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纳粹大屠杀发生后,历史的车轮已经向前滚动了70多年。然而纳粹大屠杀话语却并没有淡出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的视野,相反,这一犹太民族遭遇的浩劫逐步突破欧洲史范畴,不仅成为美国历史与国家记忆的一部分,也是代表人类灾难记忆的一个世界性话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NBC迷你剧《大屠杀》的影响

1978年4月16日-19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在每晚黄金时段共播出了四集迷你电视剧《大屠杀》,该剧从虚构的德国犹太人家庭以以韦斯一家的视角来解读大屠杀。

这四集分集剧名分别为“夜色渐浓”、“通往巴比亚之路”、“最后解决”和“拯救幸存者”。1979年,当《大屠杀》在美国进行重播时,其在片尾说明中表示,该剧已经被译制为八种语言,全球共有50个国家的2.22亿人收看了此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剧成为美国首部完全以犹太受害者为中心剧察大屠杀事件的电视剧,不仅为大屠杀话语在美国的兴起发挥重要科普作用,而且对远在欧洲大陆的联邦德国也造成了深远且极具意义的影响。

雅各·S.埃德尔直接指出,“《大屠杀》不仅是美国大屠杀话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水岭,而且也成为推动联邦德国探讨纳粹历史的催化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确保《大屠杀》的收视率,在该剧开播前NBC 便竭力从多个环节向美国社会宣传该剧。这包括大规模的广告宣传、印发大屠杀教育指导手册、将剧本改编为小说并推向市场、与犹太机构和基督教组织大力合作、播放日程追随大屠杀相关纪念日以及犹太历的脚步等。

1978年,NBC对《大屠杀》的广告投资超过美国同期任何一部电视剧的宣传资金。此外,NBC又向美国教师机构、犹太教和基督教组织分发了一百万份教育指导手册,以便于其在观看该剧前能够预先了解大屠杀相关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大屠杀》于1978年4月16日正式开播后,由于当天是周日,NBC便将该日定为“大屠杀周日”,将接下来一周命名为“思考与反思周”

在播出时间上,NBC特意在犹太逾越节前一周开播《大屠杀》,最后一集播出当天是纪念华沙隔都起义35周年纪念日。”NBC在《大屠杀》播出前倾注的精力和心血,为该剧在美国获得巨大成功奠定了良好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屠杀》播出后,美国围绕其展开讨论的各类剧评、新闻文章、课堂讨论甚至公共沙龙层出不穷,许多剧评都对《大屠杀》赞誉有加。《华盛顿邮报》的首席剧评人汤姆·薛尔斯认为“《大屠杀》是美国电视史上最具震撼力的电视剧。”

然而,这部收获无数赞美之言的电视剧也同样招致不少批判之声。世界著名大屠杀幸存者埃利·维塞尔对该剧的指责在学术界引发了很大共鸣,他认为该剧“缺乏真实性、具有冒犯性和制作低廉性”,“对逝者和生者而言都是一种冒犯侮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大屠杀》上映后,美国波兰裔社团认为该剧富有争议性,其指出在剧中负责押送犹太人至死亡营的看守身着波兰军装,这是不符合史实的无端指责

大约30名波兰裔美国人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驻席哈特福德分公司门前进行抗议,波兰裔社团领袖也在“脱口秀”节目上对该剧进行批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这些学者纷纷指责NBC将大屠杀事件“好莱坞化”是极为不恰当的做法,未能对犹太民族遭遇的灾难予以充分尊重,但其他学者也承认该剧尽管存在着不少瑕疵,但其仍具有一些重要的可取之处

黛博拉·利普斯塔特指出,“尽管该剧本质上仍属于制作较为低端的肥皂剧,但却吸引了无数美国民众和评论家的目光,它甚至成为美国传媒史上的一次极具意义的代表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大屠杀》这部电视剧的质量如何,但毋庸置疑的是,它对大屠杀话语在美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无法代替的巨大作用。

美国对世界其他地区大屠杀话语的推动

美国在推动大屠杀记忆成为一种体系化全球记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政府间交往层面,大屠杀记忆的国际化起源于1997年的伦敦会议,历经1998年的华盛顿会议之后,最终在2000年“斯德哥尔摩大屠杀国际论坛”中逐步成型

其中,美国在促成这三次关键性的国际会议中扮演了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将保存大屠杀记忆、推广大屠杀教育带到了国际社会的舞台中央。对于后冷战时代的美国而言,其需要一套核心的普遍价值作为美国与欧洲国家联合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过程中,大屠杀话语便成为一个有力工具。美国的这一政策为曾经在二战期间参与掠夺犹太资产的欧洲国家设定了道德推动力,推动欧洲重新评估其历史,并显著影响了欧洲国家的记忆文化

至此以后,大屠杀历史记忆开始成为传达人权、和平与相互理解等普遍价值的媒介,更是共同创建美好未来世界的一种道德责任。大屠杀记忆与教育已经在国际层面上成为一个大规模、体系化的领域。许多公共机构和私人组织支持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大屠杀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包括美国、以色列、德国、荷兰、法国和英国在内的诸多国家,已经将促进大屠杀记忆当做公共外交的一种手段,并对这一国际努力提供资金支持,促使大屠杀记忆成为国际组织中极为活跃的一个因子。

1998年11月30日-12月3日,在美国国务院和美国大屠杀纪念馆联合主办下,“大屠杀时代被掠夺资产”会议在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大屠杀纪念馆召开,44个国家以及许多国际非政府组织受邀出席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议不仅共商归还财产和补偿事宜的必要性,而且专门召开了“商讨大屠杀教育、记忆和研究重要性的分组会议”,成为美国推动参会国家保存大屠杀记忆、推广大屠杀教育的一次重要分水岭。

时任美国大屠杀纪念馆馆长迈尔斯·乐曼在开幕词中讲道:“我们这个世界花费了五十多年时间才开始紧握本世纪最大的一次谋杀事件……但是我们发现即使在战后,一些国家仍旧试图从这一灾难中牟取物质利益,拒绝将这些财物归还给合法所有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该会议并非仅仅聚焦于归还财物这一表面问题上,迈尔斯还明确指出了通过华盛顿会议来推动世界保存大屠杀记忆、推动大屠杀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除了迈尔斯之外,时任美国国务卿的玛德琳·奥尔布赖特也在会上提到,“只有了解过去、忠实于过去,我们才能在现在收获和平,并在未来赢得自信。”她要求欧洲国家接受本国在大屠杀期间所犯下的罪行,并通过承认历史来对过去的罪责进行救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玛德琳更邀请欧洲国家与美国一道步入新纪元,在这一新时代中大屠杀的恐怖历史将为维护和平捍卫人权保驾护航。

在这次会议上,与会国家发表了一份联合宣言,鼓励家长、老师、政治元首、宗教领袖支持大屠杀教育,并在全球推广大屠杀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席会议的美国犹太人委员会执行主席大卫·A.哈瑞斯也强调了大屠杀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很开心地看到,这次会议将会商讨大屠杀教育问题,最终这一问题将成为我们留给后来人的永久遗产。“

参考文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