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今年即将在中国福建福州召开,这将是全世界瞩目的盛事。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每年例会,世界遗产大会的主要议题除了审批新遗产,还将对已列入名录的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在此背景下,受疫情影响的中国世界遗产备受关注。如今春暖花开,疫情好转,这些世界遗产景区受疫情影响和复工情况如何?对此,文旅中国客户端记者近日对国内部分世界遗产景区进行了实地走访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建土楼永定景区初溪土楼群 胡家新/摄

历史上,土楼就是客家人为躲避战乱和瘟疫,寻找到偏远山村建造的防御建筑。

“走古事、作大福。”春节以来,“土楼之乡”福建龙岩永定湖坑镇李氏家族的人们,一边抗“疫”,一边精心准备隆重的节日——第77届“作大福”活动。这项从1789年以来从未间断的传统民俗,每三年在古老土楼“五峰楼”前举行一次。而“作大福”,正是源于明朝末年当地民间的抗“疫”活动。

这个历史上的抗“疫”英雄,今天再次经历空前的疫情,可曾安好?

福建音乐人为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专门创作的第一首福建原创音乐《江山如此多娇》

从2008年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到今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在福州召开,时隔12年,正好一轮。而此时,距迄今尚能见到的最古老土楼馥馨楼的建成,已1200年。

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本体“六群四楼”共46座土楼,分布在龙岩市永定区和漳州市南靖县、华安县三处,分属三个独立景区,永定景区和南靖景区为国家5A景区,华安景区为国家4A景区。目前。永定与南靖景区已先后开放,其中永定景区开放了23座世遗本体土楼中的19座,南靖景区开放了20座世遗本体土楼中的7座。华安景区准备工作已全部就绪,随时迎接开放。

01

01

开门

迎客不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土楼重新开园,人们终于与土楼春光久别重逢

福建土楼永定景区是三个土楼景区中最先复工的景区。

3月14日,景区封闭50天后,游客庄先生带着家人孩子,与土楼春光久别重逢。在福建土楼客家民俗文化村入口,“游客入园请检测体温”的条幅与“永定土楼欢迎您”的彩旗尤为醒目。经过体温检测、登记、排查14天行程等一番严格流程后,他们终于顺利入园。

“目前仅对福建省内游客,开放福建土楼客家民俗文化村、初溪古村落、中川古村落、南溪土楼沟景区,土楼王景区暂不开放,视疫情情况有序开放。”福建省客家土楼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赖桂荣说,此时她正在景区入口处与三位工作人员一起对游客逐一检查。

截至3月26日,永定景区共接待游客5984人,日均游客量是往年1.1万人次的4%。

除了严把入园关,景区严格执行环境卫生消杀制度,对售票大厅、游客服务中心等公共区域和基础设施进行定时消毒,对全体员工进行专业防疫安全服务培训,制定系列应急保障预案。还执行严格巡查制度,采取实时游客流量管控措施,游客分时段间隔性入园,日接待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50%,重点楼院瞬时承载量不超过最大瞬时流量的30%。此外,停止现金交易,游客通过APP、OTA、景区官网等渠道进行线上预订或实名制购票和检(验)票。

实际上,土楼“守门员”的工作,疫情以来从未停歇。

“大门一关,土楼回归了。”作为民居型旅游景区,永定景区共有原住民1.2万人,周边村镇土楼旅游从业村民1.4万人。景区进出路口多,人员来往复杂,防疫难度大。闭园期间,各景区所有验票口设卡,进行封闭式管理。仅常住人口3200多人的土楼客家民俗文化村景区,至今共完成48976人次、26546车次的登记、排查工作。

为应对疫情,做好复工准备,景区还利用空窗期,“练内功、补短板”,在服务素质提升、景区建设提质、旅游业态丰富和激活市场营销上下功夫。

02

02

压力

着实不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定土楼景区风光 胡家新/摄

连日来,福建土楼客家民俗文化村的百福休闲山庄民宿主兼导游林娣一直在盘算着去厦门打工的事情。景区关闭后,她已经两个月没收入了。家里开支压得她喘不过气来:“游客少得可怜,还是要另找出路。”她话语中透露出一丝无奈。

林娣的遭遇是土楼永定景区2.6万余名旅游从业者的缩影。洪坑、高北、初溪、中川、南溪五大景点中的4000多户人家,多以家庭为单位从事餐饮、民宿、文创、伴手礼、讲解服务等五大类旅游业,平常月均收入1万余元,但从1月底关闭景区以来都是零业务、零收入。

疫情影响直接体现在景区账面上“门票收入损失约2600万元,酒店、餐饮等收入损失约2100万元,广告宣传、节庆营销活动费用645万元,合计直接损失约5000余万元。”赖桂荣说,永定土楼景区作为民居型、观光型景区,即使疫情结束后仍将面临市场疲软、消费萎缩的局面。但景区运营和世界遗产日常管理维护,员工工资、景区楼院租赁费等刚性支出与收入不匹配,运营压力陡增。此外,因村民对旅游业收入依赖较大,疫情影响收入减少,对景区管理带来一定社会压力。

景区恢复运营后,部分原住民认为仍存在较大风险,反对开放楼院。对此景区只能调整措施,仅限参观19座世遗本体楼院,实施门票优惠。

面对重重困难,土楼人没有坐以待毙。

在抖音上,关于土楼的各种直播琳琅满目。林娣就是其中一员,积累了一定粉丝量,还开始尝试线上售卖茶叶等土特产。

“鼓励商户对自身产业进行提升,争取提供线上营销技术指导,免费宣传推广,助力商户成为自媒体、自身产品带货流量王,成为景区代言人。”土数景区市场营销总监李长流介绍,景区创新线上线下营销方式,针对线上市场精准发力,多渠道、多维度整合营销资源,开发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的线上宣发产品,增加游客粘性和引流。同时与各大合作旅行商建立会商机制,随时跟踪市场动态,及时应对。

疫情初始,景区就迅速推出门票优惠和线上预售。与线上OTA平台达成合作,在“七节两月”旅游旺季参与线上营销主题活动。并以落地主题IP活动为抓手,提前进行特色主题节庆柿子嘉年华活动线上预热,提高流量适时转换。接下来,还将创新宣传方式,打造新媒体营销矩阵,加强社交营销模式,添加短视频运营,在抖音、小红书、旅拍、微视等平台进行“土楼故事”宣传推广,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展示永定土楼民俗风情。

此外,推进文旅兴区,依托客家文化研习基地,推进客家文化进土楼,“一楼一景致、一楼一特色”打造主题馆,如庆成楼打造成客家家训馆、振福楼为客家家风馆、光裕楼为客家婚庆馆等。

“对土楼和客家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将让千年土楼这颗明珠更加璀璨。”福建省客家土楼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开梅信心满满,“相信经过不断积累沉淀,永定土楼景区一定会以更加崭新的风貌迎接海内外游客。”

03

03

期待

转危为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人在永定土楼修缮维护工程中 胡剑文/摄

疫情之下,土楼遗产保护是否受到影响?

永定区文物局局长赖晓东介绍,永定景区23座世遗本体楼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座。目前正在实施本体维护、电线整治、消防工程、防雷工程等。疫情造成部分工期推后一个月左右。

“世遗土楼的基础保护工作正在持续推进。”永定土楼管委会主任张李阳介绍,目前集庆楼、侨福楼、世泽楼、振福楼四个世遗本体楼维修已完成。福裕楼、奎聚楼、衍香楼、五云楼维修工程也正进行,预计5月31日前全部验收。同时进行自查整治,恢复景区内传统风貌,打造生态环境。还为即将到来的雨季,做好防汛应急预案和演练。

“总体来说,疫情对世遗本体土楼影响较为有限,文物修缮经费目前主要以财政专项资金为主。但维护工期有一定延误,旅游收入锐减可能对维护人员带来一定影响。”文保专家、研究馆员、福建省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林峰说。

林峰认为,土楼应分类分级开放,倡导观赏外部景观,初期尽量不进入土楼尤其是居住型土楼内部,要严格守住承载量。当前要暂停文创产品销售、实体销售,避免直接接触。同时创新数字化三维等虚拟观赏。

本土专家永定区文联主席卢济鸿表示,永定土楼要加快提升新产品、新品牌打造,深挖特色世遗文化,加强IP塑造,打造差异化活动,快速吸引人气;要培育文化旅游新支柱,让世遗土楼“活”起来,对土楼文化进行梳理保护,借助客家家训、客家楹联、客家婚庆表演等,创新形式,注入新鲜血液;旅游产品开发注重旅游品质、感官体验和精神感受。

视频尚未发布,暂时无法播放

视频由福建土楼永定景区提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视频由福建土楼永定景区提供

视频由福建土楼永定景区提供

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宋立中对疫情之下的世界文化遗产有着更多思考。宋立中认为,上半年实地旅游不容乐观,但危也能转为机,将遗产地视觉形象、突出内涵、独特价值,利用图片视频虚拟景观微电影等多媒体手段,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专题推送,可以激起潜在游客旅游需求长期压抑之后新的井喷。

他认为,当前要减少土楼内部游客聚集,增加遗产地外部环境观光、山地户外活动。这就要求增强解说人员培训,对遗产内涵、文化底蕴、民族迁徙、民俗风情等深入挖掘。同时丰富产品设计与类型,通过捆绑式设计,将相关线路串连赶来。“游客暂停了,但景区不能停”,他建议永定景区当务之急,应该从补充短板挖掘内涵、做好文旅融合新规划、提升从业队伍素养、排查遗产安全隐患、完善遗产管理体制等方面发力。

“文化旅游是朝阳产业。”宋立中对疫情过后世界遗产景区复苏前景乐观,他认为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要组合,多打造组合产品旅游线路,融合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康养旅游。

策划统筹:黄国勇

采写:黄国勇

排版/视频加工:刘千骅

责编: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