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运河上的一个重要埠头,济宁在明清时期,曾经是全国最著名的33个工商业大城市之一,城区有“400名铜匠,500名竹匠,600名木匠,800名皮匠,1500名铁匠”,其繁华程度由此略见一斑。

乾隆曾经六次下江南,每次下江南时都路过济宁,都在济宁停留数日。于是,济宁当地有很多和乾隆有关的故事。其中一个讲述的是当地人因为方言而闯祸、激怒乾隆,但是由于方言又成功地躲过一劫的传奇。故事的主角是当地一家著名的小吃“满麻烧饼”的老板。

乾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隆

据说那一次,乾隆在下江南时,在济宁多住了几天,吃腻了佳肴美馔、山珍海味,要尝尝济宁的民间小吃。这时,有人就贡上小南门的“满麻烧饼”。这烧饼是沙家祖传的手艺,千层油盐瓤子、外面撒满了芝麻,再用温火烤熟、烤好后外酥里嫩。

乾隆一尝,赞不绝口,传做烧饼的老沙来见。这个老沙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只是不会说官话。等到老沙面见乾隆时,还是用一口济宁土话向乾隆介绍,说这“满麻烧饼”是他“打”的,人人热吃。热吃是济宁土话,意思是“爱吃”。

结果,话刚说完,乾隆就龙颜大怒、呵斥道:“好个叛臣逆贼!推下杀!”原来,老沙无意中说的这些话,犯了乾隆的大忌。满清的老祖曾经得过天花,满脸都是麻子,所以“满麻烧饼”就先犯了忌讳。老沙还说烧饼是“打”的,人人“热”吃。乾隆认为这是要“吃”掉满清。

芝麻烧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芝麻烧饼
老济宁街景(竹竿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济宁街景(竹竿巷)
老济宁街景(太白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济宁街景(太白楼)

皇帝既然下令了,照常理,老沙是难逃一死了。但是老沙成功地逃过了这一劫。因为,当时现场的护卫都是济宁本地人,都知道这个打烧饼的姓“沙”,所以当乾隆下令“推下、杀”时,他们都理解为“推下沙”、把老沙推下去就算完了。

还有一次,乾隆路过微山夏镇,见运河东岸一户人家家门十分气派;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是更不了得。上联是:“数一数二大户”;下联是:“惊天动地人家”;横披是:“先斩后奏”。皇上看后不悦,命人把主人找来问个明白。

这家主人十分惊慌,匆忙向皇上解释:我家老大是卖烧饼的,数一数二的卖给人家;老二是擀鞭炮的,一点火就是惊天动地的一响;我是杀猪的,先杀猪后交税,所以是“先斩后奏”。

乾隆龙颜大悦,说道:“写的好,赦你无罪。”另有一次,乾隆路过微山湖、抛锚休息时,看着眼前一派静谧的景色,即兴说道:猫上茅屋,风吹毛动猫不动。

这时,正在岸上玩耍的一个男孩儿立即对道:虎喝湖水,浪打湖湿虎不湿。皇帝大惊道:锡匠打锡,锡溅锡匠一膝锡。那男孩又对:面夫罗面,面飞面夫一面面。

乾隆十分高兴,夸奖:这孩子有宰相之才!从上面的故事中,可看出来济宁人的民风的一个特征,“精”。

今日济宁运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日济宁运河
今日济宁运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日济宁运河

相当一个时期,济宁人在周边地区都有“北京到南京,都数济宁精”的口碑。这里的“精”,多少带些贬义色彩,指“奸猾”意味的“精明”,意思是“花花肠子多、不会吃亏”。

对济宁人的“精”,周边地区还流传有不少的顺口溜,如:“济宁州,太白楼,三岁小孩操老头!”“济宁人,嘴叭叭,十句八句是瞎话!”上面顺口溜里的“操”字,是当地的方言,意思为笑弄、戏耍。

小酉曾看过济宁人耍弄外国老板的一个笑话:济宁某家外企的Boss是个老外,不会说中文,为了和员工们拉近距离,就让一个济宁员工教自己如何见面打招呼。

那貌似忠厚的员工笑眯眯教了他一句济宁话。第二天一早,这个大腹便便的老外便站在公司门口,对每一个来上班的手下挨个亲切问候:“馁这些熊人都来抓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