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吉尔(Kargil)是克什米尔中心地区的重要城镇,是连接克什米尔印巴实际控制线印度一侧的中间城镇,也是连接印控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Srinagar)和重要城镇列城(Leh)之间的1D号国道(National Highway 1D, NH1D)途径的重要一站。1999年,印度和巴基斯坦曾在这一地区爆发了大规模武装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卡吉尔的位置

1999年2月开始,巴基斯坦北方轻步兵团越过了克什米尔印巴实际控制线,向印度一侧渗透。1000多名巴基斯坦士兵以及活跃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民兵武装一道,将实际控制线推进了6英里,将克什米尔印度控制地区北部补给要道——1D号国道纳入了巴军火炮射程内。由于周边人口稀少,印度边防部队也因为恶劣的冬季气候没有及时前来,一直到5月初,巴军的行动才被当地牧羊人发现,此时巴军已经在这一地区构筑了大量防御工事,并早已俯瞰卡吉尔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卡吉尔镇

针对这一情况,在5月的第二周开始,印度边防部队做出了几次试探性的进攻,试图凭借轻步兵的武力夺回实际控制线,但在巴军坚固的防御工事面前力不从心。5月5日,有5名印度陆军士兵被俘,而后被巴方武装人员处死。5月10日,巴方已渗透到达斯(Dras)、卡格萨尔(Kaksar)、巴塔利克(Batalic)和穆斯克(Mushkoh)等卡吉尔下属地区,局势开始升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方的渗透态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军火炮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军MG3机枪阵地

印度陆军认为,仅凭步兵部队是不足以应对巴基斯坦的渗透行动。但是这就涉及陆军与空军的协调问题。尽管5月10日开始印空军的侦察机便已经对渗透巴军进行了侦察,并组织了基本的防空指挥体系,调动了航空兵力前进部署。但是涉及跨军种协调就不可避免地遭到制度壁垒,印度陆军得不到空军航空兵支援,在对抗中处于下风。5月12日,印度空军一架直升机遭到巴军射击,5月14日印度空军表态参战,不过直到5月26日,印度空军固定翼飞机才正式投入战斗,这也是印度空军在第三次印巴战争后首次大规模实战。在5月的下半旬,印军都在进行着战争准备,期间一架RB-57侦察机被肩扛式防空导弹击伤,发动机损毁。

经过多日协商和制定交战规则,印度军方5月25日确定发动陆空联合作战行动,联合作战行动的代号被定名为“Vijay”——印地语中意为“胜利”。巴基斯坦作为回应印度政府发起了“维杰行动”,动员了2万名士兵准备夺回该地区,不过并没有真正参战。5月26日,印度空军对巴军目标实施了首波空中打击,印度空军投入了“美洲狮”式战斗轰炸机、RB-57“堪培拉”侦察机和米格-25R侦察机进行侦察,米格-27进行对地打击,米格-21执行空中掩护,米格-29负责制空任务。不过印度空军开局不顺,第二天,一架米格-27因发动机故障坠毁在战区,飞行员被俘,而另一架米格-21在搜索过程中惨遭肩扛式防空导弹暗算被击落,飞行员被俘后被虐待致死。一天后,一架米-17直升机被巴方武装击落,4人阵亡。随后,印度空军提高了执行任务时的飞行高度,这才将肩扛式防空导弹威胁消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升机在山地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6月1日,巴军炮击了NH1D公路。6月6日,印陆军发动了主要攻势,并于三日后夺回了巴塔利克(Batalic)地区的两处重要据点,13日基本控制达斯的图图岭(Totoling)周边地区。巴基斯坦空军当时装备的F-16A/B虽然较为先进,平台性能强于米格-29,但是当时巴基斯坦处于被制裁状态,无力发起空中战役,只能在实际控制线后方10-20英里范围内巡逻。印度空军掌握了战场制空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的幻影2000H首次携带激光制导炸弹实战

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图图岭地区代号为“虎”的山头(Tiger Hill),这个地区海拔很高,普遍在5000米以上,是世界罕见的高海拔山地作战。面对巴军构筑的坚固工事,印军仰攻遭到很大伤亡,指挥官维施瓦纳赞中校、阿德希卡里少校和古普塔少校都在战斗中阵亡。印军不得不将火炮调运至山区,其中包括瑞典FH-77B型榴弹炮。6月24日,印度空军历史性地首次使用法制“幻影”2000H战斗机投射了2枚1000磅“铺路石”Mk II型激光制导炸弹,成功摧毁了巴方武装人员在虎山的指挥所。虽然激光制导炸弹仅使用了两次(之前一次在6月17日,摧毁了巴军一处主要后勤基地),但都精确击中了目标,这给巴军驻守虎山的部队士气带来了很大打击。印军的火力优势收到了效果,6月29日,印军分别攻占了虎山旁海拔分别为5060米和5100米的两个巴军山头据点。最终,7月4日,印军在经过11小时的激战后最终占领了虎山。巴基斯坦在中、美等各国强大压力下最终也于1999年7月4日和印度在华盛顿签署协议,巴基斯坦同意从冲突地区撤回巴基斯坦支持的武装力量,战斗至此逐渐的平息下来。7月5日,印军夺回达斯大部分地区,巴军宣布撤退。7月11日,印军夺回巴塔利克地区大部,巴军撤离。不过零星的冲突一直持续到7月29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仰攻的印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军火炮开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攻克巴军山头的印军士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地作战的印军部队

卡吉尔冲突是二战后罕见的两个有核国武装冲突,双方都在冲突中保持了一定的克制。由于双方在1998年进行核试验后都遭到国际制裁,因此也都没有大规模战争的意愿。在持续近3个月的冲突中,印度投入了近三万人的部队,而巴基斯坦方面军人与民兵以及后勤支持人员约5000人。印度方面公布的损失为阵亡527人,1363人受伤,1架战斗机和1架直升机被击落,1架攻击机因事故坠毁,1架侦察机受创。巴基斯坦没有公布具体伤亡人数,一般认为伤亡在357-4000人不等。毫无疑问,印度在卡吉尔冲突中处于绝对优势,巴基斯坦方面由于缺乏空中支援和机动炮兵部队而不可避免处于全面劣势中。

作为冷战后罕见的空地联合山地作战,卡吉尔冲突还是有许多细节值得研究。首先,空地协同是高海拔山地作战中最为重要的火力支援,但其发起涉及军种联合,这点印度空军与印度陆军之间做的并不好,印度空军也因为反应迟缓广受批评。现在印度空军应该已经有更多的联合作战经验,效能更强。此外,高海拔山地作战的火炮,特别是机动火炮显得非常重要,这是印度能夺回虎山制高点的关键。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在复杂地形里的效能要远远高于常规自由落体炸弹,很重要的是也可以降低作战飞机执行对地攻击时的危险系数。

由于当时双方装备水平并不高,许多现在需要考虑的因素,如C4ISR、电子对抗等要素并未出现在这场战役中。不过,作为罕见的高海拔山地战争,卡吉尔冲突是值得仔细考量的重要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