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清在世界的衰落,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

而中国被人低看,成为亚洲二三流国家,始于1894年的甲午战争。

关于甲午战争,做个形象比喻,就像是一只野狗打败了一只老虎。如此,老虎是颜面全无。

甲午战争,大清确实很憋屈,体现在三点。

而这三点中的一点,凸显了李鸿章等人的短视。

1、第一大憋屈:一个天朝大国,被曾经跟随的小国打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先说说打架。

对于一个大人来说,和人打架,最大的憋屈就是被一个上小学的孩子打翻在地,大人的脸面就没了。

对于打仗来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大清,大清的脸面也没了。

为什么日本打败大清,脸面就没了,还挺憋屈呢?

一是,日本自古以来都是向华夏大一统王朝看齐的,他们的主流文化也可以说是在华夏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亚文化。

日本在历史中将华夏看成是老大哥,华夏王朝就是“天朝”般的存在。

虽然,日本曾经想要和天朝老大哥掰掰手腕,无奈,在唐朝、明朝都被胖揍。

但就是这么一个跟着华夏学习的小弟,在1894年胖揍了大清,你说憋屈不?

二是,日本的国土面积只有新疆四分之一的区域大,是大清眼中绝对的小国,更是当时国人眼中的小国。

这样的国家打败了大清,大清能不憋屈吗?

三是,甲午战争之前,中国的GDP总量是全球第二,军力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六。日本的体量貌似和中国无法比。

如此日本打败了大清,大清哭都没人同情,真的是弱爆了。

所以说,日本作为华夏王朝曾经的跟随者、学习者,作为一个小国,作为一个经济体量差很多的小国,竟然击败了大清,这种憋屈真的和“大人被小孩打哭”有一比。

当时的大清很憋屈,国人很憋屈。

但被忽视的一个事实是:当时的大清已经外强中干,就像一只病了许久的老虎,又像一个年久失修的危房,更像一个腿软走不动路的大人。所以,大清被小国日本揍,憋屈是憋屈,但让人明白了一件事:大清是病重的大清,日本是上升的日本。

2、第二大憋屈:李鸿章等人的短视,造成处处被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只老虎被野狗放倒,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个成人,被小孩轻易打倒也很难。

最怕,老虎和成人自己犯错。

大清犯错了,从大面看,是体制有问题,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从具体事件看,李鸿章等人确实有些短视了。

①1874年,日朝建交,当时日本提出一个建交的条件:朝鲜必须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不是某个国家的藩属国。

朝鲜同意了。

大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认为只要朝鲜和大清交往时认这个宗主国就好,和其他国家如何界定无所谓。

这事情非常重要,成为后来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一个大借口。

②1884年,天津,李鸿章和日本的伊藤博文会晤,两人达成了一个共识:如果有一天出兵朝鲜,互相要及时通知。

这个没有意义的约束,一定程度上毁了后来的大清。

③1894年2月,爆发东学党起义,因为影响很大,后来朝鲜请求大清支援。

于是,在朝鲜的袁世凯给李鸿章等人发了一个支援电报。

在5月底,大清派了2000人过来。

与此同时,李鸿章通知了大清驻日本的大臣汪凤藻。

这老汪也是老实人,根据李鸿章的授意,通知了日本人,并说了三条:第一,清政府在履行“番邦有难,宗主国出兵”的原则。第二,根据以前的协定,我们通知你们,出兵了!第三,请你们不要多想,事情一办完,我们就撤军。

真是个天大的笑话,自己出兵,为何要通知日本?仅仅是因为曾经的一个口头协定?李鸿章等人真的是腐朽短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人急了,一边也派军队入朝,另一边回复汪凤藻:我们从来没承认朝鲜是你们的属国。

日本悄悄派往朝鲜的军队逐渐增多了,并和叶志超的军队开始过招。叶志超战斗得很艰难,很吃力。

就此,袁世凯提前通知李鸿章,要早做打算,要早日派大军过来,否则,朝鲜就要被日本占领或控制。

此时的李鸿章清醒且糊涂,清醒的是,他知道日本国小却实力不俗,工业化完成得卓有成效。糊涂的是,担心派大军过来后,激化矛盾,让日本和大清引发大战。最为关键的是,那一年是慈禧的六十周岁,李鸿章希望在慈禧六十大寿之前保持时态的平稳,能过就过。

后来,日本的兵越来越多,日本大使大鸟圭介问朝鲜国王:你们朝鲜是否是大清的藩属国?如果是,日朝的外交关系就得重新界定,日本和朝鲜合作的所些项目就得终止。

不得不说,朝鲜处于两难之地,既不想得罪日本,也不想得罪大清,最后含糊其辞对付了日本人。因为有俄国大使的干预,日本暂时放下了逼问。

日本兵越来越多,清朝大军迟迟未到。大清主战的和主和的还在大吵,当然,李鸿章是主和一派。

如果,当时李鸿章等人愿意早早派大军过来,日本未必能那么顺利,或许,在袁世凯的统领下,早早解决了日本在朝鲜的问题了。

大军迟迟不到,不得已之下,身处险境的袁世凯逃离了朝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世凯一走,日本人就发动了政变,推翻了朝鲜国王,扶持了大院君当国王。这是个傀儡。

在日本的授意下,此国王于1894年7月25日废除了以前签订的“中朝条约”,并宣布驻朝鲜的清军以及相关利益是非法的,希望日本驱逐在朝鲜的清军。

就这么神奇,日本一番操作之下,日军成了代朝抗清的正义军队,大清成了欺凌朝鲜许久的霸道国家。

当日,日本对清军不宣而战,甲午海战爆发。

8月1日,大清也对日本宣战了。

我们回头看,因为大清李鸿章等人的短视,导致处处被动,步步落后,最后,在甲午战争中丢盔弃甲。

3、第三大憋屈:仗打得太窝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甲午战争分为陆上战争和海上战争。

泱泱大清,无论是陆上还是海上,都是无比窝囊。

①我们先说陆上战争,最先和日军战斗的是叶志超带领的那两千人。

不得不说,这两千人打日军确实有些艰难,但不至于一边倒。有意思的是,叶志超从牙山到公州,然后逃向平壤。

留下打伏击的聂士成,倒是表现出色,歼灭敌人不少,终究因为缺弹药、人数少,退出了战争。跑到公州一看,叶志超已经逃往平壤,可想而知聂士成的心情。

这不是叶志超的第一次逃跑,后来,守平壤时,叶志超再一次仓惶逃跑,竟然跑出五百多里,到了大清的国土。这是将军的耻辱。当时,逃跑途中踩死踩伤的数量都高达两千多人。

叶志超是淮军将领,有如此表现,只能说让人失望。

可惜了聂士成、左宝贵等人。

②我们再说甲午海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甲午海战持续时间不短,第一阶段是从7月25日--9月17日,日本大获全胜,邓世昌牺牲。

著名的黄海海战中,虽然北洋海军的战力略逊一筹,但战绩还行:中方5艘战舰战沉,伤亡官兵850人。日方5艘战舰受创,伤亡官兵298人。

如果北洋水师继续重整旗鼓,日本也不一定容易快速取胜。

可是,李鸿章和后面的大佬们畏战、避战,都亮白旗了。即使如此,日本人依然猛烈进攻,丁汝昌等人被围在渤海湾,被敌人轻松暴揍,丁汝昌等人吞鸦片自杀。

如此大清,陆上陆上打不过,海上海上打不过。

关键是,上层避战畏战,日本一时间趾高气扬,甚至,大清派人请求谈判,派了第三波人,日本才同意停战谈判。

太憋屈了!一个大人被小孩揍哭了,一个老虎被野狗打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的,甲午战争就是这么憋屈,憋屈原因有三,一是泱泱大国被邻居小国暴揍,太憋屈了。二是,因为李鸿章等人的短视,处处被动,太憋屈了。三是,无论是陆上战争,还是海上战争,都是大败,实在憋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