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度:

1、5月第1本;

2、2020年~至今,理财系列共计阅读44本;

3、2024年目前共计已阅读18本(计划52本)。

瞅了一眼上次发读后感的时间,原来已经真的1个月过去了......

这一个月,可真是过去的太快了,而这篇读后感的书籍字数,其实也并不多,仅仅才14W字,是我目前看过的这些书里,算是很薄的那一些了。

刚又看了一眼截止今天已经过去的完整周,嗯,这已经是第20个了,也就是说,我已经落后了2个周即2本书的进度。

没办法,接下来看来要加紧看一些薄的了,赶紧把进度赶上再说。好在,我有很多很多很多书都没看过,所以,薄的书籍也有许多许多许多可以加入我的待看列表。

当然,目前我手上还有2本待看,以及新借来的3本。

话不多说,还是讲一下看这本书的一些感想吧,这本书没有什么摘录,因此,咱们可以直接进入总结性的发言——

首先,我不知该为这样遗留下来的文化艺术瑰宝感到庆幸,还是悲哀。

历史便于我们探究我们的祖先,我们的过去,这当然是很好的事情,可是,从本书里看,这些艺术瑰宝,这幅堪称世界上最长的展开后25公里长的画廊的背后的作者,居然只是那些底层民众的双手创作出来的,是挺让我震惊的。

尤其是,他们的作画环境。

有些需要仰躺,有些需要匍匐,有些要登高架,吃住,也仅在狭窄逼仄的小小窑洞空间里面,吃喝拉撒都极其将就,别说什么娱乐,恐怕连活动的概念都没有。

他们这些画师,就这样画了一个洞又一个洞,直至死亡。

你能想象吗?这些这么伟大的历史宝贝,就是这么被创造出来的,在这样一个监牢一样的、狭窄的、待久甚至可能会逼疯一个人的环境里面。

通过这些背景描述,我感觉,如果我有机会去敦煌的话,我也会用不一样的视角去欣赏那些杰作了。

这,大概就是这一类书籍被创作出来的其中一种意义吧!

其次,通过这本书,我第一次了解到作画也有多种笔法。

我没什么画画的天分和兴趣,所以,我自认为,我是一个这方面的白痴,虽然,我也很欣赏宫崎骏的那些动漫,以及近两年崛起的一些上了大荧幕的国漫作品。

好的动漫作品,真的很养心,比如,我爱看的这样一些动漫——

《龙猫》、《哈尔的移动城堡》、《悬崖上的金鱼姬》、《起风了》、《岁月的童话》、《大鱼海棠》、白蛇青蛇、《你的名字》等等。

每次我看这些动漫的时候,都感觉自己的心是很平静、很祥和的,哪怕已经知道接下来的剧情和结局,依然会很欣赏过程里的每一帧画面。

我也追过《火影忍者》和《海贼王》,也很佩服作者们的脑洞,虽然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前者。

其实我喜欢的,还是不同作者的绘画风格,没有探究其笔法的概念,因此,看本书的过程里,了解了一些关于画作绘制过程里的一些技巧、方法时,我才觉得这知识,虽不是我所需要的,但却依然很值得了解。

这不仅是增多自己的知识面,也是为了以后在欣赏一些画作、动漫时,理解作者背后的一些东西,是什么东西呢?其实我也说不清楚,但,知道到掌握,毕竟还是一段不短的路。

最后,是对文物保护工作者的精神的敬佩。

如果说第一点是对千百年前被帝王奴役、压迫的画师们的致敬,那么者最后一点,当然就是对当今环境下,这些自由身的文物保护工作者们自愿献身与敦煌莫高窟如此恶劣环境之下的坚持的折服。

他们,原本可以选择不去或短暂停留(当然,这类型的人也有,但我觉得他们依然是可以原谅的,因为换做我们自己,我们也很难做得到),但,他们很多人不止坚持了下来,还真的在这件事情上,做出了值得全世界文明给予肯定的价值的结果。

这不是现在我们这么说说而已这么简单,而是需要一遍遍的自我鼓励,一次次的自我说服,一次次的自我牺牲,一次次的自我怀疑,才能够坚持得下去的。

看这本书,也让我对去参观游览这些历史古迹,有了新的认识。

那就是,如果以后要去的这些地方有相关的书籍,还是看了以后再去实地探访的为好。因为,如果没有对这个地方的深入了解,那就不可能带着敬畏的心情去欣赏和认可。

很多时候,我们看很多东西都是带着自己的第一印象去的,如果只是简简单单地在不了解其背后承载的内容,仅凭个人喜好去观摩的话,是对彼此双方的不尊重。

那么,结果就是,钱也花了、人也去了、看也看了,最后却不过一句:“也就如此而已嘛”。

就这,简单写写,你们随便看看,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