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制度自建立起就有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的说法,一直以来医保的待遇保障方式都是由统筹基金进行住院报销,而门诊就医费用和药店购药则是由医保个人账户资金支付的。在深入剖析今年起退休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不涨定额划拨的现象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医保个人账户的基本运作机制。医保个人账户,作为医保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参保人员提供一定的医疗费用保障。

其中,退休职工的个人账户资金主要来源于在职时的缴费积累以及国家的补贴,因为退休后职工是不需要缴费的,可以正常享受待遇。这一机制原本是为了确保退休人员在退休后能够维持一定的医疗保障水平。然而,随着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和医保制度的不断完善,医保个人账户的资金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为了更好地保障医保制度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国家决定对退休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划拨方式进行改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早是在2021年的时候,国家就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在广泛的征求意见并且充分试点运行之后,各地在2023年正式实施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改革。改革对退休人员的个人账户划拨标准进行明确:退休人员个人账户原则上由统筹基金按定额划入,划入额度逐步调整到统筹地区根据本意见实施改革当年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的2%左右。

也就是说,从今年起,退休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不再上涨,定额划拨,而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规则进行定额管理,就跟去年一样的金额。这一改革举措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退休职工担心自己的医保待遇会因此下降。事实上,这种担忧并非没有根据。从表面上看,个人账户不涨,定额划拨确实意味着个人账户的资金增长速度会放缓,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然而,要全面理解这一改革的影响,我们还需要从更深层次上进行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医保个人账户的划拨方式并不是决定医保待遇的唯一因素除了个人账户资金外,退休人员还可以通过医保报销、大病保险等多种途径获得医疗费用保障。因此,即使个人账户的资金增长速度放缓,也不意味着退休人员的整体医保待遇会下降。因为个人账户少了,但是多了普通门诊可以统筹基金报销,而且统筹基金报销比例基本上在65%以上,封顶线也在3千元以上,远比少了的个人账户多。

其次,改革后的定额管理方式有助于实现医保资金的更加公平和有效使用。在过去,由于个人账户资金的划拨方式不够科学和规范,导致部分退休人员个人账户资金过多而得不到有效利用,变成了储蓄账户;而另一部分退休人员则因资金不足而面临么医疗困难,高额的门诊医疗费成为了他们巨大的负担;失去了医保共济的原则。通过实行定额管理,可以更好地控制个人账户资金的规模和使用范围,确保每一分钱都能用在刀刃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改革也会带来一些挑战和困难。例如,如何制定合理的定额标准以确保既不过高也不过低;如何确保定额划拨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如何加强对个人账户资金使用的监管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综上所述,今年起退休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不涨定额划拨的改革并非简单的待遇下降,而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医保制度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而进行的必要调整。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这一改革举措,积极适应新的医保制度,同时也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医保制度,为退休人员提供更加全面、更加优质的医疗保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