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身着警服,虽然没有冲在一线与恶徒作斗争,却在没有硝烟的战场,化身“济世良医”和“辛勤园丁”,用大爱感化迷失的灵魂。他们就是河源市强制隔离戒毒所病残吸毒人员收治大队(以下简称收治大队)。今年5月,收治大队被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这也是我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捧回的第二个国字号荣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收治人员回归社会

收治大队成立于2019年9月,采取卫健部门负责医疗救治、公安部门负责安全看护的模式,对服刑在押的病残吸毒人员进行收治。日前,记者探访了这个特殊的收治大队。

记者在现场看到,民警正在有序地检查隔离房,了解每一名收治人员的情况。收治大队大队长杨诚说,看似枯燥简单的工作,丝毫马虎不得,这也是收治大队民警每天最平凡不过的工作。

今年43岁的周某,双腿残疾,身患疾病,因贩毒于2020年判决后服刑,被送到收治大队接受疾病治疗。刚来的时候周某不跟别人接触,有抵触心理,也不怎么肯配合治疗。为了打开周某心里的“隔阂”,大队民警经常和他谈心,让他配合管理与治疗。

考虑到周某只能靠轮椅行动,加之患了重病,收治大队还为他请了护工,照顾其起居,这让周某很是意外与感动。周某刑满回归社会后,专程坐着轮椅给收治大队送上一面写着“纪律严明管理有爱 关爱有加胜似亲人”的锦旗。他说,自己一定会改过自新,不然对不起关心他的民警。

杨诚说,以往有些被收治人员觉得自己身患疾病,或者正在服刑,认为大队不能把自己怎么样,就能为所欲为。针对这一情况,大队对收治人员的病情严格审查,坚决不让任何人钻空子。对已经收戒收治身患疾病的吸毒人员,收治大队赋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关爱,帮他们治病,给他们讲道理,还力所能及地帮他们解决困难,让他们早日能够回归社会。据统计,收治大队自成立至今,已收治200多名病残吸毒人员,不少人已治愈重回社会,开启他们新的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敢挑重担破“瓶颈”

收治大队成立之初,办公条件十分简陋。杨诚回忆,大队成立之初正处于酷暑时节,办公区空调设备因故障“罢工”。民警个个热得满头大汗,但都坚持在封闭、闷热的环境下工作,没有一点怨言。大家同甘共苦,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确保了收治大队的管理安全有序。

作为大队长的杨诚,在大队成立前主动请缨到最艰难的岗位工作,把每一项工作都落到实处。这个才成立三年不到的收治大队,队员都是90后、95后民警、辅警。由于职业敏感性,怕年轻人有从业畏惧,身为心理咨询师的杨诚还经常对他们进行正面引导,消除了他们的负面情绪,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除了管理好大队外,杨诚还积极主动利用信息化应用等技能,为自己充电蓄能。收治人员中有外籍人员,如何做到沟通无障碍,这成了他们工作的“瓶颈”。为了解决与外籍收治人员沟通问题,杨诚到处请教,利用互联网技术,最后终于找到一个可以和外籍收治人员沟通的翻译软件,试行后在全队推广,让民警们能够及时和外籍收治人员沟通上,确保工作顺畅。

他们被称为“心灵摆渡人”

每逢过节,总会有曾经被收治到大队的人打来电话,给民警和医护人员送上真挚的祝福,嘱托民警和医护人员注意身体。对于曾经的那段经历,这些回归社会的人员其实都想忘却,但是,对于那些用心用情帮助他们的民警和医护人员,他们却一直牢记在心。他们把收治大队民警誉为人生的“心灵摆渡人”。而对于收治大队民警来说,能够让收治人员重回社会,哪怕付出再多,他们也是甘之如饴。

只为对公安工作的挚爱,收治大队民警默默地坚守在岗位上,实现队伍管理和场所安全管理“零事故”、在押人员“零感染”的工作目标,为社会治安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正是因为他们的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收治大队先后获评“全省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