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北京已经进入杨柳飞絮高发阶段。随着天气渐渐转暖,杨柳飞絮又“如约而至”,“漫天飞雪”的特有风景既为首都北京增添了春日气息,也给市民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了烦恼。不少花粉、飞絮过敏的患者在吸入鼻腔后产生了强烈的流涕、咳嗽和哮喘等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此,针对全市重点区域的重点时段,市城管委、市公安局、市卫健委、市园林绿化局等多部门联防联动,4000余辆清扫车、洒水车、高压喷水车等机械化部队全力出击,通过“洒、喷、冲、扫”等措施精准治理,旨在降低飞絮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杨柳絮的首个高发期的树种为毛白杨,持续时间约为5天。对此,北京市每天早晚高峰前,针对前日积存飞絮进行湿化和清扫。情况严重的区域进行高压喷水喷雾,在确保安全下利用高压喷水车、雾炮车等冲刷树冠,冲掉花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全市已经建立了10处实时高清远程视频监测点,50处远程视频观测点和40处人工观测点,全程监控飞絮情况。除了针对飞絮的短期治理措施,还通过控制源头来逐步减少杨柳雌株的数量。去年至今,全市重点区域已修剪、更新改造杨柳雌株34万余株。

针对杨柳树的治理既有短期高效的应对措施,也有长远改造的发展规划。然而令很多市民不解的是,这些“祖宗们”既会造成过敏人群的身体危害,漫天的毛毛又有潜在的火灾风险,处理起来劳民伤财,何不干脆直接砍掉种新的,效率高又一劳永逸。答案是不能,理由也很简单,作为北京的乡土树种,因为这两种树木对绿化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能因飞絮就否认它们的生态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柳属和杨属植物中,垂柳和毛白杨是原产于中国的古老乡土树种,适应各种艰难环境且易于繁殖。高大挺拔的杨树有很好的遮阴效果,还具有释氧固碳,降温增湿、减菌杀菌,吸收有毒有害物质等显著的生态功能。柳树冬天落叶晚,春季发芽早,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据专家介绍,一株直径20厘米的杨树一年能够吸收172公斤二氧化碳,释放125公斤氧气;一株同样尺寸的的柳树,一年则可以吸收281公斤二氧化碳,释放204公斤氧气。二者为绿化北京、改善生态环境的做出了巨大贡献,简单粗暴的砍伐并不是上上策。联系北京近期的几次沙尘天气,再联想风沙造成的危害和治理风沙的成本,飞絮造成的危害和治理成本,杨柳树的保留也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结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眼下,有过敏烦恼的市民外出时应佩戴口罩、护目镜、纱巾,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户外运动时尽量选择早晨、傍晚或雨后等飞絮较轻的时段。但杨柳飞絮产生的问题又不能视而不见,毕竟市民的健康始终是城市发展的基本。为此,在保护首都生态资源安全的同时,仍然要标本兼治,科学治理杨柳飞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