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起财报上的数字,行业内外更关注百度AI做到哪了,能否兑现预期甚至超过预期。

5月16日晚,百度发布2024年Q1财报,一季度总营收315亿元。归属百度的净利润(Non-GAAP)70.11亿元,同比增长22%,归属于百度核心的净利润(Non-GAAP)66.28亿元,同比增长26%,均超出市场预期。

在财报电话会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特别强调,百度要从Internet Centric Business转型为AI First Business。AI对百度正在进行全面的重构,这不仅是推出一款产品或是模型这么简单,而是对产品逻辑的彻底变革,这份财报,或许可以让我们一窥大模型真实的产业价值与商业价值。

如何理解从Internet Centric Business到AI First Business?

Business的核心判断依据,是业务模式和增长驱动力的来源,如果一家互联网公司强调AI投入,但核心支柱仅有互联网业务,则仍为Internet Centric Business。百度有信心喊出AI First Business,意味着百度的AI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

《跨越S曲线》一文写到,所谓基业长青,并不是在一条曲线里面把它拉得非常长、非常陡,而是能够一次又一次地跨越第二条曲线,在企业并未出现失速点时,尽早的开启第二曲线,可能是企业追寻S曲线成功的最大秘籍。

好的公司都有自己的S型增长曲线,而且也大多吃过没有第二增长曲线的亏,例如PC互联网时代的霸主微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亦步亦趋,战略转向“云为先,移动为先”后又顺利转型。

百度早早就在找寻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甚至第三增长曲线,但在产业与技术的起与伏之间,战略到落地并不总是一马平川,但这次大模型的到来,百度有些不一样了。

大模型时代Day1的搜索

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大多分为三个步骤,先是搭建高频使用场景,通过免费模式获得用户,第二步是沉淀商业场景提高留存率,第三步是完成商业闭环,做到可持续赚钱。

百度的核心业务搜索也遵循如上逻辑,近年来百度在搜索业务主要平衡用户体验与商业化,但是你能想到一个完全没有商业化,只考虑用户体验的百度搜索么?

这意味着,百度在大模型时代让搜索重新回到Day1。

钛媒体App观察到,百度正在逐渐提升AI生成的搜索结果,并且增加了“互动”栏,完全改为问答式搜索,种种动作都表明,AI重构搜索的速度在加快,而且也更放开手脚。目前,越来越多的搜索结果由AI生成,格式越来越多样化,如文本、图像、第三方链接、兴趣点等。

经过文心大模型重构后的百度新搜索,具备极致满足、推荐激发和多轮交互三个特点。在当前百度搜索每天已有的问答需求中,首条满足的比例已达到70%,百度搜索日均新增问答需求超过5000万。

以互联网为中心的搜索考核的是收入和利润,但AI优先的搜索,考虑的是用户体验和规模。

财报还提到,2024年3月百度App月活用户达6.76亿,同比增长3%,季度在线营销收入170亿元。百度在持续推进AI重构搜索,基于文心智能体平台AgentBuilder构建的智能体可在百度搜索等生态内进行分发,以丰富内容生态、提升客户效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财报电话会上,李彦宏给出了最新判断,搜索是AI时代最可能成为KillerApp的应用,AI能生成更精准、直接的结果,让用户一步满足——这是最显而易见的。

目前百度11%的搜索结果由AI生成,仅仅是个开端,搜索是百度的基本盘,百度能不能真的在AI时代立足,AI如何与搜索结合,百度想得足够清楚,其中最难的部分可能是重回Day1的创业心态,而对于其后新搜索的路径,可能没有哪家企业比百度更熟稔了。

顺着新搜索向下深挖,还可以看到两个趋势,一是在百度搜索上分发智能体,这或许是AI时代的“小程序”,短期能提升用户体验、提升商户投放效率,长期来看,智能体形成的生态,可能让百度成为一个超级入口;二是AI生成没有广告,短期会影响广告收入,但长期看,能弥补百度的内容生态,增加用户粘性。

此前百度已经推出了智能体开发工具AgentBuilder,让每个人、每个组织都成为智能体的开发者。借助AgentBuilder的“零代码模式”,新手小白用自然语言,几句话就能创建一个智能体。现在,百度搜索、小度、地图、贴吧、车机等百度生态产品,都已接入智能体的相关能力,为开发者解决流量分发的后顾之忧,获得实打实的收益。

例如当用户搜索“新加坡旅游”,即可和新加坡旅游局智能体进行互动。提问“什么时候去新加坡人最少”“去新加坡旅游的注意事项”“新加坡排名前三的酒店”等,智能体会综合多个来源的信息,生成一个答案。此外,用户还能让智能体直接预订新加坡环球影城的门票,一站式解决需求,大大节省时间。

截至目前,已经有5万多名开发者和上万家企业入驻文心智能体平台,智能体日均分发数百万次,被大模型赋能的智能体能够提升广告转化率,带来长期的变现机会。

AI价格和门槛打下来,智能云收入拉上去

智能云是百度的第二曲线,李彦宏在财报电话会上透露,百度智能云在本季度营收达47亿元,同比增长12%,并持续实现盈利(Non-GAAP)。同时,生成式AI贡献的收入比例达6.9%,占比逐步扩大。

文心大模型正在成为云的重要增长来源,正如李彦宏在电话会中所说“模型推理是重要的长期机会”,当前文心大模型日均处理Token文本达到2500亿,日调用量2亿次,在此前披露的中国三星、荣耀合作基础上,小米、vivo、OPPO、联想和蔚来汽车也成为文心大模型的客户,通过智能设备,进一步带动了模型调用量的增长。

从战略布局角度看,AI在智能云领域的方向愈发清晰,并且贯彻落实到位,即降低AI应用的价格和门槛,聚合行业客户,真正让云和AI的生态循环跑起来。

价格方面,百度做了两件事,一是让文心大模型旗舰版的成本降低至原本的1%,二是推出了5款轻量级/特定场景模型,结合3.5/4.0等旗舰模型,形成MoE(大小模型协同)的使用方法。

像文心大模型4.0这样的旗舰大模型,性能虽然强大,但调用价格很高,基于4.0开发所有应用,也是一种资源浪费,所以百度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包括旗舰版的ERNIE3.5、 ERNIE4.0, 也包括轻量版的ERNIE Speed、Lite、Tiny等,在性能和成本上供客户挑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降低门槛方面,百度提供基于大模型开发所需的各种应用工具,包括智能体开发工具AgentBuilder,AI原生应用开发工具AppBuilder,以及各种尺寸的模型定制工具ModelBuilder。

三大工具,是百度将AI转化为先进生产力的能力,譬如小度使用ModelBuilder,把这五款模型和文心3.5/4.0的旗舰版混用,普通问答调用小模型、算数学题才用4.0,最终实现了应速度提升了2倍,成本下降了99%。

第一步,百度打下了大模型的价格,降低企业和开发者调用模型的成本。第二步,百度降低了开发门槛,让大众用自然语言就能开发智能体和AI原生应用,百度智能云的收入自然就有了保障。

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24年1-4月,国内大模型相关项目中标公告已发布近200个,在中标数量上已经远超2023全年总数;在中标金额上,大模型中标项目的披露金额已经达到2023年全年的77%左右。

其中,百度在主流大模型厂商中一举拿下三项第一:最多中标项目数量(7个)、覆盖最多行业(6个)、中标金额总数最高(超过5600万)。对应项目采购单位包含中华全国总工会、南方电网、中国联通、铁塔集团等行业头部客户,也体现出大模型技术在政策、市场的双轮驱动下相较于传统创新技术,展现出了更为强劲的增长态势。

大模型时代的AI与云是一对互为前提的业务,AI的需求无疑会增加智能云的使用量,智能云体系能为AI提供更多的落地可能,AI与云的价值可以实现倍增。

自动驾驶,走进规模效应的前夜

在深耕十年自动驾驶之后,百度正在迎来自动驾驶新的曙光。在近日举办的Apollo Day上,百度Apollo发布了支持L4级自动驾驶的大模型Apollo ADFM(Autonomous Driving Foundation Model),同时上新了搭载百度第六代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价格仅20万元的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

自动驾驶是百度的第三级曲线,如今技术和产业环境更加成熟,尤其是大模型驱动自动驾驶,有望实现技术阶跃。百度Apollo ADFM基于大模型技术重构自动驾驶,可以兼顾技术的安全性和泛化性,做到安全性高于人类驾驶员10倍以上,实现城市级全域复杂场景覆盖。

也正是依靠自动驾驶大模型的应用实践,百度萝卜快跑已经攻克了武汉的复杂道路场景,实现了武汉城市全域、全时空场景覆盖,为近半数的武汉市民提供便捷的无人化出行服务。同时在L2+智能驾驶领域,纯视觉城市领航辅助驾驶产品ANP3也将全面应用自动驾驶大模型Apollo ADFM,焕新升级为ASD(Apollo Self-Driving),即将在极越全系车型量产首发,实现智驾全国都能开、有百度地图的地方都能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业内都在关注特斯拉FSD和Robotaxi入华的消息,特斯拉FSD与百度地图是合作伙伴,百度地图真车道级导航即将在特斯拉全球首发,但百度Apollo与Robotaxi则是竞品,支撑特斯拉无人驾驶的技术是FSD,百度萝卜快跑的核心技术则是ASD,百度投入了10年的无人驾驶,并不过于担心“狼来了”。

百度智能驾驶方面表示,对于特斯拉FSD和Robotaxi即将入华,百度对此特别期待,也非常欢迎,但同时认为,在中国复杂的道路场景下做Robotaxi不容易,比如在武汉,特斯拉想要做到当前百度的全无人运营水平,还是需要挺长时间,少则3年、多则5载,如果不信可以先来武汉跑一跑。

萝卜快跑正在做两件事,一是想把武汉打成真正的标杆,运营面积扩大一倍、实现7X24小时运营、覆盖武汉700万人口,让萝卜在武汉从“实验”变得“实用”,真正成为武汉市民出行的一部分。

二是技术上积极推进,上线六代车、发布自动驾驶大模型,进一步提升安全性和风险防范能力,同时降低成本,让商业模式真正跑通。

结合百度萝卜快跑在武汉的动作,也许自动驾驶规模化应用亦不远矣。

在最近一次百度内部发言中,李彦宏表示,“大模型我们走在最前面,我们要去勇闯无人区,需要去冒前人没有冒过的风险。”

当李彦宏说AI First Business,百度在做就是让自己重新回到创业第一天,去做没有人做过的事,从搜索到云再到自动驾驶,用大模型重塑自己的三级增长曲线。熬到最后,百度就能再创业成功。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 | 张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