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医双馨 大医仁心

——稷山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冯银矿纪事

入党26年、从医39年、任科室主任31年……他用“坚守”二字,诠释着一名医务工作者的热爱与责任。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书写着一名白衣天使的高尚情怀,他用自己的不改初心,温暖着每一位患者的心!

他,就是稷山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冯银矿

初心不改,一切为了患者

采访冯银矿,真的不容易。

约了几次,爽约了几次;每一次都答应,每一次都顾不上。没办法,只好不请自到,他却正在为一名患者诊疗。二十多分钟之后,他才说道:“不好意思,病人无常,急诊科就是这样,让你久等了!”

冯银矿的胸前每时每刻都挂着党徽。他说,我是一名医生,更是一名党员,要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医生是个技术职业,也是良心职业,工作虽然很累,但做为一名医生,每当看到患者康复出院,内心充满了自豪感和成就感。正是这个自豪感,支撑着他近四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治病救人的最前线。医者之路虽然艰辛,但他从未想过放弃,他用诚心、诚意、诚信对待每一位患者。

记得有一年的6月份,化峪镇一名患者因邻里纠纷,喝下了400毫升的氧化乐果原液,发生迟发性呼吸衰竭,不能自主呼吸达十多天。送到医院后,冯银矿除了吃饭外,几乎日夜守在患者身旁,检查各种气管插管、导尿口,检查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由于当时医院无同步呼吸机,仅靠捏皮球(简易呼吸器)维持呼吸,稍有不慎,便会危及生命。冯银矿不厌其烦,经过数百次捏皮球辅助呼吸,终于使患者在自主呼吸停止12天后开始好转,18天后,该患者痊愈出院。

前不久,冯银矿到骨科病房去看望一位同事的母亲。在与病人说话的时候,同病房邻床的一个患者突然问道:“你是急诊科的冯主任吧,你还认识我吗?”冯银矿摇了摇头,该患者又说道:“我是蔡村乡东蒲村的,你给我娃看过病,我娃就是你救活的,我娃当时只有一岁多,出麻疹哩,在村卫生所把药喝反了,到了医院就不会出气了,是你给我娃嘴里插了一个管儿,还教我手捏了两天皮球,才把我娃救活。”说着他指向旁边的一个年轻人说:“就是这娃,快叫爸爸,冯主任是你的救命恩人啊!”

原来,那年冯银矿正在值夜班,晚上九点多钟,一位年迈的妇女抱着个捂得严严实实的孩子匆匆忙忙地来到急诊室,身后跟着一对年轻夫妇,焦急得说:“我娃发烧几天啦,可能出麻疹哩,在村里卫生所把药喝反了,你赶紧看看!”冯银矿打开棉被,不由心里一惊,只见孩子面色灰白,长时间才微弱的点头呼吸一下,心脏听不到心音,处于濒临死亡的状态,稍有延迟,很可能救治不过来。他迅速用小号喉镜谨慎的打开孩子的口腔,清除了布满口腔的分泌物,依据心肺复苏流程,给患儿实施胸外按压,导管内溢出淡红色的泡沫,这是肺水肿左心衰的表现,必须先行吸痰。由于没有小号吸痰管,冯银矿因地制宜,用输液器针上的细管吸痰,并根据流程应用抢救药物,约五六分钟后,心脏跳动恢复,请儿科主任会诊、讨论,终于,患儿四十八小时后拔除了气管插管,神志转清,巩固治疗四五天后痊愈出院。

冯银矿说,患儿出麻疹持续发热,容易引发病毒扩散,呼吸循环衰竭,如能抢救成功则有侥幸的成份。但由于医院缺少相应的卫材,不时耽误病情。一次,他到外地开会的时候,偶然见到了这种卫材,就从小号到大号买了二十几个,花了五百多元,回来后,由于各种原因,这费用一直没有报销,但他把放在急诊科一直用着。尤其是小号的导管,由于紧缺,每次用完后他都用酒精清洗再次应用。

在冯银矿的办公室,笔者有幸见到了这套保存完好的导管卫材。他说,这套工具可帮了大忙,顶了大事,起码救治了数十例病人。

救死扶伤,创造生命奇迹

冯银矿胸怀医者仁心的崇高品德,在从事救死扶伤的道路上,给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他急病人之所急,做病人之所需,用自己的默默奉献取信于患者。

急诊科作为医院救死扶伤的前沿阵地,不时遇到没有钱也没有家属陪同的患者,作为科室一把手,冯银矿时刻把人民群众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为了做到既不耽误病人,又不使医院经济受损失,他在科室设置了扶贫病床,仅收医药费,免除各种处置费。去年7月的一个深夜,冯银矿值夜班上厕所时,发现一个人躺在门诊大楼的台阶上,大汗淋漓,喘息不止,他一问原因是胸痛的厉害,已在这里躺了一个多小时。他迅速安排人员将其抬回抢救室,经检查是心肌梗塞,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询问患者家庭情况,儿子出外打工,女儿出嫁不在家。人命关天,他一边对患者进行救治,一边向院领导进行汇报,经过3个多小时的紧急抢救,使患者转危为安。之后,冯银矿免除了该患者部分处置费,只缴纳了医药费。患者出院后,逢人就说:“稷山医院冯主任救了我一命。”

还有一次,太阳乡修善村一老汉在儿子结婚的前几天,由于家中烧火过旺,引发火灾,三间房屋倒塌,老伴当场身亡,老汉本人多处骨折,皮肤撕裂,失血过多,导致休克。在医院抢救了两天后,由于家庭经济拮据,家属欲将其抬回。冯银矿特事特办,为了挽救老汉的生命,让其住进了扶贫病房,并进行会诊抢救,确定最佳治疗方案,还在生活上给予关照,一个月后使其好转出院。临走时,老汉、儿子和新媳妇专门向他们表示感谢,并赠送了“扶贫解困,救死扶伤”的大镜框。

抢救病人体现在一个急字上,是与时间赛跑,尤其是一些物理性损伤的病人,早一分钟抢救,就有存活的希望,晚一分钟抢救,就有死亡的可能。有一天下午6点钟左右,冯银矿下班走到医院大门口时,看到几个人慌慌张张从出租车上抱下一个小孩,他返身上前询问,原来是四岁的幼儿淹溺窒息,他三步并作两步,与患者同时到达抢救室,迅速插上了气管套管,进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患儿约五分钟后心跳恢复,六小时后呼吸正常,一天后神智转清,六天后痊愈出院。后来,患儿家属敲锣打鼓,专门给他们赠送了锦旗,表示感谢。

急诊科是个令危重患者望而生畏的科室,每接收一位危重患者,都经历着一场生命与死神的较量。冯银矿担任科室主任三十年来,接受了数以万计的危重患者,经历了无数次的与死神殊死搏斗,把频临死亡边缘的患者从死神手中一个个抢救过来,创造了一个个生命奇迹!

“冯银矿不仅是一个多面手的主任,更是一个德艺双馨的医生,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习总书记提出的‘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稷山县医疗集团党委书记、院长薛建东这样说到。

德育杏林,无愧亮丽人生

冯银矿从医近四十年,没睡过一天懒觉,获奖无数,他给人的印象是,严肃不失风趣,专业不失活泼。作为科室主任,他主动寻求新技术、新方法,实现团队业务突破。他从未停止过学习的脚步,不仅订阅国内医学类报刊杂志,而且还订阅外语报刊多年,在国家级和省级医学刊物发表论文十多篇,论文曾在韩国、德国等国际医学学术会议上交流并获奖。

急诊科医生是全科医生,每个方面都要略知一二。有人说,急诊科医生的工作好坏,代表着医院的整体水平。为了能够学习到精湛的医术,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冯银矿先后到太原、北京、西安等大医院进行深造学习。在开拓视野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他说,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创造医学奇迹,才能给患者以新的生命。

“我们科室人员都会使用气管插管、心电除颤仪、心电图机、呼吸机,人人都会心肺复苏ABC,开展了一系列业务项目”。冯银矿这样告诉我们。

那年,有个村民不慎被崖土全部掩埋,送到急诊室病人已没有了心跳,也没有了呼吸,家属万般无奈,权且死马当活马医。冯银矿与一班人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抢救中,在当时没有呼吸机等先进医疗器械的情况下,他们硬是采用人工按摩、吹气等办法施救,几分钟之后奇迹终于发生了,病人恢复了心跳呼吸,一条鲜活的生命从死神手中夺过来了,这个村民至今还活着,已经70余岁了。

让我们再看一个患小儿麻痹的青年妇女吧。该青年妇女由于发生家庭矛盾,一时想不开,喝下了农药“敌敌畏”,生命危在旦夕,家属急忙送到急诊重症监护室。冯银矿知道,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随即和全体人员对该妇女争分夺秒地展开抢救。经过和死神的反复较量,这名妇女终于有了生命迹象,但在此后的七天时间均脱离不了呼吸机。此时家里钱已告罄,该丈夫又是个低智商,家属准备放弃治疗。冯银矿清楚,这个妇女就是全家人的主心骨,她一旦失去了生命,家里生活就无法过下去了。因此决定减免该患者的医疗费用,并腾出一间库房让患者住在里面,继续实施抢救。一周后,这名服毒患者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患者亲属感激地说:“你们真是俺全家的大恩人,俺给恩人磕头啦!”说罢,亲属双膝跪地就要磕头,冯银矿赶忙把他扶起来说:“抢救病人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千万不能这样啊!”

农家出身的冯银矿,深知农民是自己的衣食父母。他始终不忘自己是个农民的儿子,因此,他时刻善待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上任急诊科主任三十年来,他救治过烧伤、电伤、服毒、上吊、溺水、交通事故、打架斗殴等各类危重患者数万例,参加抢救心跳呼吸停止的病人达4000余例。须知,挽回一条鲜活的生命,就保全了一个家庭的完整。然而,在这成功的背后,冯银矿尝尽了酸甜苦辣,其中的滋味只有他自己知道。如今,他患有脊椎病、心脏病、高血压等职业病。

冯银矿到急诊科工作时曾是科室最年轻的医生,如今,他已两鬓斑白,是科室年龄最大的主任医生。在他手下工作的医生和护士,有的荣调,有的高升。有人曾不解地问他,你在急诊科干了几十年,按说早该升任院领导了,你不后悔吗?他嘿嘿一笑说,我是一名医生,对其他的不感兴趣。

病人无医,将陷于无望;病人无护,将陷于无助。冯银矿从医几十年,一直坚守着这种信念。由于工作业绩突出,他先后荣获县委、县政府“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全市抗击非典工作先进个人”、“全市青年学术带头人”、“全省抗疫守护家园个人奖”等称号,当选为“山西省医院协会急救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山西省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常委”、“运城市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副会长”等。但这些对他来说,再大的褒奖都比不上病人的信任与肯定。在急诊科的走廊里,悬挂着二十多面患者与家属赠送的各种锦旗和镜框,他们视病人为亲人,用爱温暖着每一位就诊的患者!

俯首甘为孺子牛,不用扬鞭自奋蹄。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冯银矿还参加全国律师资格考试,获司法部颁发的律师资格证书;曾荣获县工会主办的全县“羽毛球比赛第一名”、“乒乓球比赛第三名”;有着20多年的业余绘画爱好,并运用在患者的病历中,独树一帜;多次参加县医院篮球队比赛……奋斗是人生最亮丽的底色,也是医务工作者最美的姿态,冯银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到了这一点,他问心无愧!

作者简介:郑天虎,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运城市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稷山县作家协会名誉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