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24年重症肾脏病与血液净化大会于4月25—28日在西安举行。重症肾脏病学是融合了肾脏病学专业和重症医学专业的新型交叉学科,是肾脏病学重要的亚专科。本次大会以重症肾脏病与血液净化为主题,邀请我国肾脏病与血液净化领域著名专家学者以及优秀青年医学工作者开展了精彩的学术交流。

大会报告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会报告现场
陈香美院士做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香美院士做报告

发展新质生产力 提高血液净化治疗水平

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病医学部陈香美院士做了题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血液净化治疗水平”的大会报告。陈香美院士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血液净化器械产业链上游主要为生产血液净化设备和耗材的关键零部件、原材料、生产设备等,其中绝大部分可国产化,对外依赖较高且需求较大的主要为制作透析器的透析膜材料。目前,血液净化中壁垒最高的血液净化设备和透析器还是以外国品牌为主,国产占比相对较低,而壁垒较低的血液净化管路、透析粉等耗材已基本实现国产化。如今针对尿毒症患者、战创伤及灾害医学和突发应急事件救援血液净化治疗的重大需求,我国血液净化生产力在常规设备、远程医疗、多器官支持、未来发展等领域还存在发展瓶颈,因此需要着重的发展方向有人机交互智能化血液透析机研发、便携及植入式血液净化装置技术研究、远程智能化自动腹膜透析机器人研发、复合多功能的血液净化透析器/滤器创研、重要器官多维高级血液净化生命支持系统关键技术等。

国家肾脏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2010年牵头建立了全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系统(CNRDS),首次明确我国血液净化患者原发病因和诊治状况及其演变,为政府制定尿毒症防治政策提供了原始资料和科学依据。根据CNRDS数据,血液透析患者从2011年的23.6万例增长至2022年的84.4万例。透析龄延长至2022年的53.8个月,提高透析患者平均生存时间60%;乙型或丙型病毒肝炎暴发事件明显降低;血红蛋白平均值由2011年的95 g/L提升至2022年的106.5 g/L。其他指标如血压、骨矿物质代谢以及主要并发症控制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刘志红院士做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志红院士做报告

遗传性肾脏疾病的研究

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刘志红院士做了题为“遗传性肾脏疾病的研究”的报告。

刘志红院士指出,目前发现600多种具有泌尿系统表型的单基因遗传病,多数为罕见病,见于50%的儿童患者和10%的成年患者。应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数据,结合个体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进行荟萃分析,发现人群中慢性肾脏疾病的遗传率为39%。接受肾移植的患儿中,有32.2%检出能导致肾脏疾病的致病基因。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第一批和第二批罕见病目录中,肾脏病相关疾病占40余种,约73%为遗传性疾病。因此,要加强遗传性肾脏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东部战区总医院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对Alport综合征进行了系列的研究。中心借助二代测序、三代测序等技术,对患者的致病基因及突变类型进行序贯的深度挖掘和解析。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抑制剂,主要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是Alport综合征的标准治疗方法。中心对187例中国性染色体显性遗传男性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显示,RAS抑制剂使非截短突变患者终末期肾病(ESRD)的发生推迟16年,使截短突变患者ESRD的发生推迟3年。中心开展的一项纳入7项回顾性研究以及1项随机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未接受ACEI/ARB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ACEI/ARB治疗的患者发生ESRD的风险降低67%;并且ACEI/ARB治疗对不同遗传方式Alport综合征患者均有效。此外,越早进行ACEI/ARB治疗越能有效延迟ESRD发生。

侯凡凡院士做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侯凡凡院士做报告

慢性肾脏病的综合管理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肾内科侯凡凡院士做了题为“慢性肾脏病的综合管理”的大会报告。

侯凡凡院士指出,根据近期国家疾控中心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国家肾脏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合作完成的流行病学调查,2018—2019年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病(CKD)患病人数约8200万例,其中肾功能损伤者180万例。CKD是心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并显著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病、心衰及死亡风险。为CKD患者提供高质量处理的要素包括建立识别早期病变的手段和更新最佳治疗方案、保障医疗和药物资源的可及性以及建立综合健康保健体系。2024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更新了CKD综合处理指南。新指南对CKD诊断和筛查方法的推荐同2021年全球指南,尿蛋白排泄量和eGFR仍然是CKD诊断和风险分层的主要指标。

所有CKD患者都应由医生和患者共同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包括改善生活方式,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器官保护治疗以及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是延缓CKD进展的重要策略。新指南建议伴高血压的成人CKD患者用标准诊室血压测量,在可以耐受的情况下使收缩压靶目标<120 mmHg(1 mmHg=0.133kPa)。我国研究者近期在一项≥40岁高血压人群中完成的开放标签、整群随机研究中证实,由社区保健人员主导的强化降压(靶目标<130/80 mmHg)与常规干预(靶目标<140/90 mmHg)相比,显著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和心血管死亡风险。报告还详细阐述了CKD患者蛋白质、钠摄入管理,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在CKD患者中的应用,以及伴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和具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CKD患者的药物选择。

蔡广研主任委员做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广研主任委员做报告

重症肾脏病学:现状与展望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病医学部蔡广研教授做了题为“重症肾脏病学:现状与展望”的大会报告。

蔡广研主任委员指出,当前急性肾损伤(AKI)发病率升高,增加了患病和死亡风险;ESRD患者年入院率是普通人群的25倍以上,显著增加ICU住院时长和住院死亡风险。这些使得重症肾脏病学的重要性日趋明显。重症肾脏病学在以下领域疾病的诊治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疑难罕见肾脏专科疾病、合并AKI的多器官功能衰竭、重症ESRD、肾移植前后重症管理、以重症肾损伤表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员救治。特殊血液净化治疗、血浆分离吸附、血浆置换、组合式人工肾等,是重症肾脏病经常采用的专科特殊治疗。

以下几个方面,凸显了设置重症肾脏病区(KICU)的必要性:(1)明确复杂肾损伤的病因。(2)动态评估肾功能及肾损伤特征。(3)明确血液净化的启动时机与模式。(4)有助于开展高质量的肾脏替代治疗。(5)改善肾脏预后及延续治疗。KICU设置需要考虑功能场所、条件设施、专科设备、技术操作、特殊用药、人员合作、多学科协作等基本条件,确保医疗安全和质量控制。重症肾脏病医生应与重症医生、影像医生、外科医生、血管通路医生、药剂师、营养师、康复师以及肾内科其他亚专科紧密合作。未来将充分利用大数据、大模型、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重症肾脏病患者病情预测、预警、评估的自动化、精确化和快速化,实现全流程管理,以改善患者及肾脏预后。

(供稿: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