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连周水子机场海关工作人员查获一只破旧玩具公仔,开拆后发现41个虫茧。每个虫茧内都有上百只虫卵,甚至肉眼可见活虫,经鉴定均为外来入侵物种魔花螳螂。这是捕食螳螂中最大的一种,被称为“螳螂之王”,原产非洲,在我国没有分布。因为魔化螳螂外形非常艳丽漂亮,被人逐渐当成宠物来饲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有所爱没有错,被宠爱者也没有错,都说情人眼里出西施,我想,对于各类生物爱好者来说,也应该是一样的。

我们看情人的时候,哪儿还会有危险性,哪儿还会有缺点呢,他应该是举世无双的完美。

所以,在这条新闻下,也有昆宠们表现了不理解。认为把这美好的螳螂定性为入侵物种有点夸大了,并列举了很多本土存在的天敌,比如鸟、蛇、蛙等等,意为它们也会如对付本地螳螂一样,会在生态上压制住它,绝不会那么容易泛滥的,也绝不会破坏本地生态而成为入侵者,这或许也是人们屡禁不绝购买境外生物的一个心理因素。

生物学,是个复杂的课题。既然爱之,就更要努力去了解和它关联的一切才对。自然生态链是个大环境,如果只因单一的审美喜好,就不顾及大局,是非常自私的行为,也因此,在屡次查获这种入境物种时,总也使人无法理解,买家是真的明知不可为,还要为之呢?还是真的无知者无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引进的价值意义

引进的价值意义

引进外来物种,有对生态积极的一面,也有无法人为把控的一面,自然取舍间,主要还在于对人类社会的价值取向。

在人类历史上,物种的迁移从来就没停止过,世界各地也一直在尝试,初衷多为优化本地生物多样性。

汉使张骞打通了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也把许许多多新奇的蔬菜、水果之类的食物带入中原。

比如葡萄:原产于黑海和地中海一带,就是出使西域他从大宛带回来的。

石榴:产自石国或安石国,故名安石榴。石国位于今天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市一带。

核桃:又名胡桃,西晋张华《博物志》记载:“张骞使西域还,乃得胡桃种。”

还有大蒜、香菜、茄子、扁豆、芝麻、黄瓜、胡萝卜、西瓜、丝瓜等等,大都是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然而在古代,普通老百姓也很难消费得起这些水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来动物输入的途径,一般有三种,一是随着物种的演化自然迁入,二是朝贡及交易,三则是战争掠夺。

最为熟知的莫过于“汗血宝马”,张骞出使大宛,带回来宝马的传说,被崇武好战的汉武帝高度重视,在意图购买被拒后,命李广利率领军队行军4000余公里攻打大宛国,掠夺3000多匹公母汗血宝马,但最后到玉门关时仅剩1000来匹。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从汉到唐,引进的马种包括骨利干马、结骨马、悉密马、同罗马、吐火罗马、大食马等近50余种良马。历史上引进的部分马种,也让本地原有马种得到改良,慢慢形成今天的原种马。

历史上还有更多的动物是别国使节献礼而来,比如骆驼、狮子、鹦鹉、貂,白象,甚至是本国也有的犀牛,因为滥杀,犀牛到汉朝时就变得很稀少,到王莽时,他就曾向外索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这些列举的动植物都没有成为入侵物种,没有在我国泛滥成灾呢?

根本原因,还是要从供求关系上去思考,虽然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但在生态系统上,人类活动却也占据了重要的主导地位。

水果蔬菜引进成为丰富了人类的餐桌,还要人为去生产才能满足需求。而且,野外各类动物昆虫也很喜欢这些美味的水果蔬菜,放生这些植物,野外也只不过进入了更艰难的求生环境。

而引进的动物,原因之一是中原根本没有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条件。

像狮子、白象、犀牛等,圈养可能还行;还有是稀缺性,被人类掌控,根本没有机会出逃自然中去,就算去了也没有足够供繁衍的群落和独立环境;而更重要的是,它们都被人类开发了利用价值,比如貂的毛皮、象牙饰品、犀牛铠甲,人类的欲望足可以使它们一来就成为濒危;而历史上战争不断,马从来都是稀缺的,引进再多也是不够征用的,还要有足够的草场来供养。

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在中国历史上的引进经验中,根本的存亡之道,除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因素,更多因素是建立在引进初衷上,如果能被不断利用消耗掉,进入平衡,一般就不存在泛滥成灾。

所以,就算人类是生态链最顶端的物种,但自然生态的强弱,有其自身恒定的原则,人若要干涉,就要接受游戏规则,一旦被动,就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引进的风险评估

引进的风险评估

而成为入侵物种的根源,是引进时缺乏风险评估。对物种自身的特性缺乏了解,没有自然天敌,更缺少人类需求和技术的制衡,才造成后面生态上严重的后果。

比如大米草,原产欧洲,生长于江河边、海边滩涂,是一种禾本科植物,被全球各地大规模引种。我国引进的初衷是抵御风浪、保滩护岸、促淤造陆。没想到由于它的抗逆性与繁殖力极强,其生长速度超出人们控制的范围,导致滩涂生态失衡、航道淤塞、滩涂养殖受阻、海洋生物窒息致死,并诱发赤潮等等。主要是缺少天敌制衡,它才肆虐生长,现被称为“食人草”。

一个完整的食物链,应该包含着: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

上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为了清洁水体引进大头鱼、鲢鱼、草鱼在内的8种亚洲鱼类,投放到南部的部分养殖湖区。10年后,湖区遇上洪水,亚洲鲤鱼就趁乱逃到野外并开始大量繁殖。

亚洲鲤鱼生长迅速、体形庞大,在五大湖中几乎没有天敌,也没有竞争对手。更主要的是,同样作为食物链顶端的美国人不爱吃这种鱼,一是因为水体污染严重,二是美国人口少,还嫌弃这种鱼刺多,所以,在欧美等国家,这货往往能长到五六十斤,甚至上百斤,而在我国众吃货的四处寻觅下,不管是人工的还是野生的,能长到十斤的都少,一般“童年”都未能度过,野钓还常常一鱼难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入侵物种专家小组确定为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种的小龙虾,作为一个典型的入侵物种,上世纪30年代,被作为牛蛙的饲料被引入,虽然一度泛滥成灾,现在也要靠人工养殖,才能满足中国人开发的那么多种吃法,这应该是中国混得最惨的入侵物种了。

1958年,澳大利亚一个农夫为了体验打猎的快乐,从国外弄了几只兔子,一场可怕的生态灾难就此爆发。

澳大利亚的生物链特别脆弱,除了野狗,没有大型食肉动物,加上野兔繁殖能力强,繁殖速度快,数量也由100年前的24只,发展到现代近100亿只。

兔子会跟绵羊、牛争夺牧草,让澳大利亚的畜牧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虽然在人为捕猎和故意传播兔兔特殊病毒的干预下,目前数量控制在3亿只左右,但一小部分兔子对病毒免疫,导致数量又在逐年上升中。

澳大利亚人的饮食文化来自英国,英国人传统上吃牛羊猪肉,不吃兔肉,对他们来说,兔子是非常可爱的小精灵。他们为了减缓兔子的繁殖速度,尝试引进了狐狸和野猫,希望通过食物链作用减少兔子数量。结果,人家虽然也吃兔子,但更对当地的鸟类感兴趣,而狐狸和野猫在当地也没有天敌,在充足的食物和适宜的气候环境下,狐狸和野猫反而成了当地另两个入侵物种,也造成了几种鸟类的灭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我们要维护本土生物链的完整性和多样性。人为引进物种,或者绝杀,都是强行干预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是历经时间磨合建立的,每个物种之间相依相存,缺一不可,多一也不可,它们脆弱而敏感。

没有综合评估风险的能力,人将会被一种侥幸心理或者自我良好的错觉误导。

像螳螂这类,我们本土相对存在的所谓“天敌”,如果没有做过严格的调查,所谓“天敌”自身的种群生存环境,都未必如我们想象的那样结实有力,一旦引进的单一昆虫大肆爆发,对于“捕食者”来说,是福是祸很难预料,引进的物种,合不合它们口味也不是人类说了算,或许,还把它们真正的食物资源给灭了,间接造成更多生物的灾难。

治理蝗灾用鸭子似乎是可行的例子,但那鸭子也是人工养殖的,而不是自然生物链上存在的。

磨花螳螂既不能吃,也不能拿来促进生产,只能欣赏,谁敢保证,它不会像松毛线虫、福寿螺一样,也变得肆无忌惮、反客为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会需要原则性

社会需要原则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利,但是,我们也要坚守住基本的底线原则。

记得到普达措国家公园,湖边栈道紧挨着高大的松林,林间苔藓松软,阳光斜照,松萝藤挂,森林在清幽中透着原始的韵味,小松鼠被人为投喂习惯了,一点也不怕人,不停的勾引人们想要靠近它,在静谧的环境中,没有人监管,使人总有想到林中走几步的冲动,但一路都有标示提醒:“游客止步”。

当然,也难免有些人是没有控制住自己的双脚,因此,在很多地方,也踩踏出了人的足迹,风景也打了折扣,看到这一幕,我再也没了乱闯的冲动。我的一步,代表的是更多人的脚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物种的入侵有时间上的“滞后”性。爱宠们在主人的眼皮底下,它是乖巧的,但它一旦出逃,我们人的寿命,未必能活到它欣欣向荣那天,因为物种在一个新环境中的潜伏到爆发,需要一个过程来积累,今天你的一时新奇,就可能会是未来的一个严重的隐患。

因为爱好而违背规则去购买境外生物,可能每个人都会自信有能力控制住它的未来去向。可是,和你同样喜好的其他人呢?一个人的行为看起来风险可控,那一群人呢?

美好的事物,只可远观,不可亵玩。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和好奇,是成熟的表现。我们每个人只有做好自己,才能维持住社会的原则底线,才能让我们的环境,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