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陈思佳)“去美元化呼声高涨,美国在全球金融中的地位正发生变化。”据美国《财富》杂志网站5月20日报道,美联储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当天表示,美联储正密切关注去美元化的影响,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西方对俄制裁和中国推广人民币都在冲击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

沃勒在20日举行的一场会议上表示:“一段时间以来,有一些声音预测美元注定要消亡——可能很快就会消亡。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正在发生变化,金融也一直在变化。不过,从多项指标来看,现在美元依然是使用最广泛的货币。”

但在强调美元主导地位的同时,沃勒承认,美元正面临诸多挑战,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对俄制裁、中国推广人民币和全球“经济分裂”都可能冲击美元的地位,“如果这些制裁和政策持续下去,跨境支付格局变化,包括数字货币快速增长,都可能对美元的地位构成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联储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 视频截图

《财富》杂志指出,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对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制裁,这让许多国家意识到,惹恼美国政府可能导致他们持有的美元被冻结。

文章称,一些国家开始重视黄金储备,将其视作一种安全、长期的保值手段。中国推广的人民币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欢迎,成为新兴的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还有一些国家则提议发展数字货币,将其作为央行美元储备的“合法替代品”。

俄罗斯总统普京17日在哈尔滨的记者会上表示,美元是美国强盛的基础,其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为美国经济和金融体系带来了可谓是“天降横财”般的巨大利益。美国却将美元作为外交政策斗争的工具,这是美国政治领导层最严重的战略性失误之一。

普京形容美国“正在锯断自己骑着的那根树枝”。他强调,一个国家利用金融和经济工具对世界其他国家发号施令、指手画脚是不可接受的。目前的形势也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机会,即通过放弃美元,转而使用本国货币进行国际结算,来加强本国的经济独立性。

美元的主导地位已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财富》杂志称,从2002年到2022年,全球央行的美元持有量已经下降了约20%,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促使中国和其他国家在贸易中进一步减少了对美元的依赖。

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元一直是全世界事实上的“储备货币”,也在外汇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全球大部分外汇交易都以美元结算。法国前总统瓦莱里·吉斯卡尔·德斯坦曾直言,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是美国一项“过分的特权”。

但近年来,去美元化的呼声日渐高涨,数字货币等正对美元的特权地位构成新的威胁。《财富》杂志指出,尽管美元是否会在短期内衰落尚未定论,但如果美元统治的时代终结,全球经济或将遭遇一轮冲击,美国国内的借贷成本将会增加。

不过,摩根士丹利4月发布的一份报告评估称,美元依然对全球经济有较大影响力,预计美元的主导地位不会很快改变。摩根士丹利认为,对美国财政前景和华盛顿频频实施经济制裁的担忧,可能会促使一些国家寻找美元的替代品,但这一任务极为艰巨。

“美元民族主义的威胁笼罩着世界经济。”英国《金融时报》12日发文称,具有储备货币地位的美元支撑着美国经常账户赤字,也赋予美国巨大的权力。但在一个日益多极化的世界中,美国过度使用制裁武器,将动摇人们对美元的信心,从而最终侵蚀美国自身的权力来源。

文章指出,包括巴西在内的金砖国家提出去美元化并非毫无缘由,美国持续加息对世界经济造成的损害是深远的,例如使许多贫困国家陷入更严重的“外债困境”。因此,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据“今日俄罗斯”报道,俄罗斯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行董事阿列克谢·莫任4日表示,当前国际金融体系缺陷越来越明显,金砖国家有必要为美元体系可能的崩溃做好准备。报道称,在今年的金砖国家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金砖国家代表均支持逐步放弃美元,转而使用本国货币交易。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