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走进沁州黄主产区和原产地沁州黄镇,处处是农民们忙碌的身影。眼下,正是沁州黄谷子播种季,播种一线,谷农辛勤耕耘,农机驰骋沃野,良种、良机、良法配套施用,新技术、新农人、新模式层出不穷,科技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一幅热气腾腾的“夏耕图”在广袤田野铺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滴灌式播种模式播种的沁州黄谷地

抓实播种各关键环节 良种良机良法齐上阵全链条保障

南凹村是沁州黄镇谷子主产村之一,全村耕地面积1400余亩,仅种植沁州黄谷子就达500余亩。在村南一块刚种好的谷地里,暴旭东和七八个村民排成一排在踩谷。据南凹村支部书记、村长贾玉峰说,踩谷是一项非常辛苦的技术活,但对“捉苗”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是非常重要且种谷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良种播下良法跟上,才能挖掘谷子的单产潜力。

做强做大沁州黄产业,让更多科技要素向田野集聚,全链条挖掘单产提升潜力,沁州黄镇把大面积提升谷子单产和品质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在沁州黄镇,谷种大都选择长农47号等谷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米质好、杆低抗倒伏的优势,加上集成推广合理密植、水肥一体等高产技术,为谷子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前春耕‘锄头不停歇’,现在是‘农机不停歇’。”“山地用上小农机,耕种、施肥都省时省力。”在泊立村的一块谷田里,一台小型播种机来回穿梭。覆膜、下种一次呵成。“这种机械化程度高,一天可种四五十亩,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更可抓住近期墒情好的时机,确保出苗率的提高。”建清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常建清介绍到。紧盯农时,农机生产助力沁州黄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覆膜播种一体化模式

对于墒情好的地块,选择覆膜播种模式,对墒情不太好的地块,选择传统的种植模式。根据不同地块和土壤气候等实际状况,选择覆膜和传统两种播种方式,这样就可保证每块谷地都可做到苗全苗齐。“苗出三分收”,这是当地群众多年来总结出的种谷经验,由此也可以看出,保证出苗率是确保沁州黄丰产的中之重。

镇党委政府政策扶持 助力沁州黄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沁州黄产业发展,沁州黄镇出台了多项措施加以扶持。规模发展,种植面积连创新高。2024年,全镇沁州黄谷子种植面积预期目标将达到1.53万亩,其中,有机谷子种植面积要突破6000亩,这就沁州黄镇成立以来向四连增进发。

装备保障,持续抓实农机配备。在县级配备的31台精量播种机的基础上,依托金谷农业平台再向14个谷子连片种植村发放14台穴播机,满足谷农生产需求,为春耕夏种生产提速提效提供保障。

科技加持,多措并举保墒稳产,在上年度660亩谷子冬播试点成功的基础上,今年种植了2000亩冬播、早春播谷子;延续惠农政策,每亩补贴500元用于有机肥、专用地膜购置和播种;持续关注气候变化,鼓励群众铺设滴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谷农查看机播谷种深浅度

深挖资源,创新模式提质增效。坚持向土地要效益,在南凹村建设全生物渗水降解地膜“两年三作”种植示范基地,在冬播或早春播谷子收获后,种植冬小麦+复播大豆,不断提高耕地单位面积产量产值。

迎着夏日,播撒希望。聚集新要素,激发新动能。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插上科技翅膀的沁州黄产业发展不断呈现出新气象。沁州黄镇全力推进夏季农业生产夏种夏管,为全年沁州黄丰收打下坚实基础。(李玉娥、刘鹏、秦超、李旭豪、苏柯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