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高、气压低、温差大……

在离南充2600多公

平均海拔4703米的地方,

来自国网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

有限公司的建设者们

顶着狂风暴雪

建设一条全球平均海拔最高的输电“天路”

近日,记者获悉, 该输电“天路”施工高峰期参建单位上百家,全线参建人员高峰期将达到3万多人。其中, 有170余名电力工人来自南充

从去年8月开始,他们就挺进西藏,参与建设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查务-吉隆双回500千伏线路。这条线路一旦建成投运, 将有效解决和改善藏区38万人民的安全可靠用电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球海拔最高输电“天路”施工现场(受访者供图)

170余名南充人

建全球海拔最高输电“天路”

“零下8摄氏度,大家要多穿一点。”4月29日早上7时,在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位于西藏日喀则市聂木拉县波绒乡寺龙村的7R092号铁塔组施工现场, 履带吊操作员和地面作业人员正在相互配合进行履带吊装, 现场机声隆隆,一片繁忙景象。随着时间的推移, 很快从寒冷的早晨进入了阳光炽烈的中午, 现场很多工人额头都冒出了热汗, 他们赶紧把衣服脱掉。

今年50岁的蒲太平家住嘉陵区长宁街。蒲太平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施工现场作业层班组技术员,也是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查务-吉隆双回500千伏线路新建工程(包7) 标段施工现场的负责人,他从事基础立塔放紧线工作已经近20年了。去年8月,他们接到公司通知进藏。在这里,有170余名电力工人来自南充, 不管气候多么恶劣,他们基本上都在施工现场全天候作业。蒲太平告诉记者,目前,他们的驻地就在寺龙村。西藏聂拉木县境内的希夏邦马峰海拔高达8027米,就在他们驻地对面。

刚进藏的时候, 他们根本不适应当地的气候:早上晚上都很冷,中午之后就是大太阳;有时候上午太阳晒得人头皮发麻, 下午却是狂风呼啸、大雪纷飞。近段时间,一天之内的气温常常是:最高温度18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8摄氏度。所以,他们时时刻刻都得看情况穿脱衣服,不然很容易感冒。

克服重重困难

在海拔4700余米处建铁塔组

昨(7)日,蒲太平给记者发来了他们在现场的照片。记者对比去年8月之前他的照片发现,他比之前黑了很多。他说,进藏几个月,他黑得拍照片都看不清鼻子和眼睛了。

在这里, 家住顺庆区西门坝街的李兵系现场施工作业层班组长。李兵告诉记者,在高原地区,一般人光待着呼吸就很困难,如果走上200米, 就会累得气喘吁吁。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施工的最高铁塔组,海拔达到了4700余米。

“海拔高、气压低、气候严寒,致使人工和机械降效都十分明显!尽管如此,但在这里的所有南充建设者, 都以顽强的意志和刻苦学习的耐力, 获得了丰富的经验, 成了能适应当地特殊气候的施工人员。” 今年45岁的李兵平时负责组织班组人员开展机械化立塔施工工作。他告诉记者,只要工作时间一长, 人和机器都会遇到很多麻烦。比如,有时需要大范围穿越永久性冻土区, 在挖基坑时有时挖下去,发现是冻土,像个大铁坑,挖起来特别费劲, 冰冻后的岩石特别坚硬,人工开挖进展很缓慢。在生活上或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们都会在一起反复商量, 直到制定出可行的方案。

每晚回驻地

视频中与家人相互问候才睡觉

“每天早上9时至晚上9时,我们基本上都在施工现场。”蒲太平告诉记者, 平时大家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 吃饭时讨论最多的是:哪些地方有危险,哪些地方有困难。

4月29日晚,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 这些电力工人们疲惫地回到驻地休息。蒲太平拿出手机,才发现家人刚发了段视频过来,他赶紧接起来,给家人报平安。

蒲太平告诉记者, 因为离家比较远,再加上气候比较恶劣,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所以家人很担心他,他也很想家里人。他与家人每晚都会开视频聊天,相互问候,才会睡觉。

据蒲太平介绍,目前,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查务-吉隆双回500千伏线路新建工程(包7)标段的建设共有200多个来自成都、南充、凉山等地的建设者。其中170余名南充人,大部分都是来自嘉陵区的建设者。该标段工程建成后将助力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整体工程的顺利建设。而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整体工程建成之后, 将彻底结束阿里电网长期孤网运行的历史,使仲巴、萨嘎、吉隆、聂拉木、普兰、 改则和措勤等地用上大电网的电, 有效解决和改善沿线近38万人的用电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球海拔最高输电“天路”施工现场(受访者供图)

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的建设, 将彻底结束阿里电网长期孤网运行历史, 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和边防安全提供电力保障, 工程计划于2021年建成投运。

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海拔最高、 最具挑战性的输变电工程, 施工环境极其恶劣, 环保要求极其严格。 工程塔位平均海拔4572米, 最高海拔5357米,萨嘎220千伏变电站、220千伏仲巴—霍尔输电线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22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3次跨越雅鲁藏布江, 翻越海拔5300米以上的孔唐拉姆山、马攸木拉山,穿越永久性冻土区域和无人少人区、沼泽地,沿线气候恶劣、 含氧量仅为内地50%—60%,平均气温0—5摄氏度、 昼夜温差达25摄氏度以上, 年有效工期仅有6个月,特别是海拔4500米以上区域有效工期不足5个月,还面临在冬季冻土期间开展沼泽地段120基铁塔基础施工的极端困难。

(据《人民日报》)

记者 邓坦妮

编辑 杨竹

责任编辑 杜如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