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今天咱们继续围绕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一些细节,展开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话说康熙在世的最后一个生日,众位皇子纷纷为康熙准备了寿礼,而且寿礼是一个比一个奇葩。

就拿四阿哥胤禛来说,他准备的寿礼是一卷由他反复念诵了一万遍的《金刚经》。

只见康熙看着胤禛献上来的已经包浆的《金刚经》,不禁陷入了沉思,也不知道是该高兴呢还是该发飙。

眼看康熙日益衰老,众皇子夺嫡之争已经进入白热化,何以胤禛在为康熙准备寿礼这么重要的环节中,却如此敷衍呢?

仅仅只是因为胤禛平日比较抠门,不舍得下本钱吗?

以胤禛能够夺嫡的智商和能力来看,情况自然不是这么简单。

要知道,当初胤禛的母亲过生日,他还特意让年羹尧在四川采办了一大堆奇珍异宝,作为寿礼。

可见,此刻胤禛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安排,必然有他个人的想法。

今天,咱们结合前后剧情,再次围绕胤禛的这个“反常规”操作,进行分析。

在正式开始分析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再关注一下另外两个细节:

1、紧随之后,胤禛代替十三阿哥献上了他的寿礼:用鲜血书写的《孝经》;

2、胤禛特意嘱托年羹尧、李卫不要为康熙准备寿礼。

那么,这两个细节,和胤禛进献《金刚经》,有什么关联吗?

是的,的确有,而且是大有关联。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胤禛准备了非常丰厚的寿礼,并且授意年羹尧、李卫也看着采办。

以年羹尧、李卫的尿性,必然会在地方上搜集一批奇珍异宝,献给康熙。

那么,在胤禛和年羹尧、李卫等人丰厚寿礼的映衬下,十三阿哥所献上的血书《孝经》,更显得不值一提了。

写到这里,我想大家应该明白了:

胤禛所做的这一切铺垫,就是在衬托十三阿哥献上的那份鲜血书写的《孝经》的重要性。

而胤禛这么做的最终目的,自然是希望康熙能够为十三阿哥的孝心所打动,进而提前将他释放出来。

只要十三阿哥在这个节骨眼被放出来,胤禛参与夺嫡的本钱和实力就会大增。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胤禛只好在进献寿礼这个环节,煞费苦心、大作文章。

从实际情况来看,十三阿哥进献的血书《孝经》,意义大于价值。

以十三阿哥当前的状况,他除了进献血书之外,也的确献不出什么拿得出手的寿礼。

为了将十三阿哥的寿礼着重凸显出来,幕后操盘手胤禛及其相关人员所进献的寿礼,只能低于它的标准。

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胤禛会明确要求年羹尧和李卫不要再做任何准备。

如果年羹尧、李卫准备的寿礼过于丰盛,无疑是将十三阿哥的寿礼给比了下去,会影响了胤禛的原定计划。

可是如果胤禛要求年羹尧、李卫必须按照低于十三阿哥血书《孝经》的标准,准备寿礼的话,请问年、李二人还能准备点啥?

恐怕只能准备个寂寞了。

为了不影响大局,胤禛便来个一刀切,让他们按兵不动。

同样道理,胤禛如果按照当初给母亲准备寿礼的水准,进行采办的话,那就更加影响十三阿哥进献血书的效果。

为了彰显十三第的孝心,胤禛也只得自降标准,用一卷所谓的自己诵读了一万遍的《金刚经》“自黑”一下。

看到这里,我们就更容易理解,康熙在看到胤禛进献寿礼之后的复杂表现:

康熙明显是有点失望的,但是为了不影响胤禛作为自己皇位接班人的信心,康熙还是奖赏了他。

待康熙收到十三阿哥的寿礼后,除了深深地体会到老十三的孝心之外,也更加明白胤禛的良苦用心。

然而,康熙此刻深知众皇子夺嫡之争的激烈程度,不便于和胤禛交底,只能继续软禁十三阿哥。

至于,接下来康熙听闻十四阿哥进献了一块天降陨石,便立刻站起来表示要亲自迎接。

说白了,这是康熙在刻意营造一个打算传位给十四阿哥的假象而已。

目的还是为了稳住十四阿哥,并迷惑八阿哥等人,防止他们为了争夺皇位,提前发难。

只要这两股势力不会乱来,皇位最终便能够波澜不惊地传给胤禛。

大家认同这个观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