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贾母欲将林黛玉嫁予何人?

此为《红楼梦》中一重要线索之一。宝黛钗三人婚事,皆为小说之主要线索,彼此情感交错,每人又有独立线索。

今论宝钗,则以其线索最为显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玉良姻,系将宝钗与宝玉情感纠缠之线索。

但实则宝钗尚有另一婚姻线索:

除了聘选宫廷嫔妃外,所有出身仕宦或名门之女,均可登记入册,以备选拔供公主郡主陪读,或担任贤良才女之职责。

薛宝钗一直处于备选之列,不论她参与选秀是为嫔妃还是陪读,只要被排除在外之前,她都无法结婚。

这种选拔活动与薛宝钗的婚姻关系密切,是其婚姻线索之一。

男主角认为贾宝玉的婚姻线索也相当明显。一方面,与薛宝钗的金玉良姻是现实生活中的线索;另一方面,与林妹妹的木石姻缘则是幻境中宿命的线索。

这两条线索时常交织并扭曲,为主角的宿命带来悲剧……

然而,这引出了一个问题:林黛玉的情感及婚姻线索又是如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木石姻缘是林黛玉的主要感情线索,但她的感情线还有其他方面吗?

阅读者若深入挖掘小说细节,会发现林黛玉的情感线索并非单一。

她被称为潇湘妃子,这雅号暗示了她的高贵与尊重。

另外,有一段林黛玉对贾宝玉的话:“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叫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王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这段话暗示了林黛玉对宝玉的深厚感情。

还有一品妃子的谶语,也暗示了林黛玉可能会与一个非常贵重的男子有所牵连。

然而,我并不认为林黛玉最终会与那个男子结合,因为她一直以来都是纯洁的。

这带来了第二个问题:既然宝玉是男主角,为何还有其他人敢与他争夺林黛玉的感情?

实际上,林黛玉的婚姻安排权完全掌握在贾母手中。只要贾母不干预,就没有其他男子能与林黛玉结缘。

换言之,如果有第二个男子出现在林黛玉身边,那就意味着贾母已经默许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引出了第三个问题:贾母究竟如何安排林黛玉的婚事?

毕竟,宝钗和黛玉的青梅竹马情谊都是贾母一手促成的。

若以林黛玉的年龄往后推算,她至少已在荣国府居住了十年以上,因此她的实际年龄应该比常人所知的小。

在抄检大观园的那一年,林黛玉已经17岁,这意味着她在荣国府已居住了10多年。

贾母为何未安排宝黛订婚已有十多年?

很多读者倾向于以贾宝玉的角度来解读,认为荣国府内部,尤其是贾母和王夫人之间,为了确定宝玉的妻子而发生了激烈的争斗,这导致宝钗黛三人都未能定下婚事。

然而,若换个角度来看,从林黛玉的视角出发,我们或许能更好地理解为何贾母未与贾宝玉安排婚事。

贾母之所以未安排宝黛订婚,可能是因为她对黛玉的深爱。实际上,贾宝玉或许只是作为黛玉的备胎存在。只有在荣国府有危难,而宝玉能够凭借自身才华挽回局势的情况下,他才有机会迎娶黛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荣国府陷入困境,而宝玉无法挽救,那么黛玉很可能会被嫁给别人。

为什么呢?

毫无疑问,黛玉是贾母唯一的亲生外孙女。而宝玉,只不过是贾母捧在手心的凤凰,他的真正身份仅限于贾母的孙子。

在情感上,亲生外孙女和孙子之间,贾母的取舍应该是显而易见的。

一.茫茫荣国府,谜雾重重。

一些红学家提出了一个观点,即《红楼梦》中的人物有着现实生活中的原型,而贾母的原型只有一个亲生女儿,即小说中的贾敏。

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那么贾政一家呢?

红学家们也给出了答案,认为贾政一家是过继来的。

这意味着林黛玉是贾母的血缘亲外孙女,而贾宝玉只不过是贾母的过继孙子。

我赞同这个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呢?

这一观点得到了林黛玉抛父进京的复杂过程的支持。林黛玉进入贾府的过程中,处处透露着礼仪上的不正常之处,这难道您没有注意到吗?

而虚伪的礼仪,通常是豪门公府最注重的事情。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些不正常之处,因为这些地方都是可以证明贾政一家是过继的论据。

令人奇怪的是,作者对于荣国府的介绍居然是以林黛玉的视角展开的。作为读者,您觉得这不奇怪吗?

通常情况下,作者对环境的描写都是以主角的视角为主。

当作者以林黛玉的视角来介绍荣国府时,几乎间接地承认了林黛玉是荣国府真正的女主人。

接下来,让我们继续往下看。刚刚进入荣国府的林黛玉所遇到的事情都是不正常的。

她只见几个三等仆妇前来迎接,这在豪门公府来说是非常不寻常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违反荣国府的规矩完全不合适。例如,袭人成为准姨娘后返回娘家,荣国府都会派遣更高级别的陪侍。与袭人回娘家的同行者中,不仅有王夫人的陪房,还有备受尊敬的仆妇周瑞家的代表。

林黛玉是荣国府的表姑娘。她初次进入荣国府时并不是一位孤苦女子。即使荣国府对林黛玉不感兴趣,也会尊重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

林如海是探花郎,是巡盐御史,是真正的天子近臣,备受皇帝信任。

迎接林黛玉的人只是荣国府的三等仆妇,这是何等不合礼数?

我没有说荣国府应该派豪门贵妇来迎接林黛玉,但按照正常礼仪,荣国府至少应该派遣周瑞家的那一级别的仆妇,甚至可以是更高级别的,比如林之孝家的代表,以示对林如海的尊重。

可惜许多读者都忽略了一个如此重要的细节...

继续往下看,当林黛玉下了轿子,走进贾母荣庆堂院子后,迎接她的礼数更是不正常。

在台矶上,坐着几个穿着鲜艳服装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忙着笑着迎上前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着您呢,真是巧,您正好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何只有贾母房里的几个丫鬟来迎接林黛玉呢?

这一细节被许多读者所忽视。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当薛宝钗一家进入荣国府时,荣国府是如何接待的。

家人传报:“姨太太带着哥儿姐儿,全家进京,正在门外下车。”王夫人听后高兴地带着儿媳、女儿等人,迎出大厅,将薛姨妈一行人接了进去。

当薛姨妈带着一双儿女进入荣国府时,王夫人亲自前来接待,即便这种接待只是在大厅迎接象征性的表示一下。

同样的场景也可以应用在林黛玉身上。林黛玉初次进入荣国府时,按照礼数,身为长辈的贾母、邢王二夫人可以不必亲自前来迎接,但是林黛玉的同辈李纨和王熙凤至少应该假装匆忙从贾母的房里出来迎接一下林黛玉。

然而,这种情况并未出现。尽管当时李纨就在贾母的正房里,但王熙凤呢?

令人意外的是,王熙凤不在场。作为当家少奶奶,即使不是为了迎接林黛玉,当贾母和邢王二夫人都在正房里的时候,她也应该在旁边服侍才对。

然而,王熙凤却迟到了。这样的行为实在是太反常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熙凤这位当家少奶奶,在林黛玉面前似乎显得威风大减。

林黛玉拜见贾母的过程相对正常,暂且不表。

然而,更加反常的情节在林黛玉拜见大舅舅时出现了。

从西角门出来,穿过荣府正门,进入一扇油漆斑驳的大门,来到仪门前方下车。随后众小厮退出,车帘方才放下,邢夫人搀着黛玉的手,进入院中。黛玉看着四周的房屋院落,确定这必定是荣府中的花园分区。

根据小说的描述,贾赦是第二代荣国公贾代善的嫡长子,作为官员,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林黛玉的大舅舅,贾母的嫡长子贾赦,理所当然应该居住在荣禧堂建筑群中,至少应该住得很近。

最正常的情况是,贾母住在荣禧堂的小正房,贾赦陪着贾母住在附近。

然而,荣国府并没有呈现这种正常状态。当邢夫人带着林黛玉穿过荣国府正门时,作者已经明确暗示荣国府内的亲属关系并不正常。

情节继续发展,贾母竟然住在荣庆堂,而贾赦一家则居住在荣国府另一个院落里,那么荣禧堂建筑群又有谁在居住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答案是贾政一家。

原来王夫人常常在宴息时坐在这个正室,但她并不居住于此,而是居住在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内。因此,老嬷嬷引领黛玉进入东房门。

这是为什么?凭什么?

凭借贾母的偏爱是无法解释贾政一家可以住在荣禧堂的,因为荣禧堂是荣国府百年荣耀的象征,只有荣国府的继承人才有资格住在这里。

然而,荣国府的继承人并非由贾母单方面指定,而是由封建制度规定的。

这种不正常的状态只有一种可能可以解释,那就是贾政一家是贾母过继来的子嗣。

这意味着,王夫人对于带着荣国府正统血脉的林黛玉怀有极深的忌惮。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李纨完全不敢出来迎接林黛玉;为什么王熙凤故意避开初次见林黛玉的时机;为什么没有体面的仆妇出面迎接林黛玉。

她们害怕的是什么?她们害怕王夫人会给她们穿小鞋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意味着,这一家子的婚姻状态都不会正常。

贾政作为过继而来的子嗣,在没有血缘关系的情况下,他的婚姻只会成为贾母联姻的工具。

因此,贾政娶了王夫人。

那么,贾政是什么样的人呢?

实际上,贾政就是一个老宝玉,他非常注重灵性,重视婚姻中双方思想的共鸣。

贾政喜欢谈论诗画,追求高雅审美。一个正常的母亲,会在书香门第中为这样的儿子选择配偶。

然而,王家的家风又是怎样的呢?

王家一直秉承着典型的武将属性,他们并不重视文化修养,而是倾向于急功近利、鲁莽直接。

王夫人、薛姨妈和王熙凤的本质都具有相似之处。

贾政和王夫人之间从未有过真正的沟通,他们是一对不合拍的夫妻,彼此互相看不上对方。

贾政看不惯王夫人的愚蠢和莽撞;而王夫人则嫌弃贾政的无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呢?

他们对下一代,即宝玉的婚事十分关注,他们想要避免自己的悲剧。

但是,贾政和王夫人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这注定了他们在选择儿媳妇的方式上也会大相径庭。

表面上,贾宝玉的婚事自然应由贾政做主。

但实际上,由于贾母一直抚养着贾宝玉,在宝玉的婚事上,贾政不敢独断独行,必须与贾母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而王夫人呢?

她的丈夫不爱她;她的儿子也不是她亲手抚养长大的,与她的关系也不是亲密的。

王夫人追求的是什么?

她只能追求极致的权力。

王夫人真的对薛宝钗感兴趣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否定。一个正常的母亲在为亲生儿子选择妻子时,标准不可能低于为侄子选择妻子。

王夫人为何要为贾琏选一个来自豪门的王熙凤,而不是为自己的儿子选择一个有杀人犯嫌疑的薛宝钗呢?

这完全不合逻辑。

事出反常必有妖,王夫人并非真正看重薛宝钗,而是绝不允许宝黛玉联姻,这更是林黛玉与贾母有直系血缘的间接证据。

林黛玉拥有荣国府真正的血脉,一旦贾宝玉娶了林黛玉,她立刻就会成为荣国府公认的当家少奶奶,得到绝大部分仆人的支持,那时王夫人又算得了什么?

贾母高高在上,林黛玉则成为了荣国府的未来。王夫人完全被架空。

尽管王夫人只有五十多岁,她无法控制丈夫,如果失去了权力的掌控,她在荣国府就一无所有……

在这种情况下,王夫人利用可怜的宝钗,打压林黛玉,以确保自己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贾母却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反应,为什么?

一般情况下,贾母和王夫人之间应该展开激烈的争斗,贾母自然会为黛玉的婚姻努力保驾护航。

然而,王夫人和读者都误解了情况,贾母实际上占据了优势,她在等待宝黛成熟。如果宝玉配得上林黛玉,他才有机会迎娶她,从而继承荣国府的荣耀和贾母的遗产。

如果情况不同,贾母有能力推动宝玉的兴盛,也有能力将他打败。

贾宝玉是个次子,如果没有贾母的护持,他什么都不是。

贾宝玉需要贾母的庇护,更需要贾母私产中最重要的人脉支持……

然而,王夫人从未真正理解这一点。

为何贾宝玉和林黛玉一直没有订婚?

因为贾母已经能预见荣国府的未来。如果荣国府衰落,贾母首要考虑的是保护林黛玉,她不姓贾而是姓林,依然可以拥有幸福的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那个时候,贾宝玉已经被放弃。

二.黛玉的婚事,贾宝玉是托底儿的

贾宝玉身上的主角光环十分耀眼,许多读者都在探讨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人究竟谁更适合成为他的妻子。

然而,或许可以换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贾母一直在等待考验的并不是林黛玉,而是贾宝玉。

林黛玉作为贾母唯一的血缘外孙女,不管她表现得如何,都会得到贾母充分的关爱。这是与生俱来的亲情,不是贾宝玉这个外孙可以比拟的。

面对这位年轻的外孙,贾母一直都在设定各种考验,甚至不肯订下他的婚事。值得一提的是,在荣国府最热闹的时候,大观园那一年,贾宝玉已经成年,年纪也不小了。

其实,有人曾经向贾宝玉提起过婚事。薛姨妈曾说过这样的话:

“宝钗曾听母亲提及王夫人曾表示‘金锁是和尚给的,待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因此一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张道士也曾这样说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些日子我在某家见到一个十五岁的小姐,容貌颇为出众。我想着少爷也应该考虑一下亲事了。”

这时的贾宝玉只有13岁,就有人替他提起了婚事。但等到他18岁,却依然没有着落,贾母究竟在考虑什么呢?

在那段时间,贾母的心已经倾向了某个方向,她偏爱林黛玉,一直留着宝玉与黛玉有所关联,同时留意各种机会让黛玉的生活更为稳定。

只有黛玉才能够让贾母全心全意地考虑。

林黛玉初入荣国府时已是七八岁,但她却从未见过贾母,这是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