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河北省兴隆县罗圈沟村内,一位农村妇女安详地闭上了眼睛,这位农村妇女在临终前曾跟自己儿子提过一件事,说自己曾帮助过一位八路军司令并救下过300多名八路军干部战士的事情,并要求儿子发誓为其保密。

母亲逝世后,她儿子在整理母亲遗物时,在床下发现了一个黑木匣,当儿子打开这个黑木匣时,发现母亲的身份不止是救过300多名八路军那么简单,她是一位真正的大英雄。

这位大英雄,就是被称为“麻利嫂”的张翠屏,而她帮助过的八路军司令,就是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李运昌。

这位被称为“麻利嫂”的河北农妇有怎样的故事呢?要想了解这位“麻利嫂”,还要从抗日战争开始说起。

“麻利嫂”张翠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麻利嫂”张翠屏

危局

危局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任中共冀热边特委书记的李运昌当即在冀东地区组建抗日力量,并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1943年1月21日,被任命为冀东军分区司令员的李运昌,在承(德)滦(平)兴(隆)联合县五指山(又名鸡冠山)达峪村部署对日作战工作时,一位侦察员战士急匆匆地来到了李运昌所在的房屋,对李运昌说道:“报告首长,鬼子已经知道您隐蔽在村子里的事情,出动了7000多人对我们实施了包围,现在所有下山的道路都被鬼子给封锁了,带头的鬼子还说要将我们军分区机关的干部全部‘干掉’,请您和机关的领导同志立刻转移。”

李运昌知道情况危急,当前军分区机关在村子里只有300多人,想要和7000多名日本侵略者硬拼是不现实的,遂紧急命令身边的同志烧毁重要文件,把手榴弹绑在电台上,然后和战士们商议突围路线。

同志们一致认为,既然下山的路口已经被敌人封锁,唯一的办法就是向五指山山背转移,穿过高山老林后,向五凤楼根据地方向穿插。

但其中间有个问题,就是机关要突围的话,必须要爬一座当地人称为“大石憋砬”的峭壁,而唯一能带路的交通员却因为外出帮部队送鸡毛信去了不在家,因此军分区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中。

就在这时,那位交通员的妻子“麻利嫂”站了出来。

李运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运昌

“麻利嫂”

“麻利嫂”

“麻利嫂”是承滦兴联合县本地人,父母都是老实的农民,她从小就为人豪爽仗义,爱好打抱不平,再加上她办事麻利,因此乡亲们都亲切的叫她“麻利嫂”。不过,因为李运昌和“麻利嫂”平时没有太多交流,因此并不知道她的真实姓名是什么。

日本侵略者包围军分区机关的时候,“麻利嫂”刚三十出头,肚子里还怀着孩子,因此当“麻利嫂”主动要求给李运昌带路时,李运昌没有答应。

麻利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麻利嫂

“麻利嫂”知道李运昌是看自己是个孕妇,而且还缠了小脚,怕出现什么闪失。于是豪爽的说道:“没事没事,咱山里人身子骨硬棒,李司令你就别婆婆妈妈的了,赶紧跟我走吧。”

正在此时外面传来了激烈的枪炮声,李运昌知道,如果军分区机关再不转移的话,很可能会全军覆没,于是对着“麻利嫂”说道:“好,那就麻烦大嫂了,您要注意安全!”

“麻利嫂”爽朗地笑道:“这才对嘛,别看我挺着个大肚子,走起山路来稳得很呢。”

一月的北方寒风呼啸,由于刚下过雪,山路又湿又滑。走在最前面的“麻利嫂”却如履平地一般,带着战士们翻山越岭在丛林中穿梭,接着他们到了有十数丈高的“大石憋砬”峭壁前。

战士们爬越“大石憋砬”峭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士们爬越“大石憋砬”峭壁

李运昌看着光滑的“大石憋砬”峭壁,心里不由得一阵犯怵,心想要不然还是让“麻利嫂”先回去,如果她在这里出现什么闪失,自己怎么向那位交通员同志交代!

“麻利嫂”似乎看穿了李运昌的心思,对着他摇了摇头,然后对战士们说道:“同志们,大家把自己的绑腿解下来系在一起,过会儿有用。”

战士们照办后,“麻利嫂”将绑在一块的绑腿扛在身上,然后用手扣住了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缝隙,顺着只有她和丈夫知道的“路”顺利的爬到了“大石憋砬”的上面,然后将绑腿的一头系在了附近的一棵大树上,将另一头往下一扔,用战士们正好能听清的声音说道:“快,爬上来!”

李运昌当即安排战士们一个一个爬了上去,等到所有人都上去后他才爬了上去,然后率领大部队迅速向五凤楼根据地转移。

李运昌等人离开后不久,日军就到了村子里,结果将村子搜了个遍也没有找到李运昌等人,不由得十分气恼,但也只能徒呼奈何。

冰儿

冰儿

过了“大石憋砬”这一关,还有最后一关:黑河。等过了黑河,战士们才可以说是真正的安全。

当战士们到达黑河边时,发现河水并不黑,因为正值寒冬腊月,所以河面上还结着一层厚厚的冰,在月光的照耀下,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一样。

“麻利嫂”不顾李运昌的劝阻,拒绝了战士们扶着她过河的好意,一马当先地走在了最前面。结果因为刚才爬“大石憋砬”消耗了大量体力,“麻利嫂”走着走着脚下一滑,直接摔倒在了冰面上。

李运昌等人吓了一跳,赶紧上去扶她,结果发现“麻利嫂”似乎有些不对劲,看起来十分难受的样子。一些有经验的护士见状赶紧对李运昌说道:“首长,看样子大嫂应该是要生了。”

坐在地上的“麻利嫂”咬紧牙关对李运昌点了点头,然后用尽全身力气对围在一旁的战士们吼道:“兄弟们都躲远点儿!”

过了一会儿,黑河上传来了婴儿的啼哭声。

李运昌知道孩子生下来了后,见战士们傻愣愣地站得远远的,没好气地说道:“还愣着干什么,所有人围住“麻利嫂”,别让孩子挨了凉风。”

战士们这才如梦初醒地迅速上前将“麻利嫂”围了个密不透风,等到“麻利嫂”用嘴咬断脐带后,手忙脚乱地脱下大衣围住孩子,一名战士打开自己的行囊,掏出被子盖在了“麻利嫂”的身上。

之后李运昌命令两名战士将“麻利嫂”母子扶上担架抬着前进。

第二天黎明时分,战士们终于彻底地脱离了险境,将“麻利嫂”安顿到一户农民家里后,李运昌按照本地的习俗,买了一点红糖、白面以及鸡蛋去“麻利嫂”所在的房间探望她。

李运昌见到“麻利嫂”后将慰问品放到一边,然后满怀歉意的说道:“大嫂,昨天是我疏忽了,让你受了那么大的苦,我在这里向大嫂道歉、致谢了。”然后对“麻利嫂”深深地鞠了一躬。

李运昌看望“麻利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运昌看望“麻利嫂”

“麻利嫂”赶紧从床上坐起,满不在乎地摆了摆手,说道:“李司令你这可折煞我了,这点小事不算什么,李司令你要是真想感谢的话,就帮我给这个没被冻死的‘讨账鬼儿’起个名字吧。”

李运昌沉思片刻,对“麻利嫂”说道:“既然这孩子是在冰上出生的,就叫‘冰儿’吧。”

“麻利嫂”高兴地表示这名字好,然后抱着孩子喊了好几声“冰儿”。

不久后,李运昌就和“麻利嫂”和“冰儿”告了别,然后率领部队向五凤楼根据地转移。

寻找“冰儿”

寻找“冰儿”

此后,李运昌一直没有忘记“麻利嫂”的恩情,他深知如果没有“麻利嫂”,军分区300多名机关成员很可能全军覆没,他有心回去探望一下“麻利嫂”一家,但因为战争的缘故,他一直没能如愿,也没有再听到关于“麻利嫂”的任何消息。

“麻利嫂”自从救下红军300多名战士后,就像是失踪了一样。

直到1949年3月,已经是热河省主席的李运昌在参加一次会议时找到自己的老战友兴隆县(1945年日本投降后,承滦兴联合县等抗日联合县被撤销)县委书记王佐民,希望他能帮自己寻找一位妇女,妇女的孩子叫做“冰儿”。

李运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运昌

结果王佐民在县里找了一年多,也没能找到“冰儿”,当他离任后又嘱托自己的继任者帮忙寻找,可惜一直没能找到“冰儿”的线索。

就这样到了1966年,李运昌受到了冲击。1978年我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李运昌得到了平反,并恢复了名誉,此时的李运昌已经年过七旬了,感到时间不等人的李运昌越发想要再见一眼“麻利嫂”和她的孩子。

因此1984年时候,李运昌专门找到当年担任财粮助理、为部队筹措军粮的赵锡廷,希望他能帮自己找一找当年的恩人。

时隔多年,李运昌已经不记得当年帮助自己的大嫂怎么称呼了,也不记得当年的突围地点在哪儿,唯一记得的,就是那位大嫂的孩子叫“冰儿”。

赵锡廷时任承德地区副专员,他接到老首长的请求后不敢怠慢,赶紧拉上地委党史办公室主任李景珍一起前往兴隆县找人,结果他们两个用了一年时间踏遍了兴隆县的山山水水,也没有找到一个叫做“冰儿”的人,很是沮丧,思来想去决定将这一重大任务交给在兴隆县党史办公室工作的佟靖功。

佟靖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佟靖功

佟靖功对李运昌和“冰儿”的故事十分感动,下定决心一定要帮李运昌完成这个愿望。

1985年4月,佟靖功交接好工作迅速展开了调查工作,他考虑到李运昌率领部队转移时,已经是40多年前的事情了,找人一定很不容易,而且李运昌没有告知当年部队突围地点,因此决定先去查下兴隆县党史。

结果他只在党史中找到了一句话:“1944年,黑河川一妇女为躲避敌人围剿,在深山生育一男孩,取名‘冰儿’。”

佟靖功看完后倍感失望,因为1944年李运昌已经升任中共冀热辽区党委书记兼冀热辽军区司令员了,和李运昌口述的经历对不上。

考虑到县党史的记录可能出错,于是他决定先去黑水川调查,“沉”到村子里向四老(老党员、老干部、老堡垒户、老民兵)打听。结果他一连走访了上千户人家,都没有找到“冰儿”的踪迹。

1987年9月17日,正在佟靖功为找不到“冰儿”而烦恼时,赵锡廷找到了他,并带来了李运昌的口信:“我想起来了,当年我们是在五指山突围的,那位去送鸡毛信的交通员,应该叫做朱殿昆。”

佟靖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佟靖功

佟靖功收到这个消息后欣喜万分,直奔五指山下解放乡,找当地的老干部打听“朱殿昆”的消息。

很快,解放乡一位叫做赵庆云的老干部就向他提供了重要线索:朱殿昆是党员,1945年帮八路军送信的时候被鬼子给害了。他屋里人叫张翠屏,我们都叫她“麻利嫂”,他们俩都有一个孩子,今年40多,不过不叫“朱冰儿”而是叫“朱海清”,现在在平安堡铁厂当工人。

佟靖功算了算时间,1987年距离“冰儿”出生正好44年,这个“朱海清”很可能就是当年的“冰儿”!

女英雄“麻利嫂”

女英雄“麻利嫂”

想到这里,佟靖功迅速赶往平安堡乡(1988年7月,平安堡乡改为平安堡镇),并顺利联系上了朱海清。

当朱海清知道佟靖功是代表李运昌委员来找自己和自己母亲时,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泪,然后讲起来一个在他心中埋藏了5年的秘密。

据朱海清讲,他一开始并不知道母亲帮过八路军的事情。

1945年4月19日,朱海清的父亲朱殿昆在帮八路军送信时被日本鬼子所包围,为了避免信件被日本鬼子搜到,父亲二话不说就将信件给吞到了肚子里,恼羞成怒的鬼子当即用刺刀将父亲刺死,然后将他父亲的肚子剖开取出信件。

父亲死后,母亲也被日本鬼子逮捕,日本鬼子拔光了她的头发,并拔掉了她的头皮,还好没过多久,日本鬼子就投降了,母亲顺利逃了出来。

当时家里穷,母亲又因为缠过脚的缘故没法干重活,顽强的母亲就带着他以吃糠咽菜为生,后来解放战争爆发,母亲带着他来到了罗圈沟村居住。

解放后,家里分到了一些田地,他们娘俩过上了半年吃糠腌菜,半年吃粮食的日子。

即便如此,母亲也没有叫过一声苦,虽然村子里宣传过烈士家属有补贴,但是母亲却坚决不肯让他将父亲申报为烈士,因为母亲认为“打鬼子为革命牺牲是光荣的事情,回过头来后辈人再向革命讨要什么,不值!

朱海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海清

1982年,积劳成疾的母亲病倒了,母亲在临终前拉着他和儿媳的手,讲起了当年自己为“李司令”带路的往事,直到此时朱海清才知道自己原来叫“冰儿”,只不过母亲为了隐姓埋名给他改了名字。

正在朱海清震惊于自己的母亲竟然是一位抗日女英雄时,母亲用虚弱的声音叮嘱道:“如果没有八路军,就没有你爸和我,也就没有你。所以这些年我一直没有给政府添过麻烦,现在李司令管的是大事,咱更不能给人家添麻烦了,我要你们发誓,今后不管发生什么都不能给李司令和政府添麻烦。你爸和我清白了一辈子,你们可千万别往我们俩的脸上抹黑啊。”

看到儿子和儿媳郑重地点了头并发誓后,老太太笑了笑,松开了紧握着的手。

这位为抗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麻利嫂”就此永远地离开了。母亲逝世后,在村干部及乡亲们的帮助下,朱海清为母亲料理了后事。

在为母亲整理遗物时,朱海清在母亲的床下发现了一个黑匣子,这个匣子浑然一体没缝没锁。

一些帮忙的老乡见状赶紧上前对他说道:“老太太这么宝贝的东西,肯定是大宝贝。”并提议劈开看看。

在乡亲们的怂恿下,朱海清从屋子里拿出一把斧子将母亲的这个黑匣子给劈开了。里面的东西让朱海清和乡亲们很是意外,里面就两件东西:一幅发黄的旧画,一捆大大小小的旧纸条。

朱海清找村里有文化的人看了眼后,得知那幅画是朱殿昆送信的交通图,而那一捆纸条,则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战士在他家吃饭时打下了欠条,大致算了一下,差不多有3500多公斤粮食。

八路军欠条(非“麻利嫂”所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路军欠条(非“麻利嫂”所有)

要知道,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曾多次发表过公告,称凡是持有此类纸条的可以直接前往政府部门换小米,那个年代的(1949年)3500公斤小米,八十年代的万元户都比不了。

结果“麻利嫂”宁愿带着孩子吃半年的糠咽菜,也不愿意拿这些欠条去找政府换粮食,朱海清明白,虽然现在而言匣子里的纸条并不值钱,但这却是母亲留给自己最大的财富。

可惜的是,乡亲们并不懂得这个匣子的价值,七嘴八舌地劝朱海清“将这个匣子烧了”、“给老太太带去”,无奈之下朱海清只得听从了乡亲们的意见。

1984年,在当地党组织的申请下,朱海清的父亲被上级部门评为了烈士,而“麻利嫂”却因为不想麻烦党和国家,从没有享受过一天“烈士遗属”的待遇。

圆梦

圆梦

佟靖功回到县城后,迅速向上级部门打电话报告找到“冰儿”的好消息,上级部门让他亲自向李运昌报喜。

当年近八旬的李运昌听到这则喜讯后,情不自禁的说道:“太好了!”并表示一定安排时间去看“冰儿”,还有立下大功的佟靖功等人。

1988年4月17日,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李运昌乘专车抵达承德离宫绮望楼,并和赵锡廷、佟靖功、朱海清等人见了面,时隔46年再次见到“冰儿”后,李运昌热泪盈眶,当他得知当年的“麻利嫂”已经仙逝,且严令儿子儿媳不准给他添麻烦后十分伤感、感叹良久。

此后,朱海清每年都会带些土特产去北京和李运昌“团聚”,直到2008年李运昌逝世。

李运昌(右2)与“冰儿”(右1)在承德离宫绮望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运昌(右2)与“冰儿”(右1)在承德离宫绮望楼

“麻利嫂”张翠屏无疑是一位伟大的女性,明明为党和国家立下了重大贡献,却甘愿一生默默无闻,坚决不愿给党和国家添麻烦,如此人物,如何不让人敬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