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阳虽然只是汉中的一个

名不见经传的小城

但是这里却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这里,有着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居民们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宝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它们都是什么来头吧~

略阳罐罐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略阳罐罐茶制作是氐、羌民族留传下来的一种古老的传统饮食手工技艺,距今已有上千年的传承历史。时至今日,喝罐罐茶仍是略阳很多地方必备的早餐之一。略阳罐罐茶是羌、汉民族融合的一种特有饮食文化现象,是羌人生活及饮食习俗的真实记录,也是研究嘉陵江上游羌人饮食文化的宝贵资料。略阳罐罐茶制作技艺在茶汁调料的成分和佐料食材的选择上很有讲究,熬制茶水的调料主要是藿香和茶叶杆,佐料以鸡蛋、豆腐丁、腊肉丁、核桃为主。优质的罐罐茶具有茶香、汤浓、味美的特征,营养丰富,四季皆宜,目前已被评为陕西名小吃。

羌族羊皮鼓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略阳羌族羊皮鼓舞最早起源于先秦白马氐、羌民族,是一种带有祭祀色彩的民间舞蹈,以击鼓起舞的形式表达对神灵的敬从,配上唱腔,祈祷风调雨顺、神灵庇佑、庆祝丰收成果。羊皮鼓舞的表演一般由二人组成,其主要特征是:击鼓铿锵有力、动作或轻快或粗狂、唱腔或激昂奔放,或抒情委婉。时至今日,略阳羌族羊皮鼓舞的祭祀色彩已完全褪去,但其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却得以保留,并频繁出现于节庆、交流、展演等相关活动,表演人数增加至数十人,表演形式也充分利用现代化声光电效果进行了艺术创新,文化艺术价值不断提升。

菜豆腐节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略阳菜豆腐节节是略阳地区的一种传统饮食习俗,其制作技艺为略阳人民世代传承,具有豆香味浓、清爽滑嫩的特点。其浆水汤甘甜可口、香气宜人,包谷面节节色泽金黄、劲道爽滑,再配以色香味俱全的时令小菜,酸爽可口、回味无穷,目前已被评为陕西名小吃。略阳菜豆腐节节的基本食材是玉米面和黄豆,小菜以时令蔬菜、野菜和腌制菜为主。

端公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端公戏,俗称“坛戏”、“跳大神”,是一种巫师组班装旦抹丑、巫步神歌、踊踏欢唱的地方小戏。因其行头简单,一包袱可携,所以又叫打包袱。端公戏本为古代巴蜀巫师(端公)跳神的歌舞形式,后来发展为民间歌舞剧,属地方小剧种。它的特点是:小戏多,喜剧多,表现下层人民生活的戏多,戏剧情节简单,矛盾单一。

略阳曾是羌人聚居地,羌族人祭祀的方式也为略阳端公戏所用,融进了不少羌文化元素,其中羌族羊皮鼓就是略阳端公戏表演的主要道具。在传承上,略阳端公戏大都是师承传艺,在内容上,则以为人迎神、庆坛、禳灾、祛疫、驱邪、逐魔、祝福和还愿为主。后来逐渐引进和融汇了当地的山歌民谣,再加入民间舞蹈的表演手法,形成了颇具略阳地域特色的略阳端公戏。

嘉陵江船工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陵江船工号子最早起源于唐朝武则天执政年间,嘉陵江上游水系发达,船运成了当时货物集散的主要方式,略阳县境内有白雀寺、县城(江神庙)和白水江三个码头。然而嘉陵江流域略阳段(白雀寺至白水江)的水域多滩涂、峡谷,水流湍急,在逆水行船的过程中,如只靠船工摇桨,船只寸步难行,因此只能依靠纤夫拉着船只逆水前行。在拉纤的过程中为了集中力量,振奋精神,统一步调,大家就喊起了劳动号子,这样可以劲往一块攒,力往一起使,有效的助力船只逆行,安全度过激流险滩,这就是略阳嘉陵江船工号子。

嘉陵江船工号子以反映船工和纤夫们苦难生活和劳动场面为主题,融入地方民间小调,没有固定的唱本和唱词,也不需要专门从师,全凭先辈口授,代代相传。

略阳锣鼓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锣鼓草是陕南汉中山区流行的一种劳动音乐号子,在略阳各乡镇都有遗存。锣鼓草一般是在薅二道苞谷草或锄黄豆草等集体劳动时进行,一人击鼓,一人边敲锣边唱督工歌,随机编、随情唱,尤其在进度慢或做活质量差者身后边敲边唱,以激励其加快劳动进度,发挥了指挥劳动、活跃现场气氛、调节劳作者情绪的作用。

如今,现代化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提升了劳动效率,传统的人工集体薅草已不复存在,略阳锣鼓草劳动号子音乐的生存空间也因此日益缩小,只有极少在世的老人能够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