匾十分醒目,表达着宗亲们对丘成桐院士的敬仰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院士之村

在福寿堂前面, 新修建的耕读园是村民们休闲的好去处,其中的“文昌墙”是当地村民们引以为豪的“展示墙”,吸引了不少邻近乡镇游客驻足细看。墙上镌刻了羊岃村杰出人才名录。应该说,这是个很好的励志墙 、教化墙,我想来过这里的人们都会有所启迪,有所收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丘成桐祖居福寿堂

如今,在丘成桐祖居福寿堂的左侧,当地政府正筹集400多万元,兴建镇英园。说到为何要兴建镇英园,这里还有个真实故事:1945年8月,镇平县(蕉岭)遭受特大水灾,当时丘成桐父亲丘镇英任联合国善后救济广东分署第六工作队长,积极发动人员调拨大量粮食物资赈济灾民,并筹集资金在家乡羊岃村的君坑河修筑堤坝,最大程度减少了水灾隐患。为纪念丘镇英对于家乡的救灾功绩,用生动事例激励教化后人,当地政府将人文故事进行梳理,致力于将此堤坝原址延伸打造成集家风家训传承和人文思想教育于一体的镇英园。在福寿堂的右侧,当地乡贤们已筹集300多万元,政府再投入1460万元正在建设仓海诗廊,并将其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青少年科学兴趣培育、健康长寿养生五大基地。目前仓海诗廊文化项目正如火如荼建设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仓海诗廊效果图

作者:丘洪松

【作者】 黄培强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