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言——

5月6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近日出席了犹太人大屠杀纪念活动。

然而,活动现场,内塔尼亚胡却当众表示:当年纳粹党疯狂屠杀犹太人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向犹太人伸出过援助之手!

此番发言,瞬间引发国际热议。

而与此同时,位于上海的犹太纪念馆也发出了闭馆的公告,这座百年老建筑要和大家告别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与犹太人——

自1933年希特勒上台执政后,反犹主义在德国开始蓬勃发展。

随着纳粹德国在欧洲大陆的不断扩张,更多的犹太人开始面临生命危险。

从1941年起,希特勒全面展开了针对犹太人的"最终解决方案",在集中营内对他们实施系统性大屠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个二战期间,约有600万犹太人惨遭杀害,其中绝大多数来自德国占领的东欧地区。

在这番惨剧发生之初,一些幸运的犹太人就预见到了不祥的气息。

为摆脱纳粹的魔爪,他们开始寻求国外的庇护之地。

这时,远在东方的上海成为首批逃离欧洲的犹太人群落脚的目的地之一。

从1937年至1941年,约有20000余名欧洲犹太人逃亡至上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中大多数来自德国、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眼见欧洲大陆局势每况愈下,他们不得不舍弃家园和所有财产,背井离乡,前往遥远的上海避难。

上海之所以成为二战年代犹太人的庇护所,主要得益于当时中国政府相对宽松的移民政策,以及上海多元文化包容的城市环境。

当时上海租界区实行半殖民地管理,对外籍移民较为开放。这为那些逃离欧洲战火的犹太人提供了一个暂时落脚的去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逃难的犹太人多数居住在旧上海的一个颇具异国情调的社区,当时被称为"小上海"。

在那里,他们相互依偎、勉力生存,苟延残喘,等待着战争的结束。

尽管过着相对贫困和拮据的生活,但至少他们暂时摆脱了纳粹迫害的阴影。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不仅提供了庇护之地,还有不少中国人为救助犹太人出过自己的一份力。其中,以驻欧使节何凤山签发几千份犹太人签证而著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纳粹的威胁,何凤山舍生取义,冒着生命危险为这些犹太人签发签证,使他们有机会逃离法西斯的魔掌。

另一方面,上海本地华人在那个动荡年代也自发地伸出了援手。

尽管生活非常拮据,但一些热心人仍向流离失所的犹太难民提供食物、衣物和临时居所等人道主义援助。这种人性之光,给那些备受磨难的人们带来了希望和勇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1945年盟军最终击败纳粹德国,上海的犹太难民才得以重新出逃,开启新的生活。

但他们对这座东方城市永远怀有一份难以磨灭的感激之情。

有些在上海出生的犹太后裔,更是把它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纪念的上海——

如今,上海犹太移民纪念馆就矗立在当年"小上海"社区的旧址上,见证着那段动荡岁月的往事。

这座纪念馆内珍藏着大量珍贵的照片和文物遗存,全方位再现了当年犹太难民在上海避难的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犹太摄影师霍斯特留下的一批独一无二的影像资料。这些黑白老照片,记录了他及其家人在上海生活的点点滴滴。

从照片中可以看到,大批犹太难民抵达上海后,最初居住环境相当拮据。他们挤在狭小的房舍里,勉强维系着基本的生活所需。

不过,这些照片也同样捕捉到了他们相互关爱、互帮互助的温馨画面。尽管陷入困境,但大家仍然坚持着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纪念馆中还展出了不少由犹太难民捐赠的物品,如衣履、餐具、打火机等日用品。表面看来平凡无奇,但在当时却是他们仅有的全部家当。这些微小的物件,见证了当年那些无家可归的人们是如何在异乡他乡撑起自己的一片生存空间。

走进纪念馆内,浓郁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一件件实物、一张张肃穆的老照片、一段段文字记叙,都在诉说着中国和犹太人之间人道主义友谊的渊源。这种友谊,缘自上海当年对这些流离失所的人们施以援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我们细细品味那些生存在二战硝烟中的犹太人留下的字字珍言。

一位名叫张迈珐的德国犹太人曾如此赞颂上海:"尽管远离欧洲文明世界,但上海是世界上唯一例外的避难所,欢迎每一个寻求自由与人权的人。"

纪念馆收藏的一些中文手稿,更是生动地记录了当地人对犹太难民的无私援助。

这些珍贵文字,展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战火纷飞、物资匮乏的年代,上海本地百姓仍然不遗余力地施予帮助。而这帮助,可能就是那些流离失所的人在绝境中唯一的希望和救命稻草。

如果说,二战期间中国为犹太难民提供的只是一个暂时的庇护所和容身之地,那么上海犹太移民纪念馆就是永久的纪念。

这座承载了历史情怀的殿堂,将永远见证中国人民当年伸出的人道主义之手。

每年都有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参观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或为犹太人后裔,或仅仅出于好奇,但无一例外都被这段动人史实所打动。

当他们缓步穿行在展厅之中,端详着一件件传世珍宝,静思着上海人民的大爱情怀,相信都会感同身受地被温暖所包围。

后来,这座纪念馆已然成为中国同犹太人之间友谊的象征。正是因为这些友谊的起点,二战时期一幕幕残酷的悲剧得以避免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因为这种友谊,曾经无家可归的人们才有了暂且的栖身之所。

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样一个充满了纪念意义的展馆,后来竟然遭到了关闭,而中国和犹太之间的关系,竟也变得岌岌可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犹太人的狡辩——

在最近一次纪念二战期间犹太人惨遭大屠杀的重要仪式上,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发表了一番引起广泛质疑的失实言论。他当众声称,在那场人类有史以来最黑暗的年代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伸出援手,为遭受残酷迫害的犹太人提供庇护之所。

内塔尼亚胡这番公开言论立即在国际上引发了激烈争议和强烈反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诸多历史学者和研究者随即提出了严正驳斥,指出这番言论与事实严重不符,公然否认和抹杀了一些国家确有为犹太难民提供庇护的历史事实。

不可否认,那个特殊年代,犹太人遭受的迫害由来已久,而且形式又是如此残酷无情。

在极端民族主义的狂热氛围下,他们在欧洲大陆饱受歧视和虐杀,无家可归,处境万分悲惨。因此,任何一个援助力量的存在,都无疑是雪中送炭。

面对内塔尼亚胡的失实言论,一些机构和组织也第一时间作出了回应和反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公开呼吁,应该还历史以本来面目,高度重视和铭记那些为犹太人开辟出生路的友谊之手。

否则,那将是对人性的亵渎,也是对历史的遗忘。

内塔尼亚胡在纪念犹太人大屠杀时发表的那番言论,在国际上引发了广泛批评和谴责。有评论认为,他故意歪曲和否认历史事实,目的是为了博取国际社会的同情。

这种将以色列政府与纳粹相提并论的说法无疑是过于武断和偏激了。尽管以色列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做法可能有失偏颇,但与纳粹的反人类罪行是无法等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内塔尼亚胡确实有拿犹太人在二战期间遭受的苦难作为借口和挡箭牌,为自己的某些言行辩护的习惯。

他屡屡将犹太人当年的悲惨遭遇挂在嘴边,以此来博取同情,这一做法早已是臭名昭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当有批评指责以色列政府的行为时,内塔尼亚胡总是第一个跳出来,诉诸于曾经的苦难历史,意图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开脱。

他这种借机炒作的做法,已经在国际上树敌无数,令人反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

《内塔尼亚胡出席犹太人大屠杀纪念活动,竟称“二战时没有国家援助犹太人”》澎湃新闻,2024年5月6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