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全球化经济背景,中美两国的经济状况始终备受关注。2024年一季度,中美两国GDP数据再次引发全球讨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寻得新发展路径后,中美经济呈现出反向交叉现象。现今,让我们深入剖析导致中美GDP差异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美GDP差距为啥扩大了?

在刚刚过去的一季度中,中国与美国的经济表现相差甚远。中国以其稳定且持续的经济发展,创造出了总额高达29.63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高达5.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反观美国,其首次公布的一季度GDP仅有7.07万亿美元,增长率为1.6%,这一数字甚至低于市场普遍预测的2.5%。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的经济增长率高于美国,但两国之间的经济差距却进一步加大。

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中国去年对美GDP份额为63.5%,但今年降至59%,突破60%关键门槛。
即便中国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高达5.3%,超过美国,却仍未能缩小两国之间的差距。这其中的原因在于,中美GDP计算方法有所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使用的是与去年同期相比的同比增长,而美国采用的是与上个季度对比后再折算成年均增长率的环比年化。这就好比,两个人一个用直尺,一个用卷尺量东西,结果肯定有差异。

此外,汇率波动方面,2023年首季人民币兑美元为6.84,而至2024年初则降至7.1。货币贬值造成美元价值缩水。

再来看物价问题,中国今年一季度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跌2.7%,而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微幅持平,而同期美国CPI上涨达3.5%。这意味着美国名义GDP存在一定“虚增成分”——物价上升致使总量不变却仍有所增长。

我们所关注的GDP实际上是名义GDP,其中已包含物价变动因素。因此,通货膨胀较高的国家,其名义GDP相应也会更高。

比如,以前买东西10元一个,现在15元一个,虽然买的数量没变,但总花费就多了,这就是名义GDP涨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近几年的GDP增量有时近2万亿美元,大部分是通胀推动的。疫情后,高通胀成了常态,美国政府虽然加息,但通胀难以驾驭,看来今年想降息也难了。

看这数据,今年一季度美国净出口对GDP负贡献0.86个百分点,意思是出口拖后腿了,但私人消费贡献了1.68个百分点,说明美国内部消费还是挺旺的。

但别忘了,这其中有通胀的因素在里面,所以这看似旺盛的消费,其实有点虚假繁荣的意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的来说,尽管中国的GDP增速数字上超过美国,但因为统计方法、物价和汇率的影响,实际差距并没有预期中缩小,反而有所扩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经济为何不断走低?

美国一季度的GDP增长率只有1.6%,远低于预期的2.4%,这可真让很多人大跌眼镜。国内外的自媒体都在议论纷纷,说美国经济是不是快顶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