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第八届中国荔枝龙眼产业大会在广东茂名高州召开。在会场外的展台上,摆着一盘去年6月采摘的荔枝,其外观与鲜果无显著差异,口感冰甜。一位水果保鲜的业内人士告诉南都记者,这是冻眠荔枝,刚刚“苏醒”不久,最好在半小时内食用完毕。一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工作人员向南都记者透露,今年力争保存2000吨冻眠荔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冻眠荔枝。

此前,接连不断的降雨让“今年能否实现荔枝自由”成为热议话题。5月20日,南都记者在第八届中国荔枝龙眼产业大会现场发现了一盘去年6月采摘的荔枝,其外观与鲜果无显著差异,口感冰冰甜甜。

一位水果保鲜的业内人士向南都记者介绍,这是冻眠荔枝,其硬度、回复性和咀嚼性在冻藏15天后降至鲜果水平的90%左右,之后整个贮藏期变化平缓,贮藏180天和360天基本保持在鲜果水平的80%左右。

而冻眠荔枝的出现,正是为了实现季节性农产品的周年性供应,以及应对气象灾害导致的荔枝减产的情况。

此外,该业内人士还表示,冻眠荔枝有望突破上市时间和距离限制,使荔枝销售半径倍增,走出广东,实现全球供应。“目前我们最远邮寄到了辽宁,我们计划在北方建立一个云仓,方便北方朋友吃荔枝。”

一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工作人员向南都记者透露,2023年广东冻眠了大概两三百吨荔枝,今年力争通过新技术保存2000吨。

据了解,冻眠采用热导率快的液体作为介质快速冷冻,降温速度远快于冰晶生成速度,能快速跃过最大冰晶生成温度带(-5℃—1℃),维持细小冰晶,保持细胞完整性,不会撑破细胞壁,荔枝解冻后不会出现流汁和结构性变化变质,风味与口感不会出现明显差异;冷冻速度是普通气冷的20倍以上,是液氮冷冻速度的2倍,能耗低,在成本控制方面更具优势。

采写:南都记者 周敏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