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浦新村党员楼长潘红远在小区出入口站岗,为出入居民检测体温。

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地处佛山老城区、城市化程度高的禅城区祖庙街道,把抗击疫情作为对基层治理能力和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的一大考验,也作为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与战斗力的重要契机。

在疫情防控推行党员楼长制的基础上,祖庙街道以南浦社区为实践阵地,探索将党的组织下沉到小区这一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党员楼长将充分发挥好“政策宣讲员、信息收集员、矛盾调解员、困难帮扶员、爱心传递员和物业监督员”的职责。以群众最关切、最亟须解决的问题为切入口,激发党员在解决社区事务、促进社区融合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

不只是南浦社区,预计今年10月前,祖庙街道还将完成南浦社区、铁军社区、北江社区等首批试点工作,构建以小区党组织为纽带的联动格局,完善社区三级党建网络,推动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提升社区居住环境,增强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这些试点社区在多年城市党建的推进过程中,进行了持续的创新探索。小区党支部在参与疫情防控、扶贫助困、守护平安尤其是参与社区共建共治共享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党员楼长注重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积极主动帮助群众反映问题,配合社区和相关部门解决群众诉求等。从目前的效果来看,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广大社区居民在小区党支部“桥头堡”的引领下,积极支持、配合并参与到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自觉性高涨,党对社会治理的全面领导落到了实处。

●南方日报记者 阎锋

案例一 铁军社区

探索建立独栋楼宇党支部

小区党建为“红色引擎”广聚基层治理社会力量

“芦书记,这是这两天我们员工的体温监测表等台账。咱们的党员楼长和志愿者们辛苦了!”在卫国西路沿街门店“垦荒人”,祖庙街道铁军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芦丽萍再次与这家辖区企业沟通了复产后的经营情况。

“平时社区党委与辖区企业单位有着非常好的沟通,特殊时期需要大家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基于平日良好的互动关系,在与社区和居民一起坚守的日子里,“垦荒人”这家企业还向铁军社区捐赠了价值5万元的物资。

作为老城区里一个没有物业管理的开放式小区,铁军社区在疫情中对辖区实施全封闭管理,并设立了7个防控测温点,以“党建引领,群防群治,用铁军精神共筑防疫铜墙”,以“人人参与 守护家园”为主题,对辖区内部实行“大网格+小网格+楼长制”的管理模式。数据显示,基于近年来城市党建工作的高质量推进,仅参与疫情防控的志愿者就有200多名,尤其是新增了来自企业“两新组织”的志愿者50人。

50位企业志愿者参与社区群防群控工作的背后,每年,铁军社区都会举行志愿者表彰大会。一个社区能够开展志愿者嘉奖活动的背后,铁军社区积极发扬新时期“铁军精神”,唱响基层党建的主旋律,带动和整合各方资源为社区治理和发展服务,辖区单位、党员楼长、贤达人士、社区居民等各方面发挥其所长,广泛参与志愿服务,积极为小区治理做贡献。

尤其在疫情防控中,党员楼长的先锋带头作用更加凸显,把党的旗帜竖起来,党员楼长站出来,党员身份亮出来。目前铁军社区已经初步形成了“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道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小区党建格局,推动基层党建与社区发展的高度融合。

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党组织下沉到基层社区甚至楼宇,建立基层治理创新的“红色引擎”,党建红色辐射效应将不断放大,影响力延伸到基层治理的最微小细胞,铁军社区将探索小区党建、楼宇党建与共享社区党建等同频共振。在“支部建在小区”的下一步工作中,针对铁军社区地域特点,铁军社区划分为新村小区和铁军小区两个小区,同时以小区为基础进行小区封闭并同步建立小区党支部,推进党建+治理的新局面。

在此基础上,铁军社区还展开了独栋楼宇党支部的探索。卫国西路26号由六栋楼组成,位置比较特殊,铁军社区党委推动楼宇内的22名党员成立了铁军小区第九党支部。22名党员还实行“定岗定责”,按照各自所能,担起了社区党委设置的党员楼长特色服务岗、代跑岗、政策宣讲岗和信息收集岗的职责,为居民解决实实在在的民生问题。

“社区治理的成效、社区服务好不好,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有没有增强,这是铁军社区开展小区党建和治理的根本所在。”芦丽萍透露,成立小区党支部的基础上,铁军社区将探索党建+治理的新格局。社区将不断强化服务下沉、精准发力,引进物业管理,在祖庙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下,对铁军社区进行电子封闭,实行封闭式的管理方式,实现精准服务,并对道路环境等进行提升。

案例二 南浦社区

从党员先锋队到成立小区党支部

有了“主心骨”十年难解的小区难题加速推进解决

4月19日下午3时半,南浦新村党支部成立以来的第二次会议在南浦“共享小屋”里举行。南浦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崔美玉首先介绍了社区基础设施提升完善工程的进展情况,七位支部委员则把四个片区的环境提升和统筹整合工作的进展,连同居民们的声音一一反馈。

走进南浦社区,前后横跨三十年、分为四期开发的四个片区里,新旧小区相互穿插。

“长期以来,南浦新村周边的四个片区,在地域上相互穿插,带来了很多管理上的隐患和漏洞。”家住南浦新村18栋的居民邹阿姨告诉记者。十多年间,南浦社区党委曾通过引入物业公司、成立自管小组等多种方案,希望化解矛盾,但始终难以突破核心问题。

拖了十年之久悬而未决的片区难题,在疫情防控期间出现了解决的契机。

时间回到今年2月24日,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志诚带队突击检查时,对该“插花地”片区存在的疫情防控措施不到位的问题,进行了密集的调研和有针对性的协调推进。

3月5日,刘志诚在党工委会议上提出了“支部建在小区上”的基层治理新探索,通过增强小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扬“铁军精神”,党员楼长要发挥好“政策宣讲员、信息收集员、矛盾调解员、困难帮扶员、爱心传递员和物业监督员”的职责,建立党建引领、群防群控的疫情防控工作机制。

3月15日,在南浦新村党员楼长先锋队的基础架构上,南浦新村党支部正式成立。一个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的疫情防控与社区治理雏形初现。经历疫情大考,四个新旧片区的居民,对党员楼长实实在在解决矛盾问题竖起了大拇指,也在封闭式整合管理上有了新的期待、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

小区治理有了“领头人”,化解居民矛盾和解决问题有了“主心骨”。现在,新旧小区环境提升和整合管理等难题解决正在加速推进。围绕居民关注的片区绿化和基础设施改造等焦点问题,4月初,新成立不久的南浦新村党支部就积极联合物业公司等,对片区绿化进行全面提升。现在,片区内需要修建补种的绿化提升已经完成,南门岗亭、所有垃圾桶的放置点和部分单车房门、雨棚也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南浦村后龙东街的人行道进行了重新铺设。就这样,通过党建引领提升小区治理水平,为居民解决集中关注的焦点问题,这一尝试赢得了广大居民点赞。

“要真正化解小区长期以来存在的矛盾问题,要做的工作很多,也可以预见其中的难度,但只要党员带头引领,大家齐心合力,我们有信心做好各项工作。”南浦新村党支部兼职副书记区姨说。

作为一名退休干部,退休8年来,区姨一直为小区事务奔走。现在有了小区党组织,每位党员都不再是单打独斗,在小区党支部的平台上,党员楼长可以齐心协力、施展所长,共同参与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案例三 塔坡社区

解决社区事务跑出“塔坡速度”

深化“我的社区我作主”小区党建与居民自治高度融合

在疫情前,塔坡社区鸿业新天地小区几栋楼旧电梯的摄像头全部安装好了。去年12月中旬,居民们提出,几栋楼里旧电梯的10多个摄像头坏掉很久了,希望能够重新安装。

在社区党组织的统筹协调下,党员楼长、居民代表与物业公司齐心协力,筹集2万多元,从居民协商共同出资到选定品牌和施工安装方等等,赶在春节前,所有协商出资施工安装工作就全部搞定。

不只是一个半月协商解决旧电梯的摄像头问题,鸿业新天地小区还创下了解决社区公共事务的“塔坡速度”。

入住十多年,鸿业新天地小区C座第一台电梯需要更新,从征得全居民楼数十户居民的同意、到走申报程序、最后更换,耗时两年;该小区B座第二台电梯,从民意表决到最终通过,时间缩减到五个月;鸿业小区第三台需要更新的电梯,在共享社区和共享小屋里得以快速通过,最终用时两个月。

这些数据是在城市党建引领下,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强化社区居民联系,探索居民自治协商的效率。74岁的退休党员李可琛每天都会到鸿业新天地的共享小屋里坐一坐,听听社区群众的声音。在他和居民志愿者珍姨的带动下,鸿业新天地小区内,已经自发组建了一支20多人的共享社区志愿服务队伍。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期间,这支志愿服务队伍充分发挥了党员“领头雁”的作用,带动多达60名的党员群众、业委会成员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为塔坡社区筑起“群防群治”的铜墙铁壁。

李可琛告诉记者,在疫情最吃紧的时候,又是党员楼长积极带动居民参与到群防群控中来,居民主动提出封闭管理,居民主动捐赠红外线测温仪……而让他印象最深的是,2月1日,当党员在小区群里呼吁大家来参与疫情防控时,很多居民“秒回”信息,两分钟内10多人报名。“多达60多名党员群众加入到群防群控中来。80天时间里,除有部分复工外,在党员的带领下,大家无怨无悔地为小区常态化疫情防控付出。”

事实上,塔坡社区是较早开展“我的社区我作主”党群议事制度的社区,而鸿业新天地小区正是“我的社区我作主”党群议事会的首批试点。就在2019年年初,塔坡社区还成立了禅城区首个社区级“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社区通过发掘技能共享、利用社区资源,搭建服务需求精准化资源链接平台,促进社区资源互通共融,为居民群众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平台,为社区居民架起了联络沟通的桥梁。

塔坡辖区内现有71栋楼宇和160间平房,楼栋分布情况复杂,有的是有物业管理的封闭小区,有的是非封闭小区和无物业管理的小区。疫情期间,社区以“就近、连片、方便”为原则,共设置了53位楼长。其中党员楼长近半。

像塔坡社区这样,当城市居民小区成为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和工作着力点后,基层党建与小区居民自治高度融合,为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带来诸多实践空间。

“我们注重把小区党支部的作用贯穿小区治理的始末,引导小区居民在小区党支部这个‘主心骨’的带领下,开展居民自治,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塔坡居委会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谭翠婵表示,借鉴鸿业新天地“我的社区我作主”党群议事会取得的成功经验,社区内的普君西小区在已经成立居民自治小组的基础上,将逐步开展“小区下水道疏通”“改善小区环境”等日常事务管理,提高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积极性。

以“我的社区我作主”为基础,深化共享社区党建项目,塔坡社区正把“党员楼长制”“支部建在小区上”打造成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提升社区居住环境,增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目前,塔坡社区党委正在进行小区划分并命名党支部,以小区和疫情防控期间“单体楼”临时封闭管理范围为基本单元,对现有的支部进行调整,以划分的小区、片区为单位成立党支部。经调整后,塔坡社区党委的党支部总数将由原来的7个增加为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