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好,国家好,国家好,香港更好”

香港回归后,首任特首董建华如是说。

1840年鸦片战争后,带来了一连三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割让香港岛、割让九龙半岛、租借新界,于是,香港这片沃土也离开了祖国的怀抱,落入英国之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1997年7月1日开始,香港已经回到祖国怀抱二十多个年头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承诺也持续了二十余年不变。

那么,当年香港回归有哪些细节?我军又为何提前2小时进驻香港?这其中有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交涉期:漫长谈判

当1997年7月1日零点钟声敲响的一刹那,所有人都留下了激动的泪水,为祖国、为香港激动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这一刻,我们准备了很多,可以说经过了几十年艰难的历程、成千上万人的艰苦奋斗,才终于将香港迎了回来。

这其中,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自从香港被英国殖民主义者强占后,中国人民及辛亥革命以后的历届中国政府从来都没有承认过割让香港的三个不平等条约。

同样地,也为收回香港,进行了很多努力。

但是,“弱国无外交”,“弱国没有话语权”,所以都未能实现收回香港的愿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主席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明确宣布:

我们不“继承”旧中国的外交“遗产”——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要废除卖国条约。

但是,鉴于当时特殊的外交现实和国力情况,毛主席决定““暂不收回,维持现状”,“长期打算,充分利用”。

事实证明,这一决策是英明的,它打破了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的全面封锁。

香港成为了突破封锁禁运的前沿阵地,英国也是西方世界里首个对中国敞开大门的国家。

改革开放后,条件成熟了,领导人们就将目光聚焦在香港问题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实现香港回归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1979年,小平同志就对港督麦理浩说,“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这已经表明了中央领导人收回香港的决心了。

在小平同志的亲自指导下,中国政府开始着手按照“一国两制”构想拟订解决香港问题的方针政策。

1982年秋天,英国的撒切尔夫人访华,在北京会场里还留下了一张历史性的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谈话过程中,小平同志说:

  • “我们的基本方针就是收回香港主权并保持繁荣。在保持繁荣方面,中国希望取得英国的合作”。

除此之外,小平同志还首次对香港回归的构想进行了阐释。

在撒切尔夫人访华之后,中英双方在1984年就对香港问题展开了第一阶段谈判。

紧接着,英国外相杰弗里·豪访问北京,返港时发表讲话,承认1997年后中国对香港拥有主权和治权。

杰弗里离开后,我们在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这个伟大的构想,并把它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里,这就是“一国两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从这里开始,“一国两制”正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从1982年至1984年,中英两国就如何解决香港问题进行了两年、22轮的艰苦谈判。

期间多次拉锯战、多次切磋和交锋。

一开始,英国声称三个条约是有效的,并且认为除了租期99年的新界外,香港和九龙岛仍旧在英国的管辖范围内。

但是,收回香港是事关中国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大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负有一个主权国家的责任。

我们严正声明了三个不平等条约是非正义的侵华战争之下的产物,是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中国政府坚决不认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方的强烈反对下,英国又变换方式,提出以“主权换治权”,即口头上承认中国的主权,实质仍然由英国对香港行使主权。

对此,中国政府声明绝不接受收回一个名义上的空洞主权。

在经过多番谈判后,英国终于屈从了中国提出的要求。

1984年12月19日,这是历史性的一天,这也是历史性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