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汽车维修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一些润滑油工厂由于产能过剩,寻找OEM/ODM代工,大型汽修连锁渠道则利用这些工厂代工的机油,通过自身渠道销售。然而,这种看似“双赢”的模式,实则是个骗局。部分汽修门店利用消费者对机油和汽修知识的匮乏,推销劣质机油,从中赚取暴利。这不仅对消费者是种背叛,更是对润滑油工厂品牌形象的严重侵害。

让我们剖析一下这些幕后黑手的伎俩。汽修门店和车主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以及车主对机油质量的认知差距,给了这些门店可乘之机。他们毫无羞耻地推销劣质机油,承诺“高端品质”,实际却是廉价油品。这些劣质机油不仅无法提供应有的保护,还会对发动机造成长久的损害,最终让车主付出高昂的维修费用。

01

信息不对称:劣质机油泛滥成灾

正如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在其著名的“柠檬市场”理论中所指出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劣质产品充斥市场,而优质产品被排挤出局。在汽车维修市场上,一些不良汽修门店和代工厂沆瀣一气,通过信息不对称无耻地骗取消费者的钱财。车主们对机油质量知之甚少,结果被这些奸商利用,将低劣的润滑油冒充高端产品,肆意销售。

这些劣质机油不仅达不到基本的润滑效果,还会对发动机造成毁灭性的损害。发动机过热、异响、磨损加剧,这些问题层出不穷,最终让车主不得不掏出更多的钱进行维修。而那些无良商家则在一旁冷笑,数着自己骗来的暴利。

更令人愤怒的是,这种劣质机油的泛滥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还对整个市场生态造成了破坏。真正优质的润滑油品牌在这种乱象中被拖下水,消费者一旦失去信任,市场信誉将一落千丈。

然而,面对如此猖獗的乱象,某些监管部门的打击力度却显得软弱无力,部分企业的逐利行为也毫无底线。这样的市场环境,简直是给了那些黑心商家大行其道的温床。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最终受到伤害的将是整个行业的声誉和每一个信任汽修服务的消费者。

业界人士呼吁,要彻底清除这股污浊之风,必须严厉打击劣质产品,从源头上整顿市场秩序。只有这样,才能还消费者一个公正透明的消费环境,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座破裂的桥,象征着断裂的连接和信任。混乱和不平衡突显信息不对称的负面影响

02

48元/4L的SP机油比原材料成本还低?

你敢用吗?

近年来,一些汽配连锁店利用电商思维,将机油作为促销品销售,通过招标、竞价和压价的方式,迫使供应商降低生产成本。有市场人士透露,“某些大型汽配连锁,为了最大化利润,职业经理人一上来就是招标,竞价、压价,最终供应商只能造假,SP级用SL的配方和添加剂去以次充好。这些人也很狡猾,调整配方后,关键的几项理化指标如闪点这些可以做到符合国标,以应对市场监管抽检,但其他性能指标则远低于标准要求”。这些劣质机油虽然在工商抽检中合格,却无法为车辆提供应有的保护,实质上对发动机有害无益。

据市场人士老李透露,“有些汽配连锁店甚至选择一些小工厂进行代工生产,这些小厂生产的劣质机油,成本低廉,4升装的SP机油含运费仅售48元/瓶,远低于市场正常价格”。“通常大厂不愿参与这种低端市场竞争,但市场的内卷,有少数大厂坐不住了,也降低门槛对接各种汽修连锁渠道的OEM/ODM代工单子,低价的结果必定是质量降低”。

老李认为,这些油品不仅质量差,甚至连60分都达不到,长期使用会导致发动机磨损加剧,缩短使用寿命,最终让车主承担高额的维修费用。这对无论润滑油工厂、汽修门店的信誉和可持续发展都是极大的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品牌自毁:润滑油工厂的声誉危机

汽修门店为了利润最大化,往往要求润滑油工厂降低生产成本。工厂迫于压力,使用低劣原料,工艺标准一降再降。如此一来,所谓的“知名品牌”贴牌机油,实际上不过是换了马甲的劣质产品。这种利益至上的态度,简直是对消费者智商的极大侮辱。

一位资深的润滑油经销商表示,某些润滑油工厂,曾经代表质量与信任的象征,如今却在OEM代工的泥潭中自毁声誉。一些工厂为了消化过剩产能,往往会放松质量监控,甚至降低生产标准。生产线上那些本该严格把控的环节,被一一跳过,只为快速出货,结果生产出大量劣质机油。这些劣质油品在市场上猖獗,最终将直接砸了自己的招牌。润滑油工厂为了应对这些大客户的订单需求这种做法,不仅让工厂的声誉毁于一旦,也让消费者的信任彻底崩塌。

有业界专家表示,这种短视的逐利行为不仅让消费者深恶痛绝,更是给品牌形象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试想一下,当消费者发现他们花高价买来的所谓“高端机油”竟然是劣质品时,他们对这个品牌的信任将彻底崩溃。润滑油工厂辛苦多年建立的信誉,被这些不良代工行为一扫而空,品牌声誉一落千丈。

更糟糕的是,这些工厂似乎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在市场上的形象已经从质量保证变成了质量隐患,这种转变对品牌来说无异于自掘坟墓。消费者的投诉不断增加,网络上充斥着对这些品牌的控诉和谴责,每一次投诉都是对品牌形象的一次重创。

面对这样的声誉危机,润滑油工厂若再不悬崖勒马,恐怕只会在自毁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要挽回失去的信任,工厂必须立即停止与劣质汽修门店的合作,严格把控产品质量,重建品牌形象。否则,等待他们的将是市场的无情淘汰和消费者的彻底抛弃。品牌自毁的悲剧只能让人唏嘘,但也是对那些短视逐利者最严厉的警告。

04

投诉频现:车主的惨痛经历

近年来,车主们在使用劣质机油后,遭遇了一系列惨痛经历,投诉频现。许多车主本以为在汽修店保养汽车是对爱车的一种呵护,却未曾料到这竟是噩梦的开始。

大型汽修连锁门店在推销OEM/ODM贴牌的机油时,常常用一系列华丽的词藻和夸张的宣传手法来掩盖其真实的劣质品质。中国润滑油信息网平台收到不少车主对汽修门店机油质量的投诉,一位车主在某大型汽修连锁店进行例行保养时,门店向其推荐了一款机油,汽修技师声称是“高端进口原料”机油、“与知名润滑油品牌合作,质量有保障”、“我们与XX品牌合作,提供市场上尖端先进的润滑技术”、“使用我们专供的机油,能有效延长发动机寿命”......

然而,使用后不久,车辆便出现了发动机异响和动力下降的问题。经检修发现,这所谓的“高端进口”机油竟是劣质产品,对发动机造成了严重磨损,车主不得不花费巨资进行维修。类似这位车主的经历的投诉案例层出不穷,揭示了市场乱象的冰山一角。

更有甚者,有润滑油经销商透露,“某些汽修连锁根本不在乎油好不好,油不好,车子有故障,找他们修他们更乐意”。一些汽修店在未经车主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更换劣质机油,甚至在维修过程中故意制造汽车故障,以增加维修次数和费用。

业界人士表示,这些投诉不仅反映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受到严重侵害,也揭示了市场监管的缺失和部分企业的道德沦丧。车主们的惨痛经历,是对劣质机油泛滥和不良商家行为的最有力控诉,也是对市场乱象的警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共同努力:净化市场,维护权益

针对当前市场出现的行业乱象,中国润滑油信息网(sinolub.com)走访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全国润滑油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LubTop总评榜荣誉导师张晨辉老师。张老师表示,润滑油工厂必须严格筛选OEM/ODM代工伙伴,确保每一滴出厂的油品都符合品牌的质量标准。放弃短期利益,专注于长期品牌建设,通过质量和信誉赢得市场信任,避免品牌因劣质产品而受损。消费者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习基本的机油知识,识别伪劣产品。通过查看机油的生产日期、认证标识等方式进行初步判断,选择信誉良好的汽修店进行保养,避免因使用劣质机油而遭受损失。同时,市场监管需要铁腕控制,市场监管部门必须对劣质机油泛滥现象采取严厉打击措施,才能震慑那些企图以次充好的不法商家,保护消费者权益。

业界人士呼吁,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劣质产品,同时呼吁车主提高警惕,选择信誉良好的汽修店进行保养。唯有如此,才能避免更多车主重蹈覆辙,还市场一片净土,促进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在线调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