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内蒙古等地,生活着这样一群金发碧眼的人:他们是血统上的俄罗斯人,会说俄语,可若是问起他们的国籍,他们就会用中文自豪地说:“我们是中国人!”

他们就是百年前来到中国的白俄罗斯难民,经过一个世纪的融合,他们早就成为了中国的一份子。

那么,当年他们为何来到中国?又是如何在这里定居生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中国俄罗斯族?】———》

1953年,俄罗斯族成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原本是来自白俄罗斯,因为某些原因成为难民,来到我国定居。

当时的他们感念我们的收留之情,尽管才在中国生活了20多年,但是却和当地人互帮互助,成为一段佳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将俄罗斯帝国灿烂辉煌的文化传统带到了中国。白俄难民中不乏知识分子、艺术家和学者,他们在中国传播了俄国文化思想,为中国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白俄难民在中国各地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两国友好交往的见证。哈尔滨、上海、天津等地,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白俄村的痕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作为难民,他们在中国的日子其实并不怎么好过。

刚到中国,白俄难民过着游离于主流社会的生活,语言不通、习俗迥异、经济来源中断,生活环境骤然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举目无亲,身无长物,他们的生活异常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始终背负着异乡人的身份,但白俄难民并未就此止步。他们积极主动融入当地社会,学习中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当地人民和睦相处。

同时,他们凭借曾经所学的技能谋生。白俄难民中,有教师、商人、艺术家等,他们混迹于东北以及上海等地的大城市中,靠自己的双手努力生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尽管他们在外表上看起来还是外国人,但是他们已经能够说流利的中文了,甚至还会说方言,生活习惯上也渐渐和本地人无异。

俄罗斯一直把自己当做西方人,风俗习惯上也是更接近西方。

而且,他们来中国定居的时候,正是值北洋政府执政时期,国家四分五裂,并未稳定,那么他们怎么还会选择来到中国呢?事情还要追溯到一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到中国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了灾难性的打击,国力凋零、民不聊生,社会动荡不安。在战争的硝烟中,布尔什维克党趁虚而入,发动了轰动世界的十月革命。

沙皇政权被推翻,苏维埃政权渐趋巩固。但并非所有人都拥护这场革命,曾经执掌权力的贵族阶层、资产阶级和旧军人被视为"白俄"——反革命分子,在战火纷飞中丧失了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活命,这些人别无选择,只能含泪逃离家园,开启了漂泊的人生。他们曾是权力的代言人,如今却无家可归,形同行尸走肉。

他们首选的避难之地就是欧洲,但是当一大部分白俄难民到达欧洲之后才发现,他们在这里根本不受欢迎,维持生活很是不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他们当中,有一部分来到了中国,本以为很快就会被赶出去,但出乎意料的是,他们不仅没有被赶出去,还受到了当地人的尊重,政府部门的帮助。

那个动荡混乱的年代,对于这些白俄难民来说,中国成为了他们的生存之地,于是有越来越多的白俄难民来到了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接纳他们的原因很简单,其一,中俄两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渊源,而且中俄两国同是共产主义;其二,两国接壤,便于难民进入。

基于这些原因,约有20万白俄难民选择逃往中国,在这里重新开始生活。面对这些可怜人,中国政府没有把他们拒之门外,而是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接纳了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他们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中国的这一百多年里,俄罗斯族人经历了很多曲折。

从最初仅仅是聚居于东北、上海一带的"白俄村",到后来逐步扩散各地,他们都在努力寻找自己的出路。期间也经历过国籍被剥夺、遭到歧视等困难。但他们用勤劳和坚韧征服了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白俄难民最终在东北及上海等地安家落户。他们在大城市里建立了自己的社区,保留了俄国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与当地居民和谐相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感念我们的收留之情,对中国作出了贡献。俄罗斯族人对中国文化传播、经济发展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他们把俄罗斯文化带到中国,为中国增添异域风情;在东北地区从事贸易等,推动了当地发展;他们留下的建筑等成为两国文化交流的见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是中国人!?】———》

一个世纪过去,白俄难民的后代们已经完全融入到中国社会的主流当中,过着祖先无法想象的幸福生活。然而,对于中国这片护佑他们的土地,他们心存无限的感激。

在他们心中,中国已不再是陌生的异国他乡,而是自己的家园。这里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饱含着他们祖先的足迹;这里有包容的社会环境,让他们拥有平等的机会;这里有温暖的人情味,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当被问及从何而来时,白俄后裔自豪地回答:"我是中国人!"虽然肤色与众不同,但热爱中华的赤子之心却是分毫不减。

如今,俄罗斯族已成为中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人口虽然不多但却极具活力。

在中俄友好的大背景下,相信俄罗斯族一定能更好地融入中华民族,同时在文化传承方面发挥独特作用,为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贡献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他们汲取了中俄两国文化的精华,延续着双方的优秀传统,用行动诠释着民族大团结的意义。

百年前,白俄难民之所以被迫逃往他乡,是由于战乱频仍、政权更迭的动荡时局。然而,正是这一段特殊的历史经历,推动了中俄文化的深层交流和相互借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白俄村的建立,到后代完全融入中国社会,我们见证了一段前所未有的文明互鉴。在这个过程中,两国人民都受益良多,双方关系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纵观百年历史长河,我们期待着中俄两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能够实现更加深入的文化互鉴,让多元文明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精彩绽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有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我们的社会才能呈现出绚丽多彩的文化景象。

那份由白俄难民后裔倾情呐喊的"我是中国人"的热爱之情,正是两国人民的心与心相通、血脉相亲的最好诠释。让我们唤醒这份深埋于岁月长河的情怀,与世界分享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参考文献:

中国新闻网-《中国俄罗斯族迎巴斯克节 传承百年华俄后裔文化》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22603964704162316/?channel=&source=search_t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