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活动走进秦州杨家寺镇

5月7日上午,甘肃电视台、天水电视台、天水日报社、新天水等媒体记者来到了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杨家寺镇,对该镇脱贫攻坚发展现代新农业进行了集中参观采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媒体采访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夏时间,一场大雨过后,杨家寺镇漫山遍野勃发着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采访团一行来到了杨家寺北具村。北具村位于杨家寺镇北部山区,距镇政府5公里,属深度贫困村,北具村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僻,自然条件较差,住房及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视觉贫困问题比较突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家寺副镇长、北具村支部书记张三保介绍北具村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具村改善视觉贫困。北具村通过拆(拆除残垣断壁、塌房烂院)、修(维修墙面裂缝、屋顶屋檐、大门院墙等)、改(进行改厕、改水、改路)、治(治理乱贴乱画、乱建乱挂)、清(清扫屋内屋外,院内院外,乱堆乱放)、建(利用闲余空地,进行绿化美化),努力打造产业生态、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生态文明的北具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采访优秀扶贫干部、杨家寺镇扶贫站副站长谢景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州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任建军

介绍天水市秦州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情况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藉河川道原有蔬菜基地锐减,秦州区委区政府在广泛调研、实地试验示范基础上,科学提出了“西菜南移”战略目标,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在秦州西南部贫困山区建成了秦州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设施农业优势明显。通过贫困山区设施蔬菜生产,解决了全市蔬菜短缺问题,实现城市菜篮子周年供应,形成了“山区川道温室大棚”设施蔬菜布局。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园区建设虽然起步迟,但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现代化科技引领、科技支撑,达到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标准运营。科技支撑模式效益突显。随着园区智慧农业物联网、12万平米工厂化智能连栋温室等高科技项目的投产运营,园区科技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品牌效益突出,建立蔬菜质量体系联盟,完善蔬菜质量追溯体系,通过“互联网+”线上线下交易,把“新鲜、优质、安全、放心”蔬菜销往千家万户。观光旅游带动产业发展。创新特色种植+休闲旅游发展模式,建设山青水蓝菜绿的田园型产业园,办好“采园区蔬菜、赏田园花海、游大庄草原”旅游节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有力推动集农事体验、观光旅游、特色种植为一体的休闲旅游新业态新产业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州区杨家寺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园区立项精准,布局科学,呈现"五特点、五到位、四效益"。五特点:实施“西菜南移”战略定位准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家寺的“物联网”大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州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任建军向记者介绍了这里“与众不同”大棚:

这里的蔬菜大棚全部是联动智能大棚,除了可以根据作物需求精准施肥,高效实现水肥一体化外,同时用物联网方式把大棚连接起来,实现从现代农业转变为智能农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家寺镇年无霜期限146天,年平均降雨量近七百毫米,昼夜温差大,土壤墒情好,交通较为便利,适合发展蔬菜生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州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任建军介绍物联网管控、智能化管理的应用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政府积极引导产业促发展

由秦州区金土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杨家寺镇中川、士子等村流转土地1000亩,合作社采取流转土地、购进材料、统一规划、统一建棚、统一管理的经营模式,建设钢架大棚572座,果蔬贮藏库3300立方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州区金土地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何家奇介绍:

2018年,省耕保总站下达的农业部水肥一体化试验示范项目在这里实施,大棚里不仅全部安装了滴管,还配套了智能化控制,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实现大棚内的洒水、施肥、控温等全方面控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

秦州区聚焦产业扶贫

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

围绕以秦州蔬菜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

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来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全区蔬菜面积达16.8万亩

截至目前

秦州区有绿色蔬菜品牌10个

无公害蔬菜品牌8个

产地认证品牌3个

地理标志品牌2个

“三品一标”蔬菜生产面积达到4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到位】

一是服务质量到位。以优质服务质量为保障,通过招商引资,为园区建设注入新活力。

二是技术指导到位。区农技干部包片到人,实行“手把手、面对面、心贴心”技术包干制,科学指导、精耕细作,推动蔬菜产业快速发展。

三是科技创新到位。以科技建园、科技兴园、科技强园为目标,依托科研院所,强化与科技部门合作关系,聘请省内外知名农业专家作为科技支撑力量,提高园区科技支撑能力和产业化运营发展水平。

四是功能布局到位。合理布局园区功能,建成集现代农业示范、农耕文化体验、生态休闲娱乐、田园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五是农产品质量监管到位。按照农产品生产标准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规程,强化措施,加大质量监管力度,推动标准化生产,实现绿色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物联网控制室监测蔬菜生长情况,智能化管理节约资源,在全省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四效益】

一是社会效益。通过园区建设,提高了农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辐射周边蔬菜产业发展,促进三产融合,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是经济效益。园区亩产优质蔬菜8000公斤以上,每亩平均收入2万元以上,辐射带动农户2000余户,解决劳动力1万余人。

三是生态效益。通过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再生能源,将园区生产中的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处理,不仅为园区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环境,更为周边区域营造了良好生态环境。

四是脱贫效益。通过“土地入股收租金、资金入股分红金、劳力入股赚薪金”“三变”模式,年吸纳贫困户就业1500多人,辐射带动贫困户2271户10424人,带动当地贫困户人均年收益12000元以上,脱贫效益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