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的盛夏尚未到来,我国部分地区就迎来了37°C的高温。而正处于热季的东南亚,更是极端高温天气频发,各大城市平均气温都超过了去年同期水平,甚至一度达到48°C。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所周知,外界能够记录到的温度和人的体感温度是不一样的,如果外面是37°C,体感温度大概能达到45°C左右。可想而知,人长期暴露在48°C的环境下,会有多热。

事实上,东南亚各国已经通报了多起高温致死病例了。过去一个月,泰国有30人在高温下中暑而死。截止到上月13日,马来西亚有45人死于高温。这还是记录在案的,算上那些没被统计上的,死亡人数只会更多。

就连新加坡这样的沿海国家,也发布了高温预警。此前,该国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天出现在去年5月,当时室外最高气温为37°C。

需要注意的是,高温致死不一定指的是中暑而亡,还有可能是引发登革热、热射病等与高温相关的疾病,最后因并发症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天气太热,学校拥挤又没有空调,菲律宾在4月最后两天还取消了线下课程,让学生们自行在家学习。前不久,教育部曾收到多起学生和教师因高温而中暑和昏厥的报告,实在是担不起这个责。

热浪也给电力供应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在菲律宾吕宋岛,发电厂一度关闭了13家,生产活动也因此受到很大影响。要知道,吕宋岛在菲律宾经济产出的占比高达3/4,停电必然会造成损失。

高温对农业的影响更是不用多说,由于干旱少雨,泰国不得不以热浪冲击为由下调了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在该国中部的华富里府,水库的平均蓄水量仅剩17%,部分湖泊甚至已经干涸,连湖底都露出来了。

作为世界上最容易受到高温影响的国家之一,印度承受的压力比其他邻国要高得多,今年尤为严重,因为印度人还要顶着四十多度的高温去参加投票选举,有些偏远地区的投票站需要跋山涉水才能抵达,难度不比户外越野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应对热浪冲击,印度有些邦政府呼吁民众补充水分,非必要尽量避免在高温天气出行。当地教育局还专门为学生设置了“喝水铃”,铃声一响就开始喝水,尽量减少高温失水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

多喝水确实是性价比较高的避暑办法,但并不包括非沿海地区的印度民众,比如班加罗尔。外界对班加罗尔的第一印象,大多是“印度硅谷”“IT之城”,但现在恐怕要改成“缺水之城”了。

每天早上9点,当地居民就已经排起长队,提着水桶等待水罐车的到来了。由于男人们要出门务工,前来打水的大多是女人,她们每人都要提好几个大水桶,全都装满才能回家,这对她们来说显然不是个轻松的工作。

班加罗尔普通居民的月收入大概是6000-8000卢比,折合人民币不到700元。这点钱平时应付生活开支也很紧张,现在还要拿出一半用来买水。是的,你没听错,不是拿出一半来吃饭租房,而是拿出一半来买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些月入过万的IT精英也没能躲过这场缺水危机,因为AI也是需要水的。以当下最火的ChatGPT为例,机器人每回答20-50个问题,就需要消耗500毫升水来冷却服务器。

知名科技公司戴尔的一位匿名高层管理人员透露,他的团队不得不牺牲每天的开会时间去追水罐车,尽管水罐车的水很贵,但依然是限量供应的,去的晚了就买不到了。财大气粗如微软,也不得不使用自来水曝气机来控制水流,以减少浪费。

这还算好的,现在网上已经有声音建议班加罗尔政府和当地IT公司为员工提供居家办公了,这样很多人就可以远程办公,减少班加罗尔的人口压力,供水压力自然也就变小了,等到缺水危机解决了再让他们回来。

数据显示,班加罗尔目前共有近1400万居民,每天至少要提供20亿升水才能满足他们的用水需求,而这里又是出了名的降水少,“水位低到令人绝望”,有些井已经钻到地下457米的深度了,还是一滴水都没有,而这样的井一共有6900口,占当地水井总数近一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在东南亚最热的季节快要过去了,但接下来就轮到北半球接受“炙烤”了。别的话就不多说了,大家各自保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