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王小伟

A股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下称:“中特估”)概念公司去年及今年一季度成绩单揭盅临近尾声。截至记者发稿,超70家“中特估”概念公司披露了去年年报,营收合计突破23.9万亿元,净利润超2万亿元。30余家披露了今年一季报,整体表现稳中有增,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2.1万亿元和1221亿元。

中央企业强化聚焦稳增长促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不少央企成为A股分红主力军,“中特估”概念公司目前已经披露的拟分红总额已达数千亿元。

国资委“一利五率”指标考核,并逐步形成支持企业扩大有效投资等系列政策组合拳,使央企业绩提升动力不断抬升。多位市场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央企A股公司的质量和价值有望进一步提高。

目前来看,中国石化是去年实现营收最高的“中特估”概念公司,总营收规模超过3.3万亿。中国石油、中国建筑、中国中铁等公司去年营收也都超过万亿元级别。

金融依然是问鼎净利润最高的核心力量。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净利润规模均超2000亿元级别。

A股“中特估”概念公司去年整体财务表现,与国资委披露的央企效益平稳增长的趋势相一致。据统计,2022年中央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9.4万亿元,同比增长8.3%;净利润1.9万亿元,同比增长5%。

而从中国诚通、三峡集团、国家能源集团等央企一季度经营成绩单来看,也较好实现了起步稳、开门红。以中国诚通为例,一季度利润总额41.62亿元,同比增长330.45%,经济运行“压舱石”作用有效发挥。

部分代表性“中特估”央企在此前高基数的基础上,依然实现了盈利水平的快速增长,表现出阶段性的高成长特征。

以中国海油为例,公司2022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222亿元,同比增长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17亿元,同比增长102%。此外,中铝国际、中远海能等部分央企净利润增幅也超过一倍。

不容忽视的是,也有小部分央企因为面临疫情和周期波动等原因,出现业绩的阶段性滑坡。最为典型的是航空公司。国航、东航、南航等去年亏损额在300亿元以上。不过今年一季度已经走上改善通道。目前航司一季报仍未出齐,不过从中国国航来看,营业收入250.68亿元,比增长94.06%;净利润亏损29.26亿元大幅减亏,这说明在客座率和价格水平双升的带动下,航司业绩指标正在走向修复。

在利润表扩张的同时,不少央企的其他财务指标也悄然变化,包括资产负债率稳定控制、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研发投入上涨等,这表明央企业经营效率在实现稳步提升。

以研发投入经费为例,此前国资委公布的数据是去年整体同比增长9.8%。而从上市公司去年年报所披露的数据来看,中国铝业、中国国航、中远海控、中国电信等公司的研发费用同比增长比例都超过50%。以航发动力为例,公司去年研发费用突破7亿元,同比增长50.28%。公司在年报中明确,研发费用变动原因主要是科研投入增加。

光大银行金融分析师周茂华认为,大型央企、龙头企业,尤其是科技创新型国有企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领军企业等,对自主创新、原始创新有着更高的诉求,长期研发投入、持续积累才能形成的原创技术创新,这类企业对于研发经费增加以及多元的研发经费支持,以实现更多综合性技术突破,有利于推动企业行业的创新发展。

部分公司是A股市场中高分红的主力。去年工商银行、中国移动、三桶油等公司拟推出的年度分红总额都超过百亿元。

业绩增长与现金奶牛共舞,今年以来“中字头”估值获二级市场资金拥趸,三大运营商、“中字头”基建、三桶油等接力引领中特估值抬升。

最有代表性的是中国移动。4月中旬,中国移动一度大涨创上市以来新高,盘中总市值也首次超越霸榜多年的“市值一哥”贵州茅台,一度成为A股市值最高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