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用乐高积木搭出心目中的自己。”教授边说边给每人发一份小积木。是的,你没听错,这不是小朋友们的游戏,而是在美国读研时的第一节课。心目中的自己究竟该是什么样子?也成为萦绕在脑海里的疑问。

初到国外求学,的确有很多困惑。美国大学的课程设置,除了几百号学生一起听教授讲座,还有十几人一组的小班研讨,课堂参与度是考核的指标之一。不少留学生都经历过“小尴尬”,当本地学生各抒己见、侃侃而谈时,我们还在担心发音够不够标准,语言组织够不够流畅。为了打破僵局,只能提前准备。于是,针对每一节课的主题查找相关的中国案例,在课堂上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们交流。既丰富了课堂主题内容,又增加了大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数字经济的应用、文娱产业的蓬勃、新兴生活方式的潮流……都让国际友人们充满好奇与赞叹,引发热烈讨论。有一次在个人演讲时,配合幻灯片和视频介绍中国电影文化市场的发展,结束后,一位当地同学主动过来说,“你的分享很有趣。”这真是超有成就感的一刻。

团队实践是课程中的“重头戏”。以笔者所在的传播学院为例,大厅海报上写着“传播与交流就是鼓励一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于是,选修体育传播的课堂在赛场上,实况转播、球员采访、赛事评论;选修广告营销的课堂在公司里,设计产品、建立品牌、售后反馈;选修影视制作的课堂在片场中,前期编排、确认嘉宾、现场录制……在这个千变万化的时代,需要的不仅是教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更需要的是学生在实践中为行业的未来寻找方向。

分头模拟组建两个公司PK对战,用两个月时间调研,为真实客户提供咨询解决方案,汇报展示并由客户做出最终决定,被成功采用方案的一方获胜。这是一门传播管理与战略咨询选修课。客户会搭理没经验的学生吗?项目过程中四处碰壁怎么办?“这一刻起,你们不再是学生。”来自教授的提醒,让大家意识到,真正的挑战开始了。

坐在图书馆外的台阶上,经过来自中国、美国、韩国、德国和泰国朋友们七嘴八舌的讨论,一家名为“指南针战略咨询”且充满国际范儿的模拟公司成立了。成员分别承担项目经理、咨询师、财务等角色。

我们的任务是为属于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的魔塔国家公园,提供成立公益基金会的战略管理方案。慈善资金将用于改善公园的游览环境,并用于周边居民的健康、教育等公益项目。

就这样简单的筹备,指南针战略咨询公司开工了!和客户第一轮电话会议后,就要提交初步方案设计,包括项目背景、分步方案、预算和执行时间表等。这份提案虽不到千字,却经历几轮打磨,毕竟这是给客户出具的第一份正式文档。

脑海里幻想过商业精英的模样,自信专业、风风火火。然而现实却是顶着黑眼圈焦虑。法律法规范围内公益组织承担什么责任?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进行背景调研。在路边发放调查问卷总被礼貌地拒绝怎么办?团队一起设计展台、组织互动、发放礼品吸引参与者配合。成熟的国家公园公益基金会是如何管理运营的?分头联系国家公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和其他公园基金会负责人进行采访。项目就是在遇到问题—抓狂—解决问题中不断推进。

项目实施过程还有一个神奇功效,就是专治社交恐惧症。开课前,指导教授明确提出,每个成员必须充分参与。项目结束后,成员之间根据各自表现进行同行评审,并计入期末成绩。团队合作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成员来自不同国家,有不同文化背景。从最初意见不同,项目推进缓慢到相互配合默契。计划执行力强的成员负责项目统筹,思维天马行空的成员负责带领团队头脑风暴,严谨细致的成员负责财务和文档管理。每天在图书馆碰头分配任务,每周和客户电话会议,采访提纲和采访记录内部两轮审核再提交,撰写工作日志,按时完成中期报告并根据客户反馈进行下一阶段工作。

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特别快。转眼到了汇报展示的大日子。正装出席,每组30分钟,每人上台发言,幻灯片展示,文档清单核对,互动提问,客户打分……一系列紧张的环节后,指南针公司终于收获了第一份业务订单。

我们的庆功宴在一家叫“老地方”的东北餐馆举行。显然,是我推荐的地方。各个国家的队友们吃着烤串,在干杯声中回想起,也曾因理念不同产生争执,也曾因进度滞后一起熬夜赶报告,也曾因被采访对象拒绝而想要放弃。不过现在看来,那都不是事儿。

这是大家完成最累的一门课,却也是记忆最深的一门课。指导教授对我们说,“只有尝试舒适区以外的东西,才能激发出真正的创造力和勇气”。这是一位在战略管理行业有20多年从业经验的教授,她的课好像什么都没教,但大家都收获很多。

几年后,再回忆读书时的课堂,书本上的知识已经模糊。然而,敢于面对未知挑战的冲劲犹存。回国参加工作后,更深有体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广阔无边的舞台,无限的可能正在被创造。让我不禁又想起开学第一堂课布置的小作业,“请用积木搭出心目中的自己”。你会如何搭建呢?(吉亚矫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