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交通银行交出了一份“三新高”答卷。

营收增速9.42%创7年新高;净利润增速11.89%创8年新高;分红金额263.63亿元创历史新高。

拆解这份“三新高”答卷的背后,是交行对跨周期、逆周期政策下业务契机的精准把握,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为客户、股东创造长期价值。

而与交行业绩释放进入“快车道”错位的是其估值处于“洼地”,不过这块银行业的“价值洼地”或许在不久后将不复存在。

业绩释放进入“快车道”

交行这块价值洼地获资金“抢筹”

营收增速创7年新高;净利润增速创8年新高;分红金额创历史新高。这是交行2021年的“三新高”答卷。

2021年,交行实现营业收入2693.90亿元,同比增长9.42%;归母净利润875.81亿元,同比增长11.89%。

分季度看,交行营收四个季度同比增速分别为5.14%、6.10%、12.74%、14.17%,率先从2021年疫情冲击中复苏,并走出营收加速通道。

除了营收净利润跑出“加速度”外,交行的经营质量也更上一层楼,实现是“四降一升”。

一降是不良贷款余额967.96亿元比上年末减少9.02亿元;二降是不良贷款率1.48%,比上年末下降了0.19个百分点;三降是逾期贷款率1.33%,较上年末下降了0.21个百分点;四降是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余额占不良贷款余额的比例下降到66.12%。一升是拨备覆盖率166.50%,较上年末上升了22.63个百分点。

亮眼的经营数据引来资金的青睐,尤其是北上资金,自2017年以来逐年加大对交行的配置,并在2022年一季度创出了新高。从年初截至3月25日,沪股通持股增加0.3%。

得益于资金的加配,年初截至3月25日,交行股价涨幅达6.51%,位列国有大行和股份行之首,对比沪深300年内跌幅15.50%,更是完胜。

即便年内涨幅位列整个银行业前列,但对比其经营的“成长性”,交行估值仍然处于国有大行的低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加上其7.23%的股息率(数据截止3月25日),交行很难不成为险资、社保、公募等主流资金“猎物”。

巴菲特说过:“市场短期是一台投票机,但长期是一台称重机”。随着交行业绩释放进入“加速期”,交行这块银行业的“价值洼地”正获得资金的青睐。

未雨绸缪,在跨周期、

逆周期政策下打造属于交行的诺亚方舟

银行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与经济、政策关系紧密。如何在逆境中立于不败之地,考验的是各家银行的经营韧性。

在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已步入迟暮,再叠加疫情反复侵扰实体经济,整个银行业面临的经营挑战可谓空前。

而在面临各种不利因素的情况下,交行并没有选择“躺平”,而是以“不变”应“万变”越挫越勇,持续为客户、股东创造价值。

行长刘珺在年报致辞中一语中的:“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行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基于对跨周期、逆周期政策下业务契机的精准把握,实现业务规模稳健增长,量价并进驱动集团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交行究竟是如何融入新发展格局,在跨周期、逆周期政策下打造属于自己的诺亚方舟呢?

从交行的战略规划中,我们发现其“穿越”周期的“秘密”。

2021年,交通银行制定出台了全行“十四五”规划,提出打造普惠金融、贸易金融、科技金融、财富金融等四大业务特色;提升客户经营、科技引领、风险管理、协同作战、资源配置等五大专业能力。

从各项经营数据来看,交行的“十四五”规划在2021年大放光彩。

首先是发挥“上海主场”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服务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报告期末,长三角、京津冀、大湾区三大区域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5.30%,增幅较集团贷款平均增幅高3.13个百分点,信贷增量占比超过60%。长三角区域利润总额457.81亿元,对集团利润贡献占比48.72%,同比上升4.01个百分点。

其次是四大业务特色表现可圈可点。普惠金融方面,报告期末,个人贷款余额在集团占比34.83%,较上年末提升0.96个百分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幅49.23%;不良贷款率下降1.02个百分点。贸易金融方面,报告期内,贸易融资发生额同比增长31.16%,余额在对公贷款中占比提升1.37个百分点,国际结算量同比增长45.24%,跨境贸易融资量同比增长44.52%。

科技金融方面,报告期末,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增幅90.90%;科技金融授信客户数增长19.53%。财富金融方面,报告期末,零售AUM时点余额4.26万亿,增幅9.26%。报告期内实现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73.10亿元,同比增长24.32%。

最后五大专业能力。在客户经营能力方面,交行通过以客户为中心,完善公司、零售、同业客户的精细化分层分类管理,全面提升客户体验。在科技引领能力方面,交行打造出惠民就医、普惠e贷等“交银e办事”系列产品和数字人民币等创新标杆,推出手机银行6.0、企业级营销中台和客户服务平台等项目。

在风险管理能力方面,交行通过构建“全覆盖、全流程、专业化、责任制”的风险管理体系与机制,持续加强风险管控。在协同作战能力方面,交行通过发挥综合经营和国际化布局优势,强化集团一体化的协同作战能力。在资源配置能力方面,交行持续优化组织、人员、渠道、财务、考核体系等,确保战略有效落地实施。

得益于“十四五”规划的保驾护航,交行在逆境中更显经营韧性。

为下一个百年奠基

数字化新交行成“破局点”

无论是从国际环境来看,还是从国内环境来看,2022年面临的变量都将是多元的。

行长刘珺说:“这可能是我从业近30年以来觉得形势最复杂的一年。”

面对突发变量多元的经营环境,刘珺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修炼内功。第一,加大精准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第二,聚焦战略性重点领域,发挥上海主场的优势;第三,加快数字化转型,建设一个数字化的新交行;第四,发挥集团多牌照,协同作战的优势;第五,全面管控风险。

而“上海主场”建设和数字化新交行建设是“十四五”规划中两大突破口。

“上海主场”建设的核心定位是“创新策源地”,目的是要在全行发挥制度创新、示范引领作用。

作为唯一总部在沪的国有大型银行,主要子公司总部也都在上海,具有决策执行流程短、协同效率高、抢抓政策机遇等优势。

众所周知,上海正在实施浦东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而交行作为上海银行业的“原住民”,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此外,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能够为交行打造四大业务特色提供丰富场景和率先创新突破的沃土。通过不断的在长三角区域先行先试,然后把好的金融产品和好的金融服务迅速推广延伸,使得它的可复制性和上量能成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举措。

与“上海主场”建设并列“十四五”规划突破口的另一关键战略是数字化新交行建设。

随着金融科技的持续渗透,传统银行模式正在快速迭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在银行的日常经营中遍地开花。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已然成为当今全球银行业所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谁能抢占金融科技的制高点,便可以在未来的银行经营格局中掌握主动权,勇立潮头。

交行显然意识到科技在未来银行竞争格局中的重要性。去年8月,交行正式推出交通银行十四五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将目标愿景简称为“POWER”,其中P代表平台(Platform)、O代表开放(Open)、W代表智能(Wise)、E代表企业级(Enterprise)、R代表重塑(Reinvent),以技术创新和数据要素为双轮驱动,打造体验极致、生态丰富、风控智能、运营高效的数字化新交行。

而科技的硬实力自然离不开真金白银的研发投入。2021年,交通银行金融科技投入87.5亿元,同比增长23.60%。

在加大金额投入的同时交行同样也在加大科技人才的培育和招聘力度,持续推进金融科技万人计划,2021年年招录金融科技专业背景人才占比从2019年的32%提升至2021年的55%,金融科技人员增加至4539人。

可喜的是,科技的投入加大了创新力度和业务赋能。2021年交行打造出“交银e办事”、数字人民币等一批创新标杆,四大特色业务线上化、数字化、开放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四大业务特色方面,“惠民就医”已在29个城市上线,合作医院超250家;打造线上综合融资产品体系,“普惠e贷”余额较上年末增长94%;推出个人手机银行6.0和买单吧5.0版本,增强开放互联,财富成长、科技关怀等服务能力,两个线上APP去重后的MAU达到5747万,同比增长17.6%。

在疫情的“洗礼”下,交行凸显经营韧性。如今面对国内外更加复杂多元的经营环境,对于交行是一场考验,同样也是一次成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