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恶损失是最大的人性之一!

在物质匮乏的原始时代,人类经常吃不饱饭;偶尔多收获了一些食物,由于没有冰箱和盐,保存期很短,必须很快吃掉。

少吃一顿饭,很可能就会饿死;多吃一顿饭,只是为了不浪费即将腐烂的食物,很容易撑着。

因此,两者的效用是不对等的,损失带来的痛苦远远大于得到带来的快乐!

直到工业革命后,人类才逐渐解决了温饱问题,迄今只有200多年,但厌恶损失的心理已经深深刻在了人类的基因里。

由于厌恶损失心理的存在,人类产生了很多“不理性”的行为。

这些“不理性”的行为,有些确实不理性,有些却是理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概率高低和损益的组合,我们把人类的行为分为四类,每类行为有两个选项:

1、高概率收益

选项A:有90%的概率获得100万,有10%的概率一无所获。

选项B:100%的概率获得88万元。

选项A的期望值为90万,选项B则为88万,理性人应该选择A。

但大多数人却选择了B,理由是“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换个角度看,选择B的人其实是用潜在的12万元收益,购买了10%的获利概率。

有了这10%的增量概率,原来的获利的概率从90%增加到100%,消除了不确定性,可以稳获88万元的收益。

因此,这种落袋为安的心态是理性的!

2、高概率损失

选项A:有90%的概率损失100万,有10%的概率没有损失。

选项B:100%概率损失88万元。

选项A的期望值为-90万,选项B则为-88万,理性人应该选择B。

但大多数人却选择了A,似乎违背了厌恶损失的人性。

其实不然,背后的原因还是厌恶损失的心理作祟!

选择B肯定会发生损失,而选择A则有10%的概率保住本金。

大多数人是输不起的,哪怕很少的损失,都会感到很难受,宁愿孤注一掷、铤而走险搏一搏。

换个角度看,选择A相当于用潜在的12万元损失,购买了一个全身而退的概率,这个概率为10%。

然而,原来不发生损失的概率为0,加上10%后还是10%。

前一个例子中购买的的概率也是10%,却是从90%提高到100%,发生了质变,效果远远好于从0提高到10%。

因此,这种选择是不理性的!

赌徒经常被这种“输不起”的心态操控,陷入万劫不复之深渊。

3、低概率收益

选项A:有1%的概率获得100万,99%的概率一无所获。

选项B:100%概率获得1.1万元。

选项A的期望值是1万,选项B为1.1万,理性人应该选择B。

但大多数人选择了A!

这就是“富贵险中求”的彩票模式。

彩票的返奖率是低于普通博彩的,买彩票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不理性的行为,有“穷人智商税”的说法。

当然,穷人将彩票作为一种低成本的娱乐方式,也能从中获得其他方面的效用,但要有个限度。

4、低概率损失

选项A:有1%的概率损失100万,99%的概率毫发无损。

选项B:100%概率损失1.1万元。

选项A的期望值是-1万,选项B为-1.1万,理性人应该选择A。

但大多数人却选择了A,这就是“小心驶得万年船”的保险模式!

人们通过平时缴纳小额保费,在遭遇重大损失时能够得到补偿,从而获得东山再起的机会,其底层逻辑还是厌恶损失,也是一种理性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厌恶损失本身是中性的,无所谓好或者坏!

通常情况下,人类在面对重大不确定性时选择回避,厌恶损失的心理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例如不熟不做!

不熟悉的生意不做,看不懂的股票不买,不和陌生人说话等。

不过,厌恶损失有时也会成为心理障碍,使得损失越来越大。

最典型的就是“输不起”心理,在损失已经产生的情况下,不愿意认输出局,而是负隅顽抗。

特别是在金融投资领域!

有些股民买入股票后被套,不到成本价绝不卖。

例如一只股票的买入价为10元,加上双边交易费用,实际成本为10.05元。哪怕这只股票涨到10.04元,都不愿意卖出,结果又跌了回去。

这在基金上体现得更加显著!

有的基金长期低于1元面值,最低时只有五六毛钱,然而一旦达到面值,就产生了大量的赎回盘。

由此产生了一个阴谋论:一些基金经理故意将净值维持在1元以下,每当净值接近1面值时,就自暴自弃故意砸盘,又把净值砸下去。

这样一来,基民不会赎回,基金公司可以继续收取大额管理费。

以上情况,股民和基民还可以选择死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于加了杠杆的金融产品来说,投资者就很被动了。

杠杆机制本来有自动止损的保护功能,但实际操作起来要面对更大的心理障碍。

有的投资者放不下厌恶损失的心结,还要追加抵押品,结果越陷越深,最终被一杆清台。

怎样才能克服厌恶损失带来的负面影响呢?

学会认输,敢于认输,这是一种很稀缺的心态!现实生活中没几个人能够真正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