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韩联社报道,根据10月1日韩国各大汽车生产企业公布的销售数据显示,9月份现代、双龙、起亚等韩国5大汽车生产厂商全球销量比去年同期下降2.2%,约为66.29万辆,尚不及日本丰田一家的全球销量。质不够优,价不够廉的韩国汽车,正面临前堵截后有追兵的境地,可能会成为韩国最先倒下的重要产业之一。

从具体数字看,韩国5大车企9月份本土销量约为11.24万辆,同比增加2.1%,海外销量约为55.05万辆,同比减少3%。而对比1~9月份的销售数据看,韩国本土销量从同比减少0.9%,止跌回升。海外销量从减少4.7%,回升至3%,改善有限。

今年以来韩国经济受周边经济态势紧张的影响,出口下滑,整体经济形势不太景气,国内整车市场出现下滑是可以理解的。9月份韩国汽车企业国内销量回升,还是受到日韩关系紧张,韩国国民大规模抵制日本汽车,带动了国内国产品牌的汽车销量,要不然数据可能会更加糟糕。

但是韩国汽车在国际市场的溃败,从2016年已经显露出苗头。过去,韩国汽车一向以价廉物美著称,并紧随日本汽车,打开了欧美和中国市场。但是近年来随着中国国产品牌的崛起,本来就处于品牌价值链最低端的韩国汽车,受到了最直接的冲击。这也非常容易理解,随着中国汽车品牌制造品质的提高,首先替代的肯定就是品质、性价比和品牌号召力最差的韩国汽车。现在在国内开一辆国产品牌的汽车一点都不比开一辆韩国品牌的汽车掉价。

比韩国汽车更为低廉,而产品品质已经相差无几甚至明显超出的吉利、奇瑞等国产品牌,显然更受国人的青睐。而韩国汽车厂商自主创新的步伐缓慢,在品牌价值链上很难超过日本的丰田、本田等传统厂商,在两大汽车强国的夹缝中生存,日子很不好过。以8月份的国内汽车销售数据为例,前20名的品牌型号大多为日系和德系品牌,韩国现代领动排名第20名,销量已经被排名第11的吉利帝豪甩开。

此外韩国汽车品牌对目前最具潜力的东南亚、印度市场的开拓力度也不足,又被中国和日本品牌抢占了先机。放眼全球,欧美中日汽车市场已经非常成熟,在高端品牌和低端品牌之间,很难再给韩国汽车品牌预留一块质不优价不廉的生存空间,韩国汽车厂商,如果再不能抓住东南亚和印度两个新兴市场,未来的溃败速度可能会超出想象。

汽车曾经是韩国制造业崛起的开路先锋之一,现在在中日汽车厂商的夹击之下面临溃败,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韩国制造业当前的困境。韩国现在所有还有点儿优势的制造业品类,都面临两面夹击的境地,如果不能够清楚地选择一个方向突围,抓紧时间迈向高端,韩国产业的困境可能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