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技特派员到柑橘基地调研指导。德保县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德保县从服务“三农”着手,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把科技特派团帮扶工作落到产业发展一线,聚焦服务保障、科技推广、产业带动,推动科技特派团资源优势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

2022年以来,国家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团共派出14名特派员,分赴全县12个乡镇和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开展农业产业发展帮扶工作,不断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加快推进德保乡村振兴步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技特派员进行柑橘高接换种技术培训。德保县委宣传部供图

科技焕新柑橘产业“柑”之如饴。近年来,为解决柑橘良种繁育水平低、黄龙病呈蔓延态势难题,国家科技特派团多次为德保县柑橘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开展部省联动“广西石漠化山区优势特色产业体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研究和黄龙病综合防控、关键物候期栽培管理等技术培训,培训种植大户、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户达到1200人次。同时,不断推进数字化果园、智慧橘园建设,在都安乡、龙光乡、燕峒乡打造3个集水肥一体化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柑橘宜机化轻简栽培技术于一体的柑橘生产示范基地,引进青秋脐橙、赣南早脐橙、无核沃柑、金秋沙糖橘、资阳香橙(砧木)等5个柑橘新品,提升农业设施装备生产能力,用科技焕新德保柑橘产业。目前,全县柑橘种植面积11.988万亩,2023年产量达11.3万吨,产值5.08亿元。

科技赋能百香果香飘“出圈”。在德保县都安乡百香果种植地里,科技特派员正在为果农解答百香果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施肥、搭架定植、病虫害防治、百香果花期管理等管理技术向果农进行现场培训。“之前一直担心种不好百香果,经过特派员的培训指导,现在百香果长势越来越好,相信产量一定能提高。”果农黄万新高兴地说

近年来,特派团引导强化德保县高标准粮果结合百香果农业产业示范园创建工作,压实联农带农机制,采取“公司+村集体经济+基地+种植户”的模式,在该县云梯村、凌雷村等建成近千亩种植示范基地,带动6000余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务工就业,带动12个乡镇39个村,种植百香果经营主体36个,种植大户256户。对接帮扶广西德保历远百香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苗繁育中心建成现代化育苗大棚、母本园选育中心、种质资源圃等,形成年总出圃量超1600万株标准无毒苗规模,可满足6万亩以上大田用苗需求;引导种苗繁育中心研究百香果保种与新品种的育种技术研发,自主选育“历农2号”、黑美人、科红12粉等百香果新品种。其中,“历农2号”黄金百香果通过“圳品”认证,为德保百香果产业走向“高端路线”打开了大门。

科技助力德保黑猪好“钱”景。德保黑猪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广西七大地方猪种之一。特派团与县兽医站合作开展规模化猪场非洲猪瘟防控技术攻关,指导开展生物安全建设、非洲猪瘟防控等工作,培育养殖生产管理技术人员120人次,指导生猪养殖企业8家,协助红谷集团成功完成2400头德保黑猪复产工作,并提供5万头商品猪奠定德保黑猪产业基础。

此外,特派团多次深入广西中村食品科技公司,为黑猪产业发展把脉问诊,推动德保黑猪产业一产向二产的转化。在特派团的指导下,中村食品科技公司为产品注册“德保黑猪”品牌商标,利用粤桂资金建设肉制品加工厂,实现加工腌腊制品(腊肉、腊肠)800吨,产值5600万元,延长德保特色农业产业链;二期项目总投资4500万元,目标年产值2.2亿元,税收2000万元以上。目前,该公司可直接提供100个就业岗位,通过“生猪产业化联合体”模式与农户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带动约4000户农户增收,带动城关镇云梯村等12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年增收2-3万元,助推全县乡村农业产业振兴。(岑秀杯 莫超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