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记者余蕊、张超、安路蒙)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在2018年、2019年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效考核中,北京市与内蒙古自治区连续两年进入“好”的行列。

记者了解到,自2018年4月,北京市与内蒙古自治区签订《全面深化京蒙扶贫协作三年行动框架协议》后,双方扶贫协作进入新阶段。2018年、2019年北京市共投入财政援助资金27.44亿元,双方互派挂职干部人才5229人次,超过30万人次贫困群众受益。目前,内蒙古自治区31个国贫旗县实现全部“摘帽”。

“2018年以来,北京市与内蒙古自治区共同实施全面深化京蒙扶贫协作三年行动,在内蒙古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办副主任赵辉说。

财政援助力度逐年大幅增加

北京市赴内蒙古挂职干部团队副领队、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办副主任张厚明介绍,北京的财政援助力度逐年大幅增加,为助力内蒙古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北京市16个区结对帮扶的自治区31个国贫旗县中,包括8个国家集中连片特困旗县和15个自治区确定深度贫困旗县。”张厚明说,考虑到当地较重的脱贫任务,北京市持续加大投入力度,2018年至2019年累计投入各级财政援助资金27.44亿元,实施的1357个项目已基本完工。重点投向产业就业、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等领域,累计30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受益。在2020年北京市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目前已投入各级财政援助资金17.56亿元,较2019年增长14.6%。

“在财政援助资金使用方面,我们将20.7亿元援助资金用于产业扶贫项目,占资金总数的75.4%,为推进当地农牧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赵辉说,2020年已拟定项目563个,项目涵盖产业扶贫、人才培训、教育医疗、劳务协作、基础设施建设、贫困残疾人帮扶等多个领域。

同时,双方实施“携手奔小康”行动,深入推进结对帮扶。北京市已有270所学校、237家医院与内蒙古346所学校、286家医院建立结对关系。结对的学校和医院在引进新技术、新理念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团队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有效提升了县域教育医疗水平。此外,还有253个北京经济强镇与内蒙古271个乡镇、466个北京村社区与内蒙古453个行政村、416家北京企业与内蒙古441个行政村、134家北京社会组织与内蒙古171个行政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

产业扶贫“造血”取得实效

产业扶贫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能够变“输血”为“造血”,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

张厚明表示,北京市鼓励辖区内企业到31个国贫旗县投资兴业,吸纳贫困群众就业。两年来,首农集团、德青源公司等138家企业落户31个国贫旗县,实现投资33.9亿元。同时,借助北京市消费大市场,打通内蒙古农畜产品进京绿色通道,北京市各界通过各种渠道采购销售内蒙古米面粮油、农副加工、禽畜肉蛋等七大类491种特色农产品金额达到52亿元,涉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近9万人。

“我们特别珍惜这种难得的协作资源,高度重视承接北京市产业梯度转移、引进北京市企业投资兴业。”赵辉说,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都出台了《支持北京市企业开展扶贫协作产业合作优惠政策》,从产业项目、财政支持、金融信贷、税收减免和土地使用等方面为北京市企业落地国贫旗县提供政策支持。2019年,内蒙古已分别与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电商扶贫馆签署长期合作协议,希望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贫困地区产品资源,加快销售步伐。

补齐人才短板,强化智力支撑

贫困地区的发展受到人才稀缺的严重制约。张厚明说,为了协助内蒙古补上人才短板,北京市每年在自治区保持100人以上的党政干部挂职队伍,以高标准选派了基层经验丰富、懂扶贫、会帮扶、敢作为的优秀年轻干部。“此外,北京市根据贫困地区实际需求,两年累计选派1135人次的教育、医疗、科技、文化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赴贫困地区一线服务,强化对贫困地区的智力支持,受到当地群众的认可和好评。”张厚明说。

人才的培养是双向的,赵辉介绍,两年来,内蒙古共选派288名党政干部赴京挂职,选派3599人次专业技术人才进京培训。双方共组织培训自治区党政干部19335人次,为实现脱贫攻坚,进而开启乡村振兴储备了人才。

就业方面,张厚明介绍,北京市着力提高与内蒙古劳务对接的组织化程度和就业质量,出台京企吸纳贫困户就业的税收减免优惠政策,积极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月等专项活动。两年来,累计有2573人次贫困人口进京就业,培训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26180人次。

“目前,31个国贫旗县可将结对区的市场用工需求,通过信息化手段直接推送给贫困户,并为有意愿进京的贫困劳动力提供跟踪式就业服务。”赵辉说。

两位受访人表示,2020年将重点推进消费扶贫和劳务协作,深化产业合作,进一步强化人才和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