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庞玲玲 通讯员 缑永强)近日,西安交大一附院消化内科和水祥教授团队在多学科团队协助下,于东院区(阎良)顺利完成渭北地区首例胃黏膜下肿物的全层切除术(EFTR)。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衍生技术,为近年来出现的针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的最新治疗手段,手术难度高,但具有无创、不开刀、不改变消化道结构等优势。此项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东院区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再上新台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腹部不适一个月,消化内科为她无创切除胃部肿瘤

62岁的王女士近一个月来常感到上腹部不适,在当地医院做了胃镜检查后发现,胃底粘膜下有一大小约3.1cm*3.2cm的病变,超声内镜提示起源于固有肌层,考虑间质瘤可能性大。胃间质瘤是一种具有潜在恶性倾向的侵袭性肿瘤,且恶变机率会随着肿瘤的增大而增大,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患者了解到和水祥主任带领的交大一附院消化内镜微创诊疗团队可以对这样的病变进行镜下微创治疗,于是慕名来到了距离更近的、位于阎良区的交大一附院东院区。

消化内科东院区负责人任牡丹副教授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后,建议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既往对于胃间质瘤切除的手术方式选择有两种:一是通过外科腹腔镜手术切除,二是进行内镜下胃壁全层切除术。任牡丹副教授请普通外科东院区负责人李徐奇副教授会诊后认为,患者病变离贲门较近,外科手术可能无法保留贲门,术后可能出现严重的食管反流等并发症,因此建议可先行内镜下手术治疗。任牡丹副教授向患者谈明两种手术的利弊后,患者选择了内镜下治疗。

在普外科副主任王曙逢教授、东院区负责人李徐奇副教授,麻醉科东院区负责人高巍副主任医师、王乐副主任医师、陈颖力医生、庞芸医生的保驾护航下,历时2小时,和水祥教授带领的消化内镜微创诊疗团队完成了此巨大粘膜下肿瘤的内镜下胃壁全层切除术,术中发现病变实际大小约4.5*5cm。术后患者无不适症状,术后三天即顺利出院。病理提示为胃肠道间质瘤(低危),达到治愈性切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技术新突破,消化内镜诊疗水平再上新台阶

胃肠道间质瘤是消化道常见的间叶细胞肿瘤。好发于胃部,其次为小肠、结直肠、食管。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腹腔镜手术及内镜下微创切除。随着超级微创技术的进步,以及切除病灶又保留原有消化道完整性的“保胃”理念推广,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越来越多地被医患双方所认可,并成为此类患者的首要选择。

EFTR指为了完整切除消化道管壁来源的,特别是固有肌层深层的病变,须将肿瘤连同消化道管壁全层一并切除,将此种内镜切除的方法命名为内镜下全层切除术。它的优势在于,不同于开放性手术的大切口和胸腹腔镜手术的微小创口,内镜治疗是完全没有疤痕的手术,更重要的是,内镜下切除不用进行消化道的切除与重建,没有改变消化道的结构,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消化道的正常生理结构和功能,同时花费更低,住院时间更短,让患者的实际获益更大。

同质化建设东院区,造福区域百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两院融合工作开展以来,在和水祥主任的带领下,消化内科相继在东院区开展了多项新技术,创造了多个第一。此次该项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东院区消化内镜诊疗技术达到一个新高度,迈入了一个新阶段,也再次展现了东院区多学科协作的奉献精神。和水祥主任多次强调,要让交大一附院的消化内镜技术辐射到周边省市,造福一方百姓。消化内科全体同仁将不忘初心,努力在现有内镜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医疗新技术的应用,切实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