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东莞市有5人入选,樟木头麒麟醒狮协会会长刘伟团就是其中之一。至此,樟木头镇麒麟舞项目省级“非遗”传承人共有蔡玉财和刘伟团两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伟团坦言,本次成功晋级为麒麟舞项目省级“非遗”传承人对自己是一种鼓励和鞭策,让自己更有责任将樟木头麒麟舞好好传承下去,把客家麒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曾做过的士司机

领军樟木头麒麟武术

在刘屋村传承谱系中显示,该村共有六代麒麟舞传承人,第一代传承人为刘志堂;刘伟团为第四代传承人代表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生于1966年7月的刘伟团是樟木头刘屋村人,12岁学艺,1978年开始跟随刘官保师傅学舞麒麟,精通棍庄及全套麒麟舞的技法和锣鼓音乐,是较全面的舞麒麟能手。由于基本功扎实,技术全面,舞蹈编排出色,组织力强,受到老老少少的热烈欢迎,并且成了樟木头麒麟武术的领军人物之一。

据介绍,从1978年开始,刘伟团每年都会组织队伍到各村、镇进行麒麟舞表演,还远到广州、深圳等市进行表演,观众好评如潮。

1988年开始,他边表演、边教授徒弟,所带过的麒麟队曾多次在省内,乃至全国比赛上获金奖。他先后到凹芝头村教授麒麟舞60多人;到凹背围教授锣、钗、麒麟舞30多人;到清溪罗群埔教授上、下套路和锣、鼓、钗乐器30多人;而且还到过深圳、惠州等市,总授徒人数达到500多人。现刘屋村祠堂作为麒麟舞传承基地,固定每个月都会给麒麟队和麒麟爱好者进行授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鲜为人知的是,刘伟团曾经还是一名的士司机,平常开车载客,有演出活动的时候就负责召集队员排练。由于麒麟队经费的欠缺,他已经越来越感觉到组织活动的不易。“队员们都要养家,排练和演出都是需要大量时间的,大家都不愿意为此占用工作的时间,年轻人就更不愿理睬。”刘伟团说,现代社会的娱乐方式多样化,麒麟舞这样的传统民间项目已很难引起年轻一代的兴趣。

2017年,刘伟团就不再开的士,而是潜下心来研究麒麟文化。目前,他担任着樟木头麒麟醒狮协会会长兼樟木头刘屋村麒麟舞队长两个职务。

不断创新麒麟舞

晋级传承人将是鞭策

据了解,传统的客家麒麟舞表演形式主要有独舞麒麟、双舞麒麟和群舞麒麟三种。传统的麒麟舞主要是按仪式、上套、下套、武术表演,具有较为固定的程式化表演特色。传统的客家麒麟舞的音乐特色主要是锣、鼓、钗、唢呐等乐器伴奏。而刘伟团的麒麟舞则是以灵活、生猛、有力度著称,他最具特色的麒麟舞特点是用牙咬着麒麟头来模仿动物爬行,以重心低、劲道足、力度脆灵、凶猛,将动物的形态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其套路表现麒麟舐脚、追尾、滚动、翻腾、采青等动作的喜怒哀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8年,刘伟团开始一边表演一边教授徒弟。至今,他授徒约为500余人。刘伟团与他的麒麟队,2003年参加中国首届麒麟舞大赛曾获第一名;2005年获首届樟木头麒麟舞大赛金奖;2012年获得广东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麒麟舞大赛金奖、在东莞市第五届龙狮麒麟比赛自选套路上获第一名;参加过上海世博会“广东周”麒麟表演等。

如何在麒麟舞上打破传统?创新需要破旧立新的勇气。刘伟团说,自己在樟木头麒麟武术传习所练习时不断揣摩麒麟舞可改善的套路、动作以及表情。平日里,刘伟团还不忘向村里舞麒麟的前辈讨教,一起讨论麒麟舞的创新之路。

久而久之,刘伟团把麒麟舞来了一次创新:将原有的麒麟动作进行适当删减、把麒麟舞的路数减少、增加麒麟变化的动作、增加麒麟生动的表情……表演的总时间也因此从45分钟缩短为6分钟,只保留麒麟舞的精髓之处。

除了对麒麟舞进行创新,刘伟团表示,自己将继续招收徒弟、增加训练时间、加强训练强度,不断提升麒麟队伍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各种动作基本功的扎实过硬,有了坚实的基础,后续动作发力才有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让传承更有效,刘伟团计划将新招和原有的队员分为“老、中、青”三个阶段进行训练和巩固,以此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樟木头镇文广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掌握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代表性人物。而刘伟团本次能成功晋级为麒麟舞项目省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将有利于推动客家人的麒麟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对于樟木头麒麟舞的“非遗”工作来说是莫大的鼓舞,也为该镇的文化建设作出贡献。

【记者】朱晋

【通讯员】邹俊圣 蒋鑫

【作者】 朱晋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