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30岁的陆小曼,抱着墓碑放声大哭。突然,她身后传来一个平静的声音:“天色已晚,陆小姐节哀。”她扭头一看,只见1个少妇牵着儿子,正严肃地看着她。她连忙挣扎着爬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少妇,就是张幼仪,她正牵着儿子阿欢,严肃地盯着陆小曼

这个墓碑的主人,是民国才子徐志摩。

他是陆小曼的丈夫,也是张幼仪的前夫,更是阿欢的父亲。

只是,他已经去世了2年。

徐志摩在世时,将陆小曼宠到了天上,无论陆小曼想要什么,他都努力满足,哪怕身兼数十种职务,也要给陆小曼买最新款的鞋子。

陆小曼吸食鸦片,还和别的男人同时躺在炕上。

周围风言风语不断,徐志摩却亲自写文,谈论男女之间的纯洁感情,力挺妻子的清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可惜,徐志摩因为舍不得买飞机票,乘坐了免费货机往返北京上海两地,最终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而在他死后,陆小曼痛不欲生,幡然醒悟,却已经无法挽回。

其实,最早的陆小曼,并不任性。

12岁之前,陆小曼也很任性,做了很多出格的事,最后,她的父亲甩了她一个耳光,她就变了,开始举止稳重,言谈大方,努力读书,成为“北京城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然而,遇到徐志摩后,因为被无条件宠溺,她又变得无理取闹起来。

在徐志摩的墓前,陆小曼痛哭:“你太溺爱我了为什么不像我父亲一样打我一个巴掌,而要用生命的代价,来赎回我的灵魂?”

她不甘心,可一切都无济于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次来看徐志摩,陆小曼还带来了全新修订的《志摩全集》。

在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就开始整理他的书稿,而徐志摩在世时,她连动笔帮丈夫写个序言,都嫌累。

在陆小曼痛哭的同时,她的身后,悄悄走来了一对母子。

张幼仪和阿欢。

张幼仪是徐志摩的原配夫人,她为他生了2个儿子,却被徐志摩抛在了语言不通的异国他乡,仍由她自生自灭。

徐志摩是浪漫多情的诗人。

他对陆小曼有多无条件容忍,对张幼仪就有多无条件厌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不喜欢包办婚姻,所以徐志摩努力抗争,根本不愿意看到张幼仪身上的优点。

其实,张幼仪也是大户人家的女儿,在嫁给徐志摩之前,也在新式中学读书。

只是,她本质上是务实的,所以,她没有徐志摩、陆小曼那种不顾退路的抗争。

而在徐志摩眼中,这就是呆板,就是土气。

然而,最终为徐志摩绵延子嗣的,是张幼仪;徐志摩去世后,代替他继续供养陆小曼的,也是张幼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3年,张幼仪33岁,她牵着儿子阿欢来给徐志摩上坟,意外遇见了陆小曼。

看着她失声痛哭,张幼仪忍不住出言提醒。

陆小曼见了,挣扎着爬起来给她见礼,然后,她从内衣中掏出一只金色的钢笔,递给阿欢,说:“这是你爹爹生前最爱的东西,他用它写了很多优美的诗篇和文章,我把它贴身保存,准备留作终身纪念,现在它是你的了,你要好好珍藏。”

小阿欢没有说话,但他接过钢笔,紧紧捏在手里。

此后,陆小曼对张幼仪自嘲地笑了:“幼仪大姐,我没有为徐家生下一儿半女,志摩就只有这一条根了,把孩子养大成人,就全仰仗你了。”

张幼仪是个心软的人。

她忍不住对陆小曼说:“跟我回家吧,儿媳妇到了婆家门口,总不能不进门。”

可陆小曼摇摇头,她对着徐志摩老家的方向,跪下磕了三个头。

然后,她哀戚地说:“公爹一定恨死我了,婆母过世的时候,志摩和他那么争,他也不愿意让我去婆母老人家灵前磕头。我就在这里给他老人家磕头请安吧。”

说着,陆小曼又落下泪来,但磕完头后,她就转身离开了。

张幼仪看着她远去的背影,抿抿唇,没有再开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徐志摩死后,徐志摩的父亲,也就是陆小曼的公爹,一直每个月往她的账户里打300元的供养费。

哪怕后来陆小曼和翁瑞午同居,这笔钱也没有断。

因此,徐志摩的父亲虽然不喜欢陆小曼这个儿媳,可他做的事,却还是受得起陆小曼磕的头。

而徐志摩的父亲去世后,张幼仪就开始接替老人家,每个月给陆小曼的账户打300元。

作为前妻,张幼仪没有这个义务,但她认为,儿子阿欢对陆小曼有供养义务。

当年,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后,就要求阿欢称呼陆小曼为继母。

既然是继母,那么阿欢就有供养继母的责任。

只是,后来张幼仪离开了大陆,没办法再给陆小曼汇款,这笔钱才作罢。

从这个角度来看,陆小曼的命真的好,她一直被很多人宠着,若是能再懂得珍惜一点,或许就能过得更好。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