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餐饮因为服务不好被广泛吐槽,包括香港本地人在内都忍不住要抱怨几句。

尤其之前大批港人涌入内地消费体验之后,深感内地服务员热情,价格又低,更有性价比,消费体验感很好,更加觉得香港服务迫切需要改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香港居民抱怨称,在香港有些地方用餐时间规定一小时,匆匆吃完,服务员马上就会过来暗示买单,而且还不允许客人选座位,要求食客拼桌用餐。

因此,消费者开始用实际行动投票,香港餐饮业也因此受到影响。

在这样的情况下,内地餐饮从业者却从中发现了机会,有人直接将店开到香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些内地人开的店,在香港大都很受欢迎,门口大排长龙。五一假期间,有的店还没到开店时间,门口就已经有很多人排队等待。

媒体报道称,仅仅半年多时间内,就有10多家内地餐厅进驻香港。

但是,由于两地文化不同,个别店也产生一些争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一家名为“吴小糖色拉煎饼”的连锁店,就引起一些香港人的不满。

原因是这家店的招聘广告要求应聘者年龄要在20到45岁之间,另一个争议是招聘广告使用的是简体字,价格符号使用c。

一些香港人认为,这个年龄要求有明显的歧视,违反了香港平机会的招聘指引和职业道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香港人不满道:

“用字和用人标准都是内地的,为什么价格不用内地标准?”

还有人质疑这样的招聘是不尊重当地人。

另外,¥这个符号不仅代表人民币,也代表日元,一些香港人认为使用这个符号有歧义,既然在香港开店就应该用港币符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年龄限制的问题其实大部分人都能理解香港人的不满,我们也不希望有这个限制。

但对于简体字以及货币符号的使用,网友则有不同的意见。

有人觉得入乡就应该随俗,按照当地的习惯来,使用繁体字,货币符号也用当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也有人觉得,这纯属鸡蛋里挑骨头,没事找事。内地的店铺并非都是用简体字,也有很多是用英语的,包括香港那边用英语的也不少,为什么偏偏简体字就不行?

是不是太过敏感了?还是某些人被西方打压惯了,对西方一股媚态,反而看不起自家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应该比较包容,招聘年龄限制确实有问题,但至于店铺是用什么字,什么货币符号那是人家的自由,不喜欢可以不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必要上升到不尊重的高度,相信店家本人也没有这个意思。就像内地一样,没有人会因为某家店是用英文而吐槽店家歧视、不尊重人。

多一点包容,百花齐放,对于城市以及消费者来说都是好事,大家也可以感受不同文化的美妙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看待这件事情,或许就不会存在这么多争议了。

不过,有争议也是正常现象,毕竟大家成长的环境不同,需要一个磨合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如何看待内地商家到香港开店使用简体字以及招聘要求?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