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汉末名将皇甫嵩,是那个动荡年代中的一颗耀眼明星,他拥有挽救汉室的才华与勇气。然而,命运似乎与他开了一个玩笑,给了他三次改写历史的机会,却一次次与成功失之交臂。

这究竟是天意弄人,还是他自己的抉择失误?每一次错失的背后,都隐藏着怎样的复杂原因和惊心动魄的故事?历史的齿轮在他面前缓缓转动,却最终与他擦肩而过。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令这位威震天下的战神难以挺身而出,扶持汉祚?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位三次错失王途的传奇军神的悲剧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末将门出,少年将进酒——皇甫嵩的家世与早年经历

出生在将门世家的皇甫嵩,从小便展露出非凡的才能。祖父皇甫节曾任雁门郡太守,威震北方,深受士卒敬重;叔父皇甫规更是凉州三杰之一,在西羌战争中屡立战功,被誉为"凉州铁骑"。这样的家世,注定了皇甫嵩日后在武场上的成就。

少年皇甫嵩骁勇善战,骑射百步,无所不精。他通过察举考试,先后担任郎中、县令等要职,声望日隆。连当时的太尉陈蕃和大将军窦武,都主动相邀他出仕,可见他在朝廷内的地位。

但这位少年英雄却谦逊有度,婉拒了两人的邀请,避免卷入当时的党争漩涡。这一举动,不但令他成为公认的正直之士,也为日后的政治生涯铺平了道路。或许,如果当年他果断接受两位大佬的邀请,未来的他,会不会成为另一个王允、曹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巾起义爆发,战神崛起——皇甫嵩平定黄巾之乱

公元184年,席卷大半个东汉的黄巾农民起义,令汉灵帝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皇甫嵩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被汉灵帝亲自征召,与卢植、朱儁等人一同出任中郎将,前往平定这场翻云覆雨的起义。

在颍川、广宗等地的激烈战斗中,皇甫嵩先后消灭了张角麾下的波才、张宝、张梁等重要将领,大显神威。他不仅善用战术,更擅长鼓舞士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诗人赞道:"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皇甫兮复安居。"可见他在军中威望之高,被誉为"汉末三杰"之首。

最终,皇甫嵩等人合力平定了席卷大半个东汉的黄巾之乱,挽救了汉室危局。这位英勇善战的将领,也由此一举成为汉灵帝的心腹重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犯上作乱,其恶如崩——皇甫嵩与董卓的恩怨纠葛

功成身退的皇甫嵩,本应获得更高的爵位和军权。但他遭遇了一个出乎意料的阻碍 - 十常侍的猜忌和打压。其中,张让和赵忠两人尤为嫉恨皇甫嵩这位威震天下的大将。

他们竟然要求这位英雄每年进贡五千万!而当皇甫嵩坚决不从时,两人便开始在汉灵帝耳边诽谤,说他"久战无功,耗费钱粮"。结果,皇甫嵩不仅未获应有的封赏,反而被剥夺了左车骑将军的职位,还减少了六千户的封地。

这位东汉最后的战神,就这样委屈地被拉下马来。但就在此时,另一个对手悄然崛起——董卓。公元191年,凉州发生叛乱,皇甫嵩再次被任命为左将军,率军讨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董卓竟然被派往皇甫嵩的麾下。两人在战略上产生了分歧:皇甫嵩主张耗敌而动,董卓则主张直接进攻。经过一番论辩,皇甫嵩的谋略最终得逞,取得了胜利。

但董卓内心的嫉妒和怨恨,却从此埋下了祸根。当汉灵帝驾崩后,董卓便趁机扑灭了皇甫嵩的最后一个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夺权倾覆,不知来者——皇甫嵩错失统一江山的良机

公元194年,汉灵帝驾崩,天下大乱。此时的皇甫嵩,手握三万精锐,已是当时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正值大将军何进对董卓不满,这无疑是皇甫嵩一统中原的大好时机。

只要他能果断行动,收复中原,重建汉室,定能成为开国元勋,与诸葛亮、曹操等人并列史册。可惜的是,皇甫嵩却没有抓住这个天赐良机。当他的亲信建议以灵帝之名讨伐董卓时,皇甫嵩拒绝了。他认为"禀命则不威,专命则不孝",要求先上书朝廷,公开指控董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无疑是一种极其谨慎和保守的做法。结果,朝廷无力制止董卓,皇甫嵩也再次错过了统一天下的机会。此后,董卓甚至主动召唤皇甫嵩入京做"城门校尉"。而皇甫嵩,仍然恪尽臣道,不敢违抗。

或许,如果皇甫嵩当时能够果断行动,不受名节所累,直接击败董卓,重建汉室,他或许就能成为东汉的开国功臣,与曹操、诸葛亮等人并称霸业。但可惜的是,这位威震天下的大将,依然选择了最为保守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的挣扎,又是一次错失 ——皇甫嵩最后的机会

董卓得势后,皇甫嵩的地位也随之不断下降。终于在长安城,皇甫嵩遭到董卓的羞辱,被强迫下跪。这位曾经威震天下的大将,就这样被迫承受人生最大的耻辱。

不过,命运似乎还给皇甫嵩留下了最后一次翻身的机会。当董卓被暗杀后,大将军何进派遣皇甫嵩前去平定董卓家族。此时,皇甫嵩手下还有三万精锐,加之当时的王允、袁绍等诸侯也有消灭董卓的意愿,只要皇甫嵩能够果断出手,定能收复中原,继续汉室江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令人失望的是,皇甫嵩再次表现出了他的谨慎和犹豫。王允建议让他出面安抚董卓余部,但皇甫嵩却坚持要屠杀董卓一家,并不愿意去拉拢敌军。

结果,在之后李傕、郭汜再次攻入长安时,皇甫嵩已经失去了所有兵权,再也无法主导局势。这位曾一度风光无两的大将,就这样错过了数次改写历史的机会,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汉室覆灭,成为一个遗憾的传奇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历史的车轮,往往只眷顾那些能够把握住时机的人。作为东汉末年最后的一位杰出军事统帅,皇甫嵩身具雄才大略,却偏偏缺乏统筹全局的政治眼光和决断力。

他虽然数次挽救了汉室危局,却无法抓住扭转乾坤的机会,最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爱的王朝一步步走向灭亡。

或许,如果皇甫嵩能够摒弃臣子的骄矜,勇于担当鞠躬尽瘁,东汉的历史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模样?这位伟大将领的遗憾人生,至今仍令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