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调试驱鸟声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救“触网”小鸟。

晴空万里,伴随着轰鸣声,一架架飞机滑行在跑道上,起飞或降落。太原机场,有一群人时刻在幕后默默保障着飞行安全。他们是驱鸟员,所关注的并非南来北往的旅客,而是空中的飞鸟。这个职业,鲜为人知,却责任重大。5月18日,记者获准进入机场飞行区管理部,感受驱鸟员的日常。

“神秘”的职业

驱鸟员,整天与鸟“打交道”,远离候机楼,见不到旅客,所以略显神秘。

为何要驱鸟?一只小鸟能对庞大的飞机造成多大损伤?同行的山西航产集团工作人员,给出了答案。

“体形小、重量轻的鸟类,能把‘钢筋铁骨’的飞机撞坏!”这位工作人员介绍,驱鸟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根据动量定理,一只500克的鸟与时速370公里的飞机相撞,会产生3吨的冲击力,就像一颗“炮弹”打在飞机上。这个力量,很有可能击碎高速飞行中飞机的风挡玻璃,损坏引擎叶轮,导致飞行员无法有效控制飞机,甚至酿成重大事故。

民航业曾有统计,鸟击事故,大部分发生在飞机起降时。因此,有必要专门安排人员,在跑道周边不间断巡视,及时赶走飞鸟,确保起降航班的绝对安全。目前,太原机场有2个班组共24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驱鸟。

鸟类近60种

航班起飞的短暂间隙,飞行区一片宁静。一只只不速之客从远处飞来,落到草地上。

“咚、咚”,突然间,清脆的声音划破了沉寂,瞬间雀影翻飞,仓皇“逃离”……这样的情景,每天会上演。发出声响的,是驱鸟煤气炮。说是“炮”,却毫无杀伤力,主要是进行声音恐吓。

“机场区域相对空旷;飞行区生长着大面积的野生杂草;附近有防洪蓄水池;靠近晋阳湖、汾河等生态景区。”太原机场飞行区管理部生态综合治理室的副主管蔡秀敏表示,这几个因素,再加上山西处于中部候鸟迁徙通道上,“常住”或“经停”的鸟类特别多。在太原机场范围内,已观察到的鸟种有喜鹊、环颈雉、阿穆尔隼、长耳鸮、斑鸠等近60种。每年4月至10月,鸟类活动最频繁,也是驱鸟员最为忙碌的时间段。

“劝退”不伤害

“咕嘎嘎……”一声声特殊的鸟叫响彻天空,听上去很“凄惨”。闻声,几只准备落地的小鸟转身飞离。

“为了赶走鸟,又不能伤害鸟,我们想尽办法,实现了声光结合、远近结合、从地面到高空的立体式综合驱鸟。”蔡秀敏指着地上的“大喇叭”说:“这是驱鸟声波,可以循环播放上百种高频波段声音。如炮声、枪声、鸟类的悲鸣声,或鸟类天敌的鸣叫声。比如老鹰的鸣叫声,麻雀、小白腰雨燕等小鸟听到会害怕,必然飞走。”

还有多功能驱鸟车、仿生老鹰、恐怖眼(画有猛禽眼睛图案的风车)等装备。另外,在距离跑道中心线110米以外区域,布设了多层拦鸟网,可以阻拦低空飞过跑道的鸟类。网线质地特殊,对鸟本身不会造成伤害。

正说着,一只小隼,被拦鸟网紧紧缚住,不停地扑打翅膀。她戴上防抓手套,小心翼翼地为其解绑。随后,她捧着小家伙来到空旷处,双臂一挥,放飞了。

切断食物链

煤气炮刚用时,效果明显。可有些鸟来多了,熟悉了这个‘只会大声吓唬的家伙’。胆子大的,还会落到炮上,表达一下‘藐视’。”蔡秀敏笑着说:“鸟的适应能力很强,也很聪明,逐渐学会‘打游击’:你来我走,你走我来。几种驱鸟设备要轮换使用,才能达到效果。而且,随着近年来我市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更多的鸟类涌入。对于驱鸟员来说,既高兴又无奈。”

跑道周边,现有面积为150万平方米的草地,生长了40余种野生杂草。草生虫,有虫就会吸引鸟,这是一个生态链。所以,从根源上改变食物链和鸟类栖息环境,是最有效的。于是,太原机场邀请了山西农业大学的专家,开始尝试生态驱鸟举措。

蔡秀敏介绍,现已开始了草种筛选试验,通过尝试种植结籽少、不引鸟、不生虫的植被,以降低鸟类在机场飞行区内活动的几率。

说起驱鸟员这个职业,她说,虽然有些枯燥和乏味,也不像机长、空姐、空少那样光鲜,“但看着飞机的平安起降,我们内心会充满成就感。”记者 李涛 通讯员 仙博 文/摄

来源:太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