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费加罗报》网站5月9日发表弗雷德里克·勒莫阿尔和马克斯·斯基亚翁合写的文章,解析从1940年5月10日至6月25日,法国是如何在45天内沦陷的。文章摘编如下:

百年战争以来,法国从没有像1940年5月和6月那样,在政治、军事两方面迅速沦陷。

战略失误

1939年9月的动员是按照参谋部的计划进行的,士兵们顺从地去到自己的岗位,拉开了一个漫长的阶段。在那期间,参战各方只是在观望,没有开展重大行动。法国最高指挥部没有利用这漫长的等待期来厉兵秣马,而是选择加固“主要防线”。进入冬季后,士气明显低落。

最高统帅莫里斯·甘末林的战略在于,一旦德军攻破宣布中立的比利时防线,法军将采取行动。但是,他没有采纳大部分下属的意见,而是选择最冒险的方案,将部队部署至远离法国边境的荷兰南部。

德军在1940年5月10日发动攻击。与预期一样,应比利时政府的吁请,法英大约30个主力师挥兵比利时,要不计一切代价守住安特卫普-那慕尔-沙勒维尔防线。

然而,敌人已经预计到盟军会进入比利时,所以将攻击主力放在了位于战线中间的东部阿登地区。法军仔细研究过德军这种选择的可能性,但甘末林认为,万一德军进攻防守力量相对较弱的该区域,他将能有几天时间来增援。但是,德国国防军没给他这个时间。从5月12日开始,德国3支装甲部队突破了默兹阵线,之后以破竹之势向芒什地区挺进,没有一支法国军队可以阻挡。

临阵换将

5月19日,甘末林被总理保罗·雷诺罢免,马克西姆·魏刚取而代之。后者面临的是灾难性局面,法国北部和比利时的主力部队被全面包围。大约33.9万人从敦刻尔克撤退前往英国,但留下了全部重型装备:装甲车、大炮、运输车辆等。敦刻尔克在6月4日失陷。

魏刚清楚数量上的劣势,知道严重缺乏机械部队和装甲部队,为了阻止德军,他决定将所有力量集中到一个新的阵线(索姆河,艾莱特河)。6月5日,敌军发动第二阶段攻势,志在全歼法军。经过3天艰苦抵抗,这一阵线先后在诺曼底和香槟被撕破。6月12日,魏刚被迫下令全面撤退。

从6月15日开始,法国混乱加剧,数以百万计的平民出逃。后卫部队在大桥、重要的交叉路口等地方阻击敌军,将其挺进的步伐拖慢了几个小时。6月16日晚上,雷诺辞职。菲利普·贝当元帅出任总理,询问敌人停战条件。德军继续挺进,19日抵达雷恩、奥尔良和里昂。意大利在6月10日对法宣战,21日对阿尔卑斯地区发动总进攻,但遭到全面阻拦。6月25日,法国与德、意停战协议生效,法国沦陷。

这场45天的战役导致法军7万人死亡、185万人被俘。另外,至少有1万名法国平民死亡。大半个国土被占领。

体制没落

1940年3月21日出任总理的雷诺并不缺乏聪明才智或是坚决果断,但他受制于没落的体制,实际上并不拥有议会多数。更糟糕的是,德军5月10日发动总攻时,英法两国政府辞职。

在英国,温斯顿·丘吉尔上台,领导班子中有了部分新鲜血液。法国则非如此,应战的政府仍然是那些未做好战争准备的人员。在这个关键时期,无人脱颖而出。雷诺在主张继续战斗的“强硬派”和要求停战的“软弱派”之间举棋不定。

军事方面,不同军种之间缺乏统领付出了沉重代价。甘末林有权力协调空军与陆军,但协调永远不等同于统领。海军则始终近乎自治状态。

在1940年,法国大部分将军没有预测到新的战争形式,反而相信一条组织严密的防线不可能被攻破。另一方面,他们还相信战役的结局会遵循科学规律,要想达到既定目标,只要运用方法论和计算表即可。

然而历史告诉我们,获胜的永远不是单纯的逻辑思维,而是多种因素的组合:首脑的意愿、创造性的想象以及特别是军队的准备。法国军队除了少数几个师之外,其他队伍无法执行重要的战术战略行动。

现有的精良装备有时得不到很好使用,例如装甲车。而在所有劣势当中,空军首当其冲。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所有战役表明,如果不具备空中优势,地面战注定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战期间的法国战俘(法国《费加罗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