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发2060班次

资阳主城区216台公交车保障市民假日出行

5月3日8时许,资阳主城区1路公交车驾驶员王为理在公交总站休息室倒满一杯开水后,急急忙忙地拎着水杯上车准备出发。不一会儿,1路、6路、18路等12条线路的公交车便从公交总站有序发车。

市民在江南花都站乘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民在江南花都站乘车。

据了解,整个“五一”假期,资阳主城区共有257名像王为理这样的公交车驾驶员,每天驾驶216台公交车、日发2060班次保障市民出行,5天假期运送乘客约30万人次。

市城市公交公司总调度王洪良告诉记者,“五一”期间,公交车的客运高峰主要集中在4月30日和5月5日,日均发送乘客约6万人次。

“为全力满足‘五一’假期市民公交出行需求,市公交公司提前做好运营车辆维护保养,并根据往年‘五一’客流需求,适时调整公交线路。节日期间,增加了往返资阳北站、资阳西站的快线运力,缩短发车间隔,并利用智能调度系统,实时观察高铁站客流情况,及时抽调附近场站车辆补充;4月30日、5月1日、5月5日三天,机场快线也增加了车辆班次,有力保障了‘五一’期间热点线路运力。”市公交公司生产经营部经理王维良告诉记者。(全媒体记者 黄志禄)

坚守岗位 志愿服务“不打烊”

当人们在尽享悠闲、惬意的“五一”假期时,一些劳动者仍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服务群众,用行动诠释着“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内涵。

“五一”小长假,城区车流人流增多,交通压力加大。在主城区各重点路段、路口,文明交通志愿者站成了一面旗帜。他们在这里开展交通文明劝导活动,维护安全、通畅、文明的交通环境,王碧英就是其中一位。“前面是红灯,请退回等待区,耐心等待!”“过马路请走斑马线,注意安全!”在资阳客运中心外的十字路口,王碧英身穿红马甲,手拿小红旗,对不文明交通行为进行劝阻、纠正。“做一名文明交通志愿者,为城市交通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很开心,也很有成就感。”王碧英说。

曹丽丹在工作岗位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丽丹在工作岗位上。

同样身穿红马甲,“五一”期间坚守岗位服务群众的,还有医务志愿者。“我想做一个肾脏彩超,应该挂什么科?”“这个挂内分泌科哈。”在市中医医院门诊大楼导诊台处,身穿红色马甲的门诊部志愿者曹丽丹正在为前来就诊的患者答疑解惑。“我们主要负责患者的就诊指导、健康咨询和医保咨询等。”曹丽丹告诉记者。

在这个“五一”假期,像王碧英、曹丽丹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他(她)们用坚守诠释着劳动的意义,在平凡的岗位上续写着劳动者们不平凡的故事。(全媒体记者 凌曦曦)

市博物馆人气旺 讲解员让文物“活”起来

“五一”假期,市博物馆迎来了参观潮。面对络绎不绝的游客,市博物馆的4位讲解员每天在岗,代文物发声,把精彩的“资阳故事”讲述给游客听。讲解员蒋钰婕就是其中一员。

讲解员蒋钰婕正为游客讲解文物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讲解员蒋钰婕正为游客讲解文物历史。

记者走进“车马汉风”展厅时,蒋钰婕正为游客细致讲解文物历史。游客们在听了蒋钰婕的介绍后,对汉朝的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今天来的时候专门在网上查看了免费讲解的时间,掐着时间来听的。她讲得特别好,我们受益良多。”游客王云卉肯定道。

想当一名优秀的“讲解员”,对历史文物的了解就不能只停留在解说词中。为了让自己的讲解更具深度和广度,工作之余,蒋钰婕认真学习历史知识,提高业务素养。蒋钰婕认为,游客能够听懂并且喜欢听她的讲解,就是对她工作的一种肯定。“有些时候会碰到游客提出一些延伸问题,我会私下去查资料、问专家,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可以马上解答。”她说。

一次次讲解中,博物馆讲解员们用饱含温度的声音、生动的讲解方式,拉近悠远历史与现代人的距离,将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播出去,让一件件文物“活”了起来。(全媒体记者 阳丹)

筑牢安全屏障 市公安局临空分局开展各类安全隐患排查

为及时消除辖区各类安全隐患,确保广大群众能度过一个安全、祥和的“五一”小长假,节前及节日期间,市公安局临空分局持续开展各类安全隐患排查,筑牢安全屏障,有力保障了“五一”期间辖区社会面治安秩序平稳。

“你好,临时检查,请出示您的身份证。”4月29日晚,临空经济区公安分局治安管理大队深入辖区旅馆、茶楼、KTV等场所开展统一清查行动,全面深入摸排重点场所和行业内部安全措施落实情况。

“这次集中统一清查行动,是我们根据辖区实际,为了全面消除各类社会治安隐患,保障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平安祥和的节日而开展的一次行动。”临空经济区公安分局治安管理大队大队长李怡霞表示。

为提高街面见警率、管事率,“五一”小长假期间,临空经济区公安分局还加强了街面重点区域路段的巡逻力度,通过车巡、步巡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时段巡查。同时,在重点路段设卡盘查,全力做好巡逻防范、秩序维护等工作,确保了“五一”期间,临空经济区社会大局稳定、治安秩序良好。(全媒体记者 严俊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