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潇湘

原创出品 |潇湘经略

屋漏偏逢连夜雨。

昨天看到消息,港股今年最大的IPO茶百道,上市后即破发,一度跌幅达三十多个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港太需要好消息来提振士气了,可惜迟迟等不到。

龙头本来要带头,拉动信心,结果反而起到了“坏榜样”。

茶百道的破发,像极了一个缩影,香港明明很努力,从庙堂到江湖,各方期待很高,但至今终究没有拨得云开见月明。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香港上空,可谓愁云惨淡。

我个人从小就对香港很有好感,听港乐,看港片,有好朋友在香港读书、工作。

周末,我会带孩子从广州南坐高铁,一个小时就可以到达西九龙,在尖沙咀逛街,在太平山顶俯瞰港岛,在维多利亚湾乘坐天星小轮,欣赏光彩夺目的夜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抛开个人喜恶,客观评估,香港确乎很艰难,它在力挽颓势,但最终能否如愿,恐怕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金融是香港的命脉。

不久前,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接收媒体采访,语重心长地说:“全世界只有几个可称之为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是其中之一,来之不易,香港一定要保住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千不可以失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一定是看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迹象。

我们如何来判断一座城市,是不是国际金融城市呢?有一个公认的指标,就是融资额。资金鱼贯而入,企业能在这里融资,这里就是吸金石。

金融活跃度越高,企业和资金越聚集,对应的股市融资规模自然越高。

港股的融资规模,真的是一言难尽。我查了下,2020年和2021年,港股的融资规模都超过7000亿港元,这是最后的高光时刻。

2022年,融资规模下降到2509亿港币。(我是在这一年400元的位置清仓腾旭之后,没有再碰港股了)

2023年,是1507亿港元。

今年一季度,港股融资规模265亿港元,同比下降20%。如果没有意外,港股金融融资额大概在千亿元港币,比泰国股市强不了多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港股市的日成交额,也是遭到很大的冲击。

现在日成交额是900亿港币,3年之前,2021年,日成交额是1667亿港币,接近腰斩。

这可是曾经风光无二的国际金融中心,如今眼看着要无人问津,你说能不让人扼腕痛惜吗?

一旦金融业的护城河失守,将会不可避免引发连锁反应,楼市、财政、消费、物流等等。

香港的财政,也面临泰山压顶般的压力。2019年,香港政府手里的财政储备高达11331亿,到2023年结束只剩下6851亿。如果金融不振,税源干涸,原本上万亿的财政储备,也苦撑不了多久。

楼市也很糟糕。

2022年和2023年,平均房价降幅分别是14%和7%,交易规模连续创新低。今年年初取消限购政策和降低税收之后,仍然没有明显起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内陆的富人,跑去香港买豪宅,几千万甚至上亿,一掷千金,我很佩服这些人的勇气,但从投资的理性分析上,实在难以理解。在一个加速下跌的通道上,匆忙上车,意义何在?

香港毕竟还是有家底的,所以,我并不想用“土崩瓦解”这类词汇来形容香港,但从股市楼市再到街市,曾经熠熠生辉的东方明珠,的的确确迅速失去它的耀眼光芒。

如今,港人北上消费,已成风潮。几乎每个香港人的手机,都会安装一个Alipay HK(港版支付宝),来大陆吃喝玩乐,大部分消费场景,都可以通过港版支付宝一站式搞定。甚至,来广州坐公交,也可以用Alipay HK。港人北上消费,内地的商家是开心了,但香港的本土商家却笑不起来,毕竟客人流失了。

而且,随着大量内陆资本和品牌的入驻,比如蜜雪冰城、库迪咖啡、太二酸菜鱼、德克士、木屋烧烤,香港商业相较于大陆市场的多元化和本土特色,正在淡化,一旦丢失了自身特色,物价偏高的香港,对内地游客的吸引力自然更低了。这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港,难道注定成为普通的大陆城市吗?中国,难道需要一个跟内地城市无异的港岛吗?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这绝不是大陆希望的结果,更不是香港人的愿望。

只不过,历史自有它的演变规律和惯性轨迹,我们只能观察、记录、思考,在决策中懂得顺势而为,在立身处世中坚持自己的价值底线,其余的时势演变,就交给时间这位终极判官吧。识

潇湘,请加微信xiaoxiang313313,请备注城市和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