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4月,北京正在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本会配备了最高安保级别。

会议规定参会的人员都不得携带武器装备入场,就算是国家主席还是军队首长也都无一例外。

而这时现场突然冒出了一个人,明目张胆拿着手枪,朝着一众荷枪实弹的警卫人员驻守的会场大门,大摇大摆地走了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眼看着此人就要越过警戒线,在场的卫兵却无一人敢上前阻拦。

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人叫陈明仁,他就是想扛着大炮进场,也没人能拦得住。

陈明仁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特殊的身份?让在场的官兵都如此忌惮。

他最终有没有把枪带进戒备森严的会场呢?事情到后面又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让我们一起在下面的故事中一一寻求答案。

也许很多人一听到陈明仁这三个字,脑海中就已经涌现出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没错,这个持枪参会的人并不是什么“危险分子”,而是一位久经沙场,赫赫有名的解放军上将。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场的人员面对他持枪的行为敢怒而不敢言,毕竟人家是军队高层首长,怎么是普通警卫员能够干预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湖南省的醴陵市,是我国的陶瓷历史文化名城和花炮之都,1903年,陈明仁将军就出生于此。

当时革命运动正进行到高潮阶段,封建势力,帝国势力,革命团体三股势力相互搏斗,其中遭难最多的,莫过于陈明仁这种普通的农民家庭。

庆幸的是无论是陈明仁还是他的父母都深谙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克服一切困难供陈明仁上学。

一直坚持供到了中学毕业,当时21岁的陈明仁没有犹豫,直接回乡教起了书,想把知识传递给更多普通人家的孩子。

可事与愿违,彼时的中国战火纷飞,诺大的中国根本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和决定来当老师一样,这次陈明仁也同样没有犹豫地丢弃了教鞭,转向程潜的讲武学校求学,并且顺利成为黄埔军校的一期毕业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学员时期,陈明仁就是出了名的直性子,牛脾气,一副谁也不服气的样子。

很多教官都拿他没有办法,觉得他无药可救,而蒋介石却意外地欣赏陈明仁,他认为陈明仁在每次争执时都是话糙理不糙,有着自己非常独到的军事作战理念,大有领兵作战的潜力和才能。

不得不说蒋介石还是具备一定眼光的,陈明仁刚刚参战不久就给他带来了惊喜。

其实除了蒋介石,在场也还有一人对陈明仁情有独钟,此人就是陈明仁的教官刘尧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此他在出征时还专门把陈明仁这个烫手的山芋调进自己的队伍里来。

陈明仁在随后的战斗中也没有让刘尧宸失望,他将军校中自己无所畏惧的品质在战场上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面对多少敌人,他都是一马当先,冲锋在前。

可惜的是刘尧宸还没有机会看到陈明仁独当一面,就脑部中弹牺牲在了讨伐惠州城的战场上。

面对着恩师的离去,陈明仁化悲痛为力量,视枪炮如泥沙,不顾一切地冲锋陷阵,硬生生将军旗插到了惠州城楼之上。

而旗帜伴随着硝烟随风飘扬的动人画面,此时也传到了远处拿着望远镜观战的蒋介石眼中。

他没有多做言语,马上安排了手下为此战役举办庆功宴,宴会上的蒋介石毫不吝惜对陈明仁的夸奖,盛赞他是黄埔军校的一面旗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曾想到,更高的赞誉招来的却是更多的不满和嫉妒,特别是大家平时面对军队制度都规规矩矩的,就你陈明仁不服管教,爱跟长官战友顶嘴争执,偏偏还得到了最高领导的认可。换作谁,都不可能会轻易服气。

于是一种奇怪的默契就在军中不知不觉地蔓延开来,只要是带过陈明仁的将领,都会向上级表达对其难以管教的不满。

本来蒋介石也就把这些话当个耳旁风,可这样的声音渐渐大了起来,连其心腹陈诚都也开始在数落陈明仁的种种不是。

为了稳定军心,蒋介石只得无奈将陈明仁下派到边缘部队任了个闲职避避风头,这才平息了队伍里弥漫的怨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好奇,为什么国民党内部会那么反感陈明仁?

而蒋介石为什么又偏偏对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那么地看好?

其中究竟有着何种缘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